朱贇
摘 要:編曲是決定流行歌曲成功與否的一項重要因素,編曲人員只有掌握編曲的要求、織體形態以及編曲中的配器方法,才能實現較好的編曲創作。基于此,文章以歌曲《遇見》為研究背景分析了其編曲特征,并進一步探究了優秀的流行歌曲編曲方法與特點,以期能夠從中得到啟發,為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流行音樂事業作貢獻。
關鍵詞:流行歌曲;編曲;《遇見》
一、流行歌曲的編曲要求與層次
流行歌曲的編曲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要考慮到編曲對象自身的特定內涵,即由曲調和歌詞傳達出的內容、情感、意境等,還要注意強化該歌曲的風格;其次是要通過合理的配器、伴奏與和聲的配置、聲部的添加與結構的調整等起到烘托歌曲主題的作用;最后是要注重對音頻效果的控制,即要通過多次、有效的聽感測試不斷調整編曲細節,從而實現編曲效果的精益求精。
流行歌曲的編曲層次主要是針對聲部而言的,其基本層次為旋律層、和聲層、低音層。旋律層在流行歌曲的編曲中一般被稱為主旋律,其往往是編曲程序的起始。需要指出的是流行歌曲旋律層中的人聲往往屬于單一音色結構,與以往的管弦樂有很大差異。在編曲中一般不會對主旋律聲部進行音色的混合與復合處理,以保持人聲聲部的清晰度與細膩度。此外,其他聲部結合伴奏織體進行補充,起到烘托主旋律的作用。流行歌曲的和聲層呈現出“多態一致性”,既富有層次,類型多樣,又保持良好的對位關系,在音響、音色、音效上有機統一,實現對旋律層的襯托。對于和聲層的處理,就是要通過對音程涵量與對題性的把握與處理,將和聲層的多態性與統一性體現出來。低音層是多聲部音樂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在不同音樂體裁中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在流行歌曲的編曲中一般與BASS以及各種鼓類組合,表現出和聲性與節奏型的低音屬性。流行歌曲的低音層進行合理編曲不僅能夠強化音響的豐滿度,還能夠與主旋律保持良好的對位關系,促使音樂織體的和諧。
二、流行歌曲編曲的織體形態
根據聲部的表現特征,織體主要可分為復調織體、主調織體和混合織體。復調織體的特點是通過多個相對獨立旋律的交織、對比、呼應等表現樂曲,按照聲部的數量可以分為二聲部復調和多聲部復調。主調織體是與流行歌曲編曲聯系最為密切的織體形態,甚至可以說流行歌曲屬于多聲部主調音樂織體。主調織體的構成要素是旋律、和聲、低音,其中旋律是“靈魂”,是重點,個性鮮明,往往呈現變化態勢,而和聲與低音在運動態勢上要遠遠弱于旋律,呈現固化態勢。混合織體也叫綜合織體,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織體形態,根據不同音樂作品的處理情況又有同質性綜合織體與異質性綜合織體之分。雖然主調織體是流行歌曲編曲最為常用的織體形態,但并不意味著其他兩種織體形態不存在,我們要掌握不同織體的特點分析與創作方法,才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創作出優秀的編曲作品。
三、流行歌曲編曲中的配器
流行歌曲的配器是指根據音樂的表現需要進行樂器的合理組織,以形成良好的樂器聲部,通過不同音色的疊加、配合來豐富樂曲的表現力。由于流行歌曲在編曲過程中可供選擇的樂器類型繁多,掌握好配器原則與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堅持極簡主義原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避繁就簡。而流行歌曲不僅僅只有器樂音色還有人聲,如果樂器數目與種類繁多不僅增加編寫難度,還可能因為音色過于龐雜或演奏方法過分多樣化造成樂音效果的凌亂,甚至影響人聲的表現力。因此在配器時,要盡可能地選用必要的樂器與演奏方法進行有效配合。其次,流行歌曲編曲中的配器要根據曲式合理選擇,一首歌曲的不同結構部分所要采取的配器手法也不盡相同,在進行具體創作時要認真分析歌曲本身的結構與各部分曲式,加以有針對性的區別對待。通常流行歌曲前奏部分的配器宜簡潔,利用較為簡單純粹的音色鋪展歌曲的基本風格和旋律,使聽眾能夠迅速領悟歌曲的樂思。比如孫燕姿的許多歌曲在配器上都采用鋼琴,或是某類吉他與鋼琴的配合來詮釋前奏,干凈、純粹,也為后續人聲的切入做好鋪墊。歌曲的呈示部分應與前奏配器保持連續性,根據歌曲段落的具體情況合理豐滿配器,但總體上說不宜過于飽滿,應盡量保持聲色的樸實。比如孫燕姿的歌曲《很好》《原來你什么都不想要》《逃亡》等歌曲的A段呈示都是以吉他為主,但是通過多種演奏方式或多把吉他的和聲來達到豐滿音色的效果。高潮是整個歌曲中配器最為豐滿的部分,應與呈示部分保持好情緒脈絡的發展關系,通過創造全曲最恢宏的樂響效果帶動歌曲情感的迸發。歌曲的間奏部分順接高潮而來,控制好歌曲情緒的同時推動其進一步發展,在配器上要注重把握樂器的輪換表達。歌曲的結尾部分通常要通過簡化配器來緩緩收尾,為歌曲留下遐想的空間。再次,流行歌曲編曲中的配器要遵循織體原則,有效組織配器將織體表達清楚。最后,還要注重配器的完備原則,將所需的樂器聲部交代清楚,使得最終呈現的音頻效果聽起來既不繁累也不空洞。
四、歌曲《遇見》編曲分析
《遇見》是易家揚作詞、林一峰作曲、孫燕姿演唱的一首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抒情流行歌曲,其編曲是由新加坡著名音樂編曲人、制作人Terence Teo來完成的。在配器上以鋼琴和民謠吉他為主,通過樂器音色清亮的顆粒感與人聲的線條感形成的較為鮮明的對比,更加突出了旋律層的主體性。
該歌曲的調式為bA大調,歌曲結構為前奏—A—間奏1—A—間奏2—A—B—間奏3—B—尾聲。前奏是利用歌曲中A段的伴奏織體素材構成的10各小節,音型重復之后大體保持了原來的形態,然后采用分解和弦構成旋律,直奔主題,以最順暢的方式讓歌手和聽眾進入歌曲呈現部分。A段部分包括9個小節,運用民謠吉他分解和弦承擔和聲,并伴有清新的合成Pad作鋪底以及兩個弦樂音色作修飾。接下來有3小節的過門式間奏1,利用鋼琴甜美清脆的高音烘托溫暖的情緒,在尾部中漸慢又自然的方式過渡到A段。A段和A段的編曲基本類似,但在第7小節第三拍增加了一個填充式的三級七和弦,通過在重復中尋求變化增加了歌曲的豐滿性與韻味。在這一段中,鋼琴的琶音織體輕盈地與吉他融和一體,但音層清晰。B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通過和聲層的節奏處理強化了聲色情緒。間奏2通過低音層的襯托,與鋼琴的高音復調相互映襯,形成矛盾沖突,在配器上增加了一個小型打擊樂器三角鐵的呈線狀的透明感高音,與鋼琴結實的點狀音色交相輝映,虛實結合。發展分部做了離調處理,之后滾镲音引入吉他solo部分宣泄情緒。歌曲進入反復的A段,與前面的A段呈現出大同小異的特點,BASS音的出現使樂曲變得寬厚,低音層的細膩處理使旋律更顯清朗。在接踵而來的高潮B段中,鋼琴和吉他飽滿而有激情,用音量加大提示著全歌曲最強音的到來。間奏3再一次重復了主音的離調,但融入了低音和打擊樂,強化了緊張的情緒。在一個沙錘音提示后,BASS音和打擊樂消失,開始重復高潮,配器突然弱化,回歸到只有鋼琴和吉他伴奏狀態,突出人聲的悠揚與鮮明。尾聲部分從無伴奏切入,人聲清澈,速度放慢,敘事性極強,與上一段落形成鮮明對比,前奏中的Pad音再次出現,首尾照應,全曲以鋼琴漸弱低音結束。
值得肯定的是,《遇見》在和聲與配器上都顯示出了既簡單又豐富的特點,沒有過多的修飾與華麗的裝飾,所使用的吉他和鋼琴展現出了豐富的演奏技法和強大的表現力,對輔助樂器的使用量也恰到好處,使主旋律得到了極好凸顯的同時,人的音色也被襯托得純粹而有質感。總之,整首歌曲風格明朗、樂思表達準確,是非常成功的流行歌曲編曲作品。
五、結語
需要指出的是一首流行歌曲的問世,常常要經過多種編曲方式的打磨,不同的編曲方式會直接影響歌曲的表現方式與表現力度,但推向市場的最終編曲版本一定是優中選優的結果。編曲工作者只有掌握流行歌曲的編曲方法與技巧,善于分析優秀作品,并大量進行編曲實踐,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流行音樂事業,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的文娛生活。
參考文獻:
[1]吳中杰.編曲的藝術[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8.
[2]柳剛.流行音樂編曲教程[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
[3]李全.孫燕姿歌曲的編曲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
[4]賈逸可.編曲的力量[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
[5]單湉藝.淺析現代流行音樂編曲[J].神州,2013(12):275.
[6]王德琳.2000—2010年間國內流行歌曲編曲研究:以《十年》《東風破》《中國話》《夢中做憨人》為例[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8.
作者單位:
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