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兩孩政策效果追蹤評估與未來趨勢分析

2021-09-12 10:03:31卿石松陳滔程麗躍
人口與經濟 2021年4期

卿石松 陳滔 程麗躍

摘 要:科學評估生育政策效果,需要合適的指標、標準和參照對象。不同于以往基于宏觀指標和政策前后對比的方式,基于生育政策城鄉有別的歷史背景,借鑒自然實驗的方法提出采用城鄉對照方式評估生育政策效果的新思路,并綜合利用宏觀統計數據和2010—2018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無論是城鎮二孩總和生育率或一孩家庭二孩生育比例的上升,還是城鄉二孩生育差距的縮小,都印證支持生育政策調整發揮了短期效果。然而,生育政策調整的長期效應不容樂觀。城鎮家庭生育二孩的比例總體依然較低,且生育意愿存在下行風險。更重要的是,隊列比較發現,女性初婚年齡持續推遲,而理想子女數則持續下降,“90后”和“00后”傾向于不生育(理想子女數為0)的比例有所提高。這預示著支撐生育政策長期效果的基礎非常薄弱。發揮生育政策潛力,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必須深刻認識到新生代女性婚姻和生育觀念的變化。

關鍵詞:政策評估;兩孩政策;二孩總和生育率;理想子女數;男孩偏好

中圖分類號:C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49(2021)04-0083-13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21.00.031

Abstract: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hina s twochild policy, we need appropriate indicators, standards and reference.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methods based on macro indicators and beforeafter comparison,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fertility polic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method of using urbanrural comparison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natural experiments, and uses statistical data and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 data from 2010 to 2018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fertility poli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ther the total fertility rate of the second child in urban areas or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 child in families with one child increases, or the gap of the second child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narrows, it is proved that the adjustment of fertility policy has played a shortterm effect. However, the longterm effect of the adjustment of the birth policy is not optimistic. The secondbirth rate for urban household registered residence is still relatively low, and there is a downward risk in their fertility intention. What s more, the cohort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age of women s first marriage continued to delay,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those born in the 1990s and 2000s who prefer not to have children (the ideal number of children is zero) has increased.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foundation for the longterm effect of the twochild policy is very weak.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fertility policy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relevant supporting measures, we must deeply recognize the changes in the attitudes of marriage and childbirth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women.

Keywords:policy evaluation;twochild policy;secondbirth rate;ideal number of children;son preference

一、引言

為了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2011年后中國開始實施以放松生育控制為核心的雙獨兩孩、單獨兩孩和全面兩孩政策,并落實了三孩生育政策。在此背景下,生育政策的實施效果及相關的生育形勢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普遍流行的言論是政策遇冷或政策失效。學術界對政策效果的評估也缺乏清晰統一的指標和方法,觀點和結論充滿爭議。甚至究竟應該如何恰當地評估政策實施效果,本身也還是一個問題。科學評判生育政策實施效果和準確把握人口形勢,對于優化生育政策和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現有關于生育政策效果的研究,主要采用政策調整之后的出生人口規模、二孩比例、總和生育率或二孩總和生育率等指標,并以預期目標或政策調整前的數據為參照,但沒有得到有效和統一的結論。其中,部分研究尤其是早期針對單獨兩孩政策效果的評估,由于政策實施初期的條件限制,主要通過出生人口規模或二孩生育數量與預測結果的對比,得到政策效果遠低于預期或政策“遇冷”、“符合預期”等不同的結論[1-3]。然而,由于基礎數據不足、統計口徑不一,不同學者對生育政策調整目標人群與二孩生育數量的預測值差異很大[4-5]。以預期目標為參照對象,研究結論不可避免地受到預測數據準確性的影響。在何為預期沒有清晰界定和測量的情況下,也就難以有效評估生育政策本身的效果。另外一類研究則以政策調整前的統計數據為參照,通過出生人口規模、二孩比例等指標的對照來評判政策效果。例如,有研究認為政策調整之后出生人口數量回升、二孩比例增加是政策效果的體現[6-7]。然而,也有學者認為出生人口短暫回升后又下降,象征著兩孩政策的失效,抑或認為二孩比例上升是由于一孩出生數量下降所導致的,并非完全是生育政策調整的效果。也即是說,僅僅依據出生人口規模、二孩比例的前后變化,難以判斷生育政策效果。政策效果評估的困難就在于無法排除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婚育年齡推遲、一孩出生率下降等混淆因素的影響。

由此可見,指標和參照對象的選擇是評估生育政策效果的關鍵。由于其他孩次的生育與兩孩政策關聯不大,石人炳等人提出采用二孩總和生育率指標來評估政策效果的思路,并利用2017年湖南和湖北兩省的調查數據,發現二孩總和生育率在2013—2017年持續上升,由此得到生育政策調整發揮了明顯效果或具有生育堆積效應的結論[8]。類似的,陳衛等人采用2017年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數據,通過二孩總和生育率、二孩內在總和生育率等指標的前后對比,也得到兩孩政策短期內具有生育堆積效應的證據[9]。應該說,二孩總和生育率是一個合適的評估指標,但由于以政策調整前的指標作為參照和比較對象,且受到橫截面數據的局限,研究結論依然受到時期因素的干擾。

學術界對生育政策效果的理解是明確的,就是出生人口尤其是二孩生育的“增量”。然而,由于宏觀統計數據、橫截面調查數據的局限,或參照對象選取不當,何為“出生人口增量”難以得到可靠評估[10]。此外,生育政策調整的長期效果,或是生育潛力和未來趨勢也是值得關注和討論的問題。在人口結構和社會變遷背景下,生育人群正在發生變化,跨世紀的一代正在成為生育的主體。生育環境和生育觀念也在不斷變化,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等現象將長期削弱政策效應。因此,生育政策效果評估不能拘泥于政策前后的對比,長期潛在效果或趨勢更值得重視。

鑒于此,本文從宏微觀相結合、短期與長期相結合的視角,利用2003—2018年的統計數據、2010—2018年的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基于生育政策城鄉有別的客觀實際及生育政策調整主要影響城鎮二孩生育行為的基本判斷,通過城鄉二孩生育行為的對比來評估生育政策效果。在此基礎上,結合初婚年齡、生育意愿、性別偏好的隊列變化,尤其是21世紀出生的“00后”一代的生育意愿,探討長期的生育潛力和趨勢。文章不僅為深化理解生育政策效果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也有助于認識未來人口發展趨勢,對于優化政策實踐和建構相關的配套政策具有參考價值。

二、評估方法與數據來源

1. 評估思路與方法

在生育政策調整之前,中國大部分省市施行的是城鄉有別的生育政策,相對于城鎮非農戶籍或體制內嚴格執行的一孩生育政策,農村地區施行“一孩半”政策,少數民族地區則普遍享受兩孩或三孩政策。而且計劃生育政策在農村地區的執行力度自21世紀以來不斷下降,想生育二孩的農村家庭可通過各種非正式手段實現自己的生育需求。也就是說,在政策調整前,農村地區已生一孩且想生二孩的家庭基本都生了二孩[11],沒有生二孩的基本都是不想生二孩的家庭。正是由于歷史和制度的原因,農村地區的生育水平普遍高于城鎮。鑒于此,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斷,生育政策調整的目標群體是城鎮一孩育齡婦女,其主要影響城鎮非農戶籍人口的二孩生育,而對農村育齡婦女二孩生育的影響微乎其微。至少可以說,由于農村地區單獨和雙獨夫婦比例都很低,雙獨兩孩或單獨兩孩政策基本上等于維持已有的“一孩半”政策,從而對農業戶籍人口的二孩生育沒有實質影響。如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15年農村地區30—39年齡組的生育率不存在補償效應,相比2010年反而有所下降,這間接支持生育政策調整對農村地區基本沒有影響[12]。

相當于進行了一項自然實驗,對城鎮非農戶籍人口(實驗組)實施生育政策調整的干預,而該項干預對農業戶籍人口(控制組)幾乎沒有影響。如果生育政策確實能夠發揮效果,相對于農業戶籍來說,城鎮非農戶籍人口的生育水平尤其是二孩生育會提高,并使得城鄉之間的生育差距縮小或趨同。因此,通過政策調整前后實驗組—對照組生育水平的對比可以評估得到政策效果。基于這一思路,我們提出通過二孩生育行為的城鄉對照來評估生育政策效果的分析框架。具體評估指標和方法如下:①利用宏觀統計數據和二孩總和生育率指標,通過生育政策調整前后的城鄉對照,以二孩總和生育率提高和城鄉差距縮小為標準,在宏觀層面評估生育政策實施效果;②利用追蹤調查數據,通過城鄉一孩家庭的二孩生育行為和生育意愿的對照,以二孩生育行為、生育意愿是否提高,以及城鄉差距是否縮小為標準,從微觀視角評估政策效果;③通過初婚初育年齡、生育意愿和子女性別偏好等生育相關因素的隊列比較分析,討論分析生育潛力和長期趨勢。

2. 數據來源

宏觀層面的數據為國家統計局提供的人口普查和年度抽樣調查數據,來源于2004—2019年《中國人口與就業統計年鑒》,主要用于二孩總和生育率的城鄉對比和生育政策效果的宏觀評估。微觀數據來源于2010—2018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它是一項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大規模社會跟蹤調查項目。在前期試調查基礎上,于2010年正式開展全國基線調查,樣本覆蓋25個省(市、自治區),調查對象包含樣本家戶中的全部家庭成員。此后,每兩年對基線調查所界定出來的家庭成員及其新出生的子女、外出或另組家庭的成員進行永久追蹤,力求保持截面代表性和較高的追蹤率,跨輪追蹤率都在80%以上 詳見《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用戶手冊》(第三版),感謝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提供的數據支持。。數據分析中利用橫截面數據或面板數據權數進行加權處理,使之具有全國代表性。

鑒于追蹤調查的數據優勢,嚴格來說可以分別檢驗雙獨兩孩、單獨兩孩和全面兩孩政策的效果,但考慮到難以準確識別不同政策的目標人群,因而本文對此不做區分而在整體上分析兩孩政策的效果。首先,在不考慮育齡婦女規模、婚育年齡推遲等因素的情況下,分析歷年20—44歲育齡婦女一孩比例、二孩比例及平均生育水平的截面變化,以此作為生育政策效果的基準分析;其次,跟蹤2010年20—40歲一孩育齡婦女到2014年時的二孩生育情況,以及2014年20—40歲一孩育齡婦女到2018年時的二孩生育情況,通過對比前后兩批一孩育齡婦女四年內的二孩生育比例及城鄉差距變化,避免宏觀層面育齡婦女規模和婚育年齡推遲等混淆因素的影響,為生育政策效果提供直觀經驗證據;最后,通過不同隊列之間的理想子女數、初育年齡和子女性別偏好等生育相關因素的比較分析,討論未來一段時期的生育形勢。

三、評估結果與討論

1. 基于宏觀統計數據的評估

利用歷年《中國人口與就業統計年鑒》中公布的人口普查或抽樣調查數據資料,通過分年齡的二孩生育率加總得到城鄉二孩總和生育率。如圖1所示,在生育政策調整之前,不管是城鎮還是鄉村,二孩總和生育率出現下降趨勢并在2011年達到低點。不過,在生育政策調整尤其是實施單獨兩孩之后,城鎮二孩總和生育率直線上升并在2017年出現小高峰,鄉村二孩總和生育率在波動中提升。也即是說,與鄉村比,城鎮二孩總和生育率上升趨勢更明顯,并使得城鄉二孩總和生育率的差距縮小。

以2014年為界,在單獨兩孩政策之前,城鄉二孩總和生育率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城鄉二孩總和生育率的差距保持平穩。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之后,城鎮二孩總和生育率急劇上升,并使得城鄉之間的二孩總和生育率差距保持下降趨勢。這意味著生育政策調整之前,人們的二孩生育需求確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與預期一致,無論是二孩總和生育率下降趨勢的扭轉,還是城鄉二孩生育差距的縮小,都表明生育政策調整產生了一定的積極效果。此外,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看,0—14歲少兒人口占比從2010年的16.6%提高到2020年的17.95%。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后雖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40% 數據來自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五號)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http://www.stats.gov.cn)。。這些信息都表明,兩孩生育政策取得了積極成效。不過,2018年城鎮和鄉村的二孩總和生育率又開始雙雙回落。這意味著,生育政策調整的效果可能是短暫的,只是釋放短期堆積效應而難以改變二孩總和生育率的長期下降趨勢。

當然,可能會有人質疑,城鄉二孩總和生育率的這種變化可能是共同趨勢或其他因素導致的,并非生育政策本身的效果。為此,我們對一孩總和生育率也做了類似對比分析。結果從圖2可以發現,2003—2018年的一孩總和生育率總體維持下降趨勢,且城鎮和鄉村的變化基本一致。也就是說,在生育政策不斷調整的過程中,一孩總和生育率沒有出現與二孩總和生育率類似的變化。事實上,由于一孩生育不受任何政策限制,且幾乎所有的夫婦都會生一個孩子。前面的分析也已經表明,生育政策調整只影響二孩生育,與一孩生育關聯不大。因此,一孩總和生育率的變化趨勢在城鄉之間基本一致且差別很小是理所當然的。這一結果也從側面印證支持,生育政策調整之后,城鄉二孩總和生育率差距的縮小,并非完全是由其他因素導致的,而是因為城鄉生育政策的趨同。換句話說,生育政策調整確實發揮了一定的積極效果。

2. 基于微觀調查數據的評估

(1)二孩比例和子女數量的時期變化。如無特殊說明,以下分析數據皆來源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為了與以往的基于時期或截面數據的結果進行對比,在不考慮育齡婦女規模、婚育年齡推遲等因素的情況下,以歷年20—44歲育齡婦女一孩比例、二孩比例及其變化情況作為基準分析 由于樣本更新、退出和輪換等原因,這里相當于利用2010—2018年CFPS的截面信息,樣本量分別為6287、5983、5253、4593和3894。。從圖3可以發現,在已生育過子女的樣本中,二孩比例在生育政策調整之后有明顯上升,3孩及以上的多孩比例也有所提高,但總體上占比較小。相應的,一孩占比則相對下降。這與已有的使用人口普查或其他統計資料得到二孩比例上升的結果是一致的,并被認為是兩孩政策發揮效果的證據。因為二孩生育必須以一孩生育為前提的,二孩占比提高可視為生育政策調整產生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孩生育水平走低也會導致二孩占比的相對提高。因此,二孩比重的提高不完全是生育政策的調整效應。

此外,從育齡婦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數量來看(見表1),2016和2018年已育婦女或家庭平均的子女數量也有所上升。這意味著以放松生育限制為特征的政策調整,對于目標群體具有一定的效果。不過,由于婚育年齡推遲等原因,20—44歲育齡婦女中未生育的比例已從2010年的22.83%提高到2018年的34.44%。由此使得總體樣本(含未育)的平均子女數量,不但沒有顯著提高,2018年的平均子女數量反而下降了。也即是說,已育群體中二孩比例的上升,部分原因可能是一孩生育數量的下降。再考慮到宏觀層面育齡婦女規模的下降、婚育年齡推遲等因素,二孩比例上升和出生人口規模下降可以并行不悖。由此也表明,二孩比例上升并非完全是生育政策的效果,而出生人口規模的不增反減也不能說明生育政策沒有效果。總之,二孩比例和出生人口規模并不是評估生育政策效果的合適指標。

(2)二孩生育行為的追蹤與城鄉對照評估。就像前面所指出的那樣,評估兩孩政策效果應該以一孩家庭(育齡婦女)為目標,且應集中于關注城鎮或非農戶籍家庭的二孩生育行為。鑒于此,本文接下來利用追蹤調查數據優勢,從兩個方面評估生育政策效果:一是生育政策調整前后一孩家庭二孩生育狀況的對比;二是城鄉生育差距在政策調整前后的變化。

具體以2010年和2014年僅生育一個孩子且年齡為20—40歲的兩批育齡婦女為對象,分別追蹤調查她們在2014年、2018年的二孩生育狀況 這里利用了兩個追蹤數據,2010—2014年是一批人,樣本量為2481;2014—2018年是一批人,樣本量為1672。,并通過前后對比、城鄉對比的方式直觀反映生育政策調整的效果。從表2的結果來看,2010年20—40歲的一孩育齡婦女(N=2481),四年后的2014年,總體上接近80%的人依然只有1個孩子,生育二孩的比例僅為16.81%。尤其是城鎮非農戶籍家庭(N=861),僅有5.42%的一孩家庭生育了二孩,生育3個孩子(含雙胞胎)的僅0.65%。農業戶籍一孩家庭生育二孩的比例相對較高,達到了23.39%,二孩生育行為的城鄉差距為17.97%,這一結果充分體現和反應了城鄉生育政策和經濟社會的差異。

在相繼實施單獨兩孩和全面兩孩政策之后,2014年的一孩婦女(N=1672),總體上有23.33%人的生育了二孩,有5.34%的人生育了3個孩子。與2010年的一孩家庭相比,2014年的一孩家庭在同樣經歷四年時間后,生育二孩的比例明顯提高。其中,尤以城鎮非農戶籍家庭(N=562)二孩生育比例的提升最為突出,一孩家庭生育二孩的比例從前期(2010—2014)的5.42%增加到15.14%,并使得城鄉二孩生育差距由17.97%縮小到13.54%。

由此可見,與宏觀統計數據一致,微觀家庭的追蹤調查數據也表明,在經歷單獨兩孩和全面兩孩政策之后,城鄉一孩家庭生育二孩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隨著城鎮家庭生育限制的放松和城鄉生育政策的趨同,城鎮非農戶籍育齡婦女二孩生育比例上升幅度相對較大,并使城鄉二孩生育差距縮小。由于生育政策調整主要與二孩生育尤其是城鎮非農戶籍家庭的二孩生育相關聯,這一結果直觀顯示出兩孩生育政策的效果。這與其他通過二孩總和生育率指標評估得到生育政策調整具有短期堆積效應的結論是一致的[8-9]。由此,本文利用追蹤調查數據,通過前后對比、城鄉對比等方式為兩孩政策效果評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并為以往關于生育政策調整具有積極成效的研究結果提供了新的證據支持。而且由于是同一批育齡婦女的追蹤調查數據,可以避免宏觀層面育齡婦女規模以及婚姻、生育年齡推遲等因素的影響,相對能夠得到較為準確的結果。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有一定比例的一孩家庭生育了二孩,但城鎮非農戶籍家庭生育二孩的比例總體依然較低。當然,盡管生育政策調整已實施一段時間,潛在的生育堆積效應、補償效應基本釋放,但評估生育政策效果的時間條件還不充足,從備孕到生產需要更長的時間。可能存在部分想生但還沒有生的情況,長期來看會低估政策效果。于是,本文接下來分析生育意愿是否在政策調整之后發生顯著變化,以此判斷相對長期一些的潛在效果。

(3)生育意愿追蹤評估。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中,2014年和2018年分別采用“理想子女數”對城鄉居民的生育意愿做了調查。盡管理想子女數未必是理想的生育意愿測量指標,對生育行為的預測作用相對有限,但理想子女數的縱向比較對于觀察生育形勢仍然具有意義。與前面保持一致,以2014年調查時點20—40歲已育一孩的育齡婦女為對象,追蹤評估兩孩政策背景下生育意愿的變化。

結果發現,經歷生育政策調整之后,2014年的一孩育齡婦女總體上的生育意愿沒有顯著變化,數字上從2014年的1.791減少到1.767。其中,如表3所示,2018年農業戶籍育齡婦女的理想子女數相比2014年略有增加,但城鎮非農戶籍育齡婦女的理想子女數顯著下降。不過,對于2014—2018年期間已經生育二孩的婦女來說,她們的理想子女數顯著提高。這一結果在城鄉育齡婦女之間保持一致。反之,生育政策調整之后沒有生育二孩,即依然只有一個孩子的婦女,她們的理想子女數則顯著下降。這些結果表明,在生育限制不斷放松的背景下,部分一孩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提高了,或者說因為實際發生了二孩生育行為,而使得她們的理想子女數增加。然而,對于那些沒有生育二孩的婦女來說,她們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也沒有生育二孩的打算。由此推理,與前面針對生育行為的估計結果一致,生育政策調整只能在短期內產生一定的效果,難以發揮長期持續的效果。實際上,生育政策調整只能對于那些想生二孩的人有效果,而對于本來就不想生或變得更不想生的人來說是難有作為的。

四、生育潛力與未來趨勢

除了評估生育政策效果,我們更關注長期趨勢或未來的生育形勢。接下來,利用2018年全國有代表性的數據,探析理想子女數、性別偏好以及初婚年齡在不同出生隊列之間的變化趨勢,以期對未來一定時間段內的生育潛力和趨勢進行預測。根據出生年份將女性樣本劃分為不同隊列,1949年以前出生的被歸為一個隊列,出生于1950—1959年的樣本被劃為“50后”,以此類推,本文還構建了“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10—18歲) 只有2018年的CFPS對家庭中的成人及10歲以上的孩子都做了生育意愿方面的調查。,一共7個隊列,以此充分展示相應指標的變遷趨勢。

1. 女性初婚年齡與理想子女數的隊列變化

表4描述了城鄉戶籍女性初婚年齡以及理想子女數的變遷趨勢。需要指出的是,由于“90后”與“00后”的結婚率還比較低,尤其是“00后”,還未達到法定婚齡。故這兩個隊列中未婚者的初婚年齡以其“理想初婚年齡”代替。可以發現,隨著世代的推進,女性的初婚年齡逐步提高,尤其是“90后”和“00后”,她們平均的結婚年齡遠高于1980年以前出生的各隊列。而且這種趨勢不僅出現在城市,農村青年女性的理想初婚年齡也已經超過25歲。在現行制度和文化背景下,婚姻是生育行為的必要前提,婚齡的推遲勢必將引起育齡推遲,進而影響一孩總和生育率、二孩遞進生育率及終身生育數量。

就生育意愿而言,出生于1949年前的女性其理想子女數量較高,但是理想子女數隨著世代推進逐步降低,這與以往研究結論保持一致[13]。從1970年及以后出生的隊列開始,理想子女數降至人口更替水平以下,“90后”的理想子女數降至1.7左右,而“00后”的理想子女數低至1.60,非農戶籍“00后”的理想子女數更是低至1.43。嚴格來說,人們的生育偏好可能隨生命歷程變化而變化[14]。由于年長女性大部分已經完成生育,而部分“90后”尤其是“00后”則沒有結婚生育,未來他們的生育意愿存在變數。不過,考慮到理想子女數相對于其他生育意愿指標具有較大的穩定性,不同隊列之間的理想子女數具有一定的比較意義。而且由理想型的生育意愿轉至實際生育行為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往往存在一定的損耗,也就是說實際的生育數量會低于理想子女數。這意味著由“00后”在生育中“挑大梁”的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的生育水平也難以出現實質性提升。

2. 子女性別偏好的世代變遷

2018年調查數據不僅測量了個體的生育意愿,還提供了個體理想生育男孩的具體數量,這為我們量化性別偏好提供了可能。遵循現有研究的操作化標準,以理想男孩數占理想子女數的比重為依據,按照理想男孩數的比重小于、等于、大于理想女孩數的比重,依次界定為女孩偏好、兒女雙全和男孩偏好。另外,對于理想男孩數持“無所謂”看法的則編碼為“無偏好”,對于不想生兒育女的也獨立編碼成類。不同隊列女性樣本的性別偏好及其變遷趨勢展示在表5之中。

結果發現,“兒女雙全”始終在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中占據主流,各出生隊列中,兒女雙全的占比始終保持較高比重。男孩偏好呈現出隨著世代推進而逐步降低的態勢,但女孩偏好保持穩定,“00后”對女孩的偏好有上升趨勢。與前面提及的理想子女數一樣,受已有子女數量及性別結構的影響,不同隊列之間的子女性別偏好也不能簡單比較。新生代女性對子女的性別偏好可能隨著生育行為的發生而動態變化,但男孩偏好下降、女孩偏好有所上升的現象值得關注。如果說,現實中的男孩偏好能夠間接提升生育水平,男孩偏好的下降則可能使生育水平繼續維持在較低水平或進一步下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當前或未來的生育主力軍,“90后”、“00后”隊列傾向于不生育子女(理想子女數為0)的比例有較大的提高。事實上,女性自愿選擇終身不生育或無子女在部分西方國家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在中華傳統文化背景下,絕大部分的女性都會選擇結婚和生育,但未來中國社會會不會出現類似現象,無疑值得密切關注和引起重視。總之,上述分析結果表明,作為生育行為和生育政策效果的基礎,女性生育主體的婚育觀念已經或者正在發生變化。未來一段時間內,即使進一步放松生育限制,我國生育水平難以出現實質性上升,且存在繼續走低的風險。

五、結論與啟示

生育政策的實施效果引起學界、政策制定者和公眾的廣泛關注。然而,受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婚育年齡推遲、一孩出生率下降等混淆因素的影響,出生人口規模、二孩比例或二孩總和生育率等指標的前后變化難以有效判斷政策調整效果。與以往不同,本研究基于兩孩生育政策主要影響城鎮二孩生育的判斷,借鑒自然實驗或準實驗方法,綜合利用宏觀統計數據和微觀家庭追蹤調查數據,通過二孩生育行為及其城鄉差距變化來評估生育政策的短期效果,并從新生代女性婚育年齡、生育意愿和子女性別偏好等方面探討了生育政策的長期潛在效果。

研究發現,生育政策調整主要影響城鎮二孩生育行為的研究預期得到經驗證據的支持,即生育政策調整釋放了短期的堆積效應,產生了積極效果。宏觀統計數據表明,2011年開始生育政策調整以來,二孩總和生育率從下降趨勢扭轉為上升趨勢,而且城鎮二孩總和生育率增長相比農村較快,從而使得城鄉二孩總和生育率差距縮小。由此可得,生育政策調整確實產生了一定的短期效果。在此基礎上,微觀家庭的追蹤調查數據也表明,生育政策調整對城鎮非農戶籍的二孩生育具有積極影響。2010年的一孩育齡婦女,四年后的2014年僅有5.42%的非農戶籍女性生育了二孩,與農業戶籍的23.39%相差較遠。但在相繼實施單獨兩孩和全面兩孩政策之后,2014年的一孩育齡婦女,同樣經歷四年即2018年時,有15.14%的非農戶籍女性生育了二孩。由此可見,生育政策調整之后,非農戶籍一孩育齡婦女生育二孩的比例明顯提高。而且相對于農業戶籍女性來說,城鎮非農戶籍一孩育齡婦女生育二孩的比例上升幅度較大,并使得城鄉二孩比例的差距下降了4.43%。也就是說,不管是城鎮或非農戶籍育齡婦女二孩生育比例的上升,還是城鄉二孩生育差距的縮小,都印證支持生育政策調整產生了短期效果。

然而,生育政策調整的長期效應充滿不確定性且不容樂觀。應該注意到,雖有一定比例的一孩家庭生育了二孩,但城鎮非農戶籍家庭生育二孩的比例總體依然較低,而且2018年城鄉二孩總和生育率在短暫回升之后又回歸下降趨勢。同時,對于已育一孩、但仍未生育二孩的城鄉婦女,她們2018年的理想子女數(生育意愿)相比2014年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也就是說,生育政策調整只對那些想生二孩的人有一定效果,本來就不想生二孩或變得不想生二孩的婦女,她們在未來幾年內生育二孩的可能性極低。此外,生育政策調整難以產生長期效果的重要原因是女性初婚年齡的持續推遲和生育意愿的持續下降。通過隊列之間的比較發現,理想子女數低于更替水平且具有隨世代更新而下降的趨勢,這預示著在未來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內,生育水平具有潛在的持續下降的可能性。21世紀出生的女性,平均的理想子女數低于“90后”、“80后”等隊列,且傾向于不生育(理想子女數為0)的比例提高,由此可以判斷未來的生育水平很難有上升的潛力。

總而言之,本文從宏微觀相結合的視角,通過城鄉對照方式,綜合評估了生育政策調整的短期與長期效果。需要說明的是,作為評估生育政策效果的新探索,文章仍存在局限和不足。我們有理由相信,生育政策調整主要影響城鎮非農戶籍家庭的二孩生育,但就現有資料和方法而言,無法排除農村或農業戶籍家庭的二孩生育也受到生育政策調整的影響。也即是說,城鄉對比方式可能低估生育政策調整的實際效果。同時,生育政策調整具有短期效果的研究結論也缺乏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性檢驗。因此,本研究的貢獻不在于報告一個精確的評估結果,而是重在提供一種新的評估思路和方法。期待將來隨著數據資料和研究手段的不斷豐富,能夠對本文的研究發現進行更多更充分地驗證。

本文研究結論的政策含義在于,釋放生育政策的潛力,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需要做好配套支持政策的有效銜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已遠低于更替水平。應當認識到,人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受到經濟、社會、文化和政策等多個因素的共同影響。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個體主義的興起,宏觀生育政策在個體和家庭生育決策中的影響力逐漸式微。與之相反,經濟因素和婚育觀念的作用在加強。其中,婚育觀念的變化是一場無聲的革命,評估生育政策效果和評判人口出生形勢需要考慮這些新的變化。在目前及今后的一段時期,“00后”進入婚育年齡并逐漸成為生育主力軍,她們的婚育觀念將對生育政策效果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并實施三孩生育政策背景下,必須考慮新生代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環境和生育觀念的變化,完善相關的配套支持措施。從性別和家庭視角出發,切實將婚嫁、生育、養育一體考慮,建構生育友好型社會政策體系,從而創造更加良好的生育環境和條件,最大程度發揮生育政策的潛力和實現人口的長期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喬曉春. 從“單獨二孩”政策執行效果看未來生育政策的選擇[J]. 中國人口科學, 2015(2):26-33.

[2]翟振武, 陳佳鞠, 李龍. 中國出生人口的新變化與趨勢[J]. 人口研究, 2015(2):48-56.

[3]馬赫, 尹文強, 吳倩倩, 等. 關于“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效果的研究——基于指數平滑法和“投射—實施后”對比分析法[J]. 衛生軟科學, 2019(5):21-25.

[4]喬曉春. 實施“普遍二孩”政策后生育水平會達到多高?——兼與翟振武教授商榷[J]. 人口與發展, 2014(6):2-15.

[5]王廣州. 生育政策調整目標人群總量與預期效果再檢驗[J]. 人口學刊, 2017(6):5-16.

[6]宋健. 轉折點:中國生育率將往何處去——基于歐洲的經驗與啟示[J]. 探索與爭鳴, 2017(4):70-75.

[7]原新, 高瑗. 調整生育政策與出生人口變化[J]. 人口與計劃生育, 2017(6):20-23.

[8]石人炳, 陳寧, 鄭淇予. 中國生育政策調整效果評估[J]. 中國人口科學, 2018(4):114-125.

[9]陳衛, 段媛媛. 中國近10年來的生育水平與趨勢[J]. 人口研究, 2019(1):3-17.

[10]風笑天.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效果:現有評價分析及其思考[J].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5):103-111.

[11]曾毅. 盡快實施城鄉“普遍允許二孩”政策既利國又惠民[J]. 人口與經濟, 2015(5):115-126.

[12]顧寶昌, 侯佳偉, 吳楠. 中國總和生育率為何如此低?——推延和補償的博弈[J]. 人口與經濟, 2020(1):49-62.

[13]張麗萍, 王廣州. 全面兩孩下的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研究——中國低生育水平下的二孩生育意愿研究[J]. 青年探索, 2017(5):5-14.

[14]卿石松. 夫妻生育偏好變化及其相互影響[J]. 中國人口科學, 2020(5):106-115.

[責任編輯 劉愛華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第二区| 久久久亚洲国产美女国产盗摄|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欧美在线天堂|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日韩麻豆小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国产乱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无码免费试看|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综合亚洲色图|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网视频|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精品粉嫩|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欧美日韩专区|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一个色综合久久|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亚洲αv毛片|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国产性精品| 天堂成人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午夜免费小视频|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99免费视频|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影院|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激情区|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亚洲免费成人网|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成人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成人午夜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