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效登
摘要:人工智能的發展深刻地改變了這個世界,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教育,在人工智能的沖擊下正發生著一系列的轉變。學校傳統教育體制、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學生傳統學習方式等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文章在分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重點探究了人工智能時代未來學校教育變革的路徑,以期為學校教育更好地兼容人工智能技術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
關鍵詞:人工智能;未來學校;創新變革;未來教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9-0002-02
一、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是一門極具創新性與潛力的新興科學,根植于蓬勃發展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旨在通過相關技術建構實現機器對人的智能高度相似的模仿,使得運用該技術的機器能夠完成人的某些行為,從而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現階段,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號角已然吹響,人工智能技術作為其中的典型代表,日益滲透進社會生活的諸領域中,各國也大力支持對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以期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拔得頭籌,實現自身在該技術上的引領,人工智能時代的曙光已初步顯露。
當前,教育信息化已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各種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新興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紛紛涌現,在實踐的過程中收獲了顯著的成效。可以預見,立足教育信息化基礎之上的人工智能將成為學校教育發展邁向新階段的新動力,如何處理好學校教育同人工智能發展的兼容性,進而促使學校教育向更積極的方向實現自身的變革,是目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關注和重視的內容。
二、人工智能時代學校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傳統學校教育體制面臨的挑戰
當代學校教育體制是前兩次工業革命塑造的,不可避免地保留著過往的時代元素,如工業文明時代下的學校,是培養工人的主要場所。在固定的場所、固定的時間,進行固定內容的教學,是傳統學校教育體制的典型特征,時至今日依然如此。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生產力的日漸提升,傳統學校教育體制固有的弊端正加速顯現。一方面,人工智能時代所需要的人才類型發生了變化,人才需求結構由以技能型為主轉向創造型占主導,傳統學校教育體制已經難以無法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另一方面,傳統學校教育體制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與現代教育的延伸化趨勢相左,這就使其成為拓寬教育邊界的“絆腳石”。
(二)教師教學理念與模式面臨的挑戰
在傳統學校教育中,教師始終占據主導地位,不僅是知識的主要傳授者,同時也是課堂教學的權威。人工智能的發展正逐步顛覆這一現狀,具體表現在:首先,教師的知識傳授地位受到挑戰,人工智能所依托的現代信息技術大大降低了知識獲取的難度與成本,學生能夠在海量的互聯網資源中尋找到優質的課程資源,各種類型的網絡教育交流平臺可以對學生的相關疑惑予以實時解答;其次,當代知識更迭速度不斷加快,許多秉持傳統教學理念的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無法跟上變化,其知識傳授者的地位日漸弱化;最后,人工智能下的學校教育,需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創新意識,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導,不再是以往的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
(三)學生學習方式面臨的挑戰
當前,人們接收的信息呈現碎片化的特點,同時,知識、信息獲取的渠道日漸多元化,學生學習的效率與便捷性得到了提升,人工智能的發展無疑將加快這一發展過程。傳統的“講授式”被動學習的狀況會受到巨大的沖擊,學生的學習將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探索,書本知識僅僅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學生還需要通過多種學習形式構建知識框架。另外,人工智能的發展還使得學生思維能力形成的重要性得到充分彰顯。為了適應人工智能技術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學生需要主動去探索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學習模式,并自覺強化綜合性意識與創新素養,從而培養自己在智能時代下的終身學習能力。
三、人工智能時代未來學校教育變革的路徑探析
(一)學校教育功能及人才培養體制出現變革
未來學校教育因人工智能而產生的變革首先體現在學校教育功能以及人才培養體制方面。學校存在的意義是滿足時代發展人才需求,步入人工智能時代,學校教育的功能也應當與時俱進,以實現同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再者,學校人才培養體制會在觀念、模式、制度等方面產生深刻的變化,具體來說有以下三點:一是學校教育組織形式由班級授課制轉向個性化、泛在化教育形式;二是學校不再將教學重點置于單方面的知識傳授,而是轉向學生的全面發展;三是教育評價體系的內涵得到豐富,不僅評價方法多元化,評價內容也涉及方方面面,注重人的創造力評價。
(二)教師角色、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得到重新建構
第一,教師角色的重塑。人工智能時代下,教師角色會由以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從旁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予以指導。同時,教師自身也轉變為學習者,終身學習會成為未來教師的常態,通過持續學習,教師能緊扣知識發展的最前沿,進而為學生的自主探索實踐提供科學準確的建議。此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性會進一步強化,二者會在相互尊重的情況下共同致力于學習成效的提升。
第二,教師思想觀念的變化。人工智能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運用越深化,就越會推動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而且這種轉變是整體性的。教師要與時俱進,提升自身全方位的素養,要擁抱人工智能,正視人工智能,運用好相關技術。可以預見,未來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教師必然是復合型人才,既有專業知識的積淀,同時還有對先進信息技術的熟練運用能力。
第三,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在未來的學校教育中,人工智能必然會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如智能化教學輔助工具可以實現作業、試卷的自動批改,替代絕大部分機械性的教學工作;個性化的學習設備可以準確地識別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為學生量身定制學習方案;智能化的學習測評設備可以實現教學信息數據收集處理的優化,同時輔之以更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促使學習測評更加高效、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