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慶林 楊釗 馮福平 黃斌 王志華
[摘 要] 以石油與天然氣行業企業和龍江區域社會需求為導向,在校準油氣特色專業服務領域及培養人才類型和規格基礎上,明確了專業“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核心任務;同時,優化了油氣特色專業布局結構,從而統籌好規模與結構、需求與條件、存量與增量、質量與效益之間的關系,以便有效提升人才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緊密圍繞油氣專業人才培養戰略定位及專業結構優化調整規劃,從組織實施、條件建設、項目引領及教學管理與服務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關鍵詞] 油氣專業;人才培養;戰略定位;專業結構;教學管理
[基金項目] 2019年度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深化油氣儲運工程專業校企多元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SJGY20190091);2020年度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石油石化類傳統工科專業改造升級的探索與實踐”(E-HGZY20202012);2020年度東北石油大學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非中心資源型紅色城市行業特色專業新工科建設模式與途徑”
[作者簡介] 成慶林(1972—),女,黑龍江大慶人,博士,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油氣儲運工程研究;楊 釗(1978—),男,黑龍江大慶人,博士,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油氣田開發工程研究;馮福平(1982—),男,河北遵化人,博士,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油氣井工程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29-0165-04 ? [收稿日期] 2021-04-16
2020年5月,黑龍江省教育廳印發了《關于開展地方屬普通高校人才培養戰略定位論證及專業結構優化調整論證工作的通知》,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按照教育廳、學校的工作方案和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國家能源戰略、龍江振興和大慶資源型城市轉型等行業地方新形勢,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成效導向原則,完成了學院石油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及海洋油氣工程等油氣特色專業的人才培養戰略定位論證與專業結構優化調整論證工作(以下簡稱“雙論證”)。
“雙論證”過程中以石油工程專業、油氣儲運工程專業、海洋油氣工程專業為主體,每個專業聘請行業、企業專家,高校同行專家共同參與,密切聯系省內外有代表性的油氣行業企業與相關兄弟院校,采取實地走訪、現場座談、網絡視頻會議、電話、電子郵件、問卷、專題研討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業界意見,按照學校要求的時間節點先后完成了區域人才需求預測調研、學院人才培養情況調研分析、人才培養戰略定位論證及專業結構優化調整論證。
一、人才需求預測及培養現狀分析
石油與天然氣是現代工業的血液,是國家生存和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19年原油對外依存度已達72.5%,能源安全形勢嚴峻。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指出,我國能源安全戰略一是要務實推進“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二是要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由于新發現的易采油氣儲量越來越少,油氣產量絕大部分來源于老油氣田挖潛以及復雜非常規油氣儲量的動用。另一方面,以數字化、智能化和納米技術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油氣生產技術革命正在來臨,國家當前“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革命及多元化能源體系的構建,特別是大慶油田頁巖油勘探開發重大戰略的實施,對我校傳統油氣專業在新行業形勢下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多元化、能力結構復合化、素質結構綜合化等方面提出了迫切需求[1-3]。
石油工程學院目前設有石油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及海洋油氣工程3個本科專業。從畢業方向選擇看,主要有就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升學三類,2020屆畢業生方向選擇占比分別為59%、12%和24%,就業單位主要有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廣東南油服務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渤海鉆探工程有限公司等。從就業率看,2018屆石油工程學院總就業率為79.72%,2019屆較上屆增長了13.01%,2020屆較上屆下降了5.75%;從對口就業率看,2019—2020各專業對口就業率均在65%以上,且保持逐年平穩增長的趨勢,至2020屆石油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對口就業率已增至93%。
我國石油與天然氣進口量明顯增加,油田企業勘探開發業務持續上升,需要大批大學生投入到行業中,就業率的大幅提高跟油價上升、行業回暖有重要關系。另一方面,學院培養方向和質量基本滿足人才市場需求,畢業生的各方面能力能夠達到企業招收標準,學生大部分可以按照自己專業實現對口就業。但是,從石油石化行業供給側出發,目前人才培養仍有以下不足:畢業生大多進入國企,民營企業比例偏少,影響了整體就業率;畢業生大部分在東部陸上老油田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與西部和海上油田企業的交流與宣傳;畢業生在與石油行業相關行業或單位就業較少,應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創新創業,實現以創業促就業;畢業生供給質量與綠色、智能、高效、新型的行業需求不能完全吻合,需要加強具有大工程觀、學科交叉融合和創新性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
二、人才培養戰略與規格類型定位
我國石油與天然氣行業表現出新形勢、新業態,企業對人才結構需求向少而精、多元化模式發展,同時,油氣企業對職工精神層面的素質要求近年來高于技術能力層面的要求[4]。
對接以上行業新形勢、新業態,學院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對畢業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確定為:基礎知識方面要求具備石油工程師、油氣儲運工程師、海洋油氣工程師的基本知識和職業素養;專業技能方面要求能夠在石油工程、油氣儲運工程、海洋油氣工程領域較好地從事工程設計、生產施工等工作,有能力參與從事領域的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等工作;社會責任感和環境適應能力方面要求具有社會責任感,能夠在石油工程、油氣儲運工程、海洋油氣工程領域的生產、設計、科研和管理過程中自覺重視健康、安全、環境、社會、文化、法律等因素;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方面要求具有創新意識,能夠獨立或團隊合作解決石油工程、油氣儲運工程、海洋油氣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能夠通過終身學習適應職業發展,在所從事領域具有職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