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峰
摘 要:閱讀在初中語文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更加新穎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領會。通過開展深度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進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效。從把握課文的寫作思路、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拓展課文賞析的深層維度等方面闡述初中語文深度閱讀的開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
在現代教學的發展過程中,新課標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深度閱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對課文進行初步閱讀感知的基礎上,采用深度閱讀的方法,明確課文的結構和脈絡,進而深入體會文章的內涵和思想情感,拓展賞析的維度,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引導學生深度細讀,把握課文的寫作思路
開展深度閱讀,其實就是要求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采用細讀法研讀課文。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細讀”課文需要把握文章語言的復雜性,明確文章整體和部分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通過對課文的細讀,學生能把文章中的各個部分聯系起來,明確文章的結構,把握文章的寫作思路。同時,學生也能在細讀品味中體會、把握作者的思路歷程,充分感受作者的內心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題,推動閱讀效率的持續提升。[1]
比如,在學習《敬業與樂業》一課時,在學生初步閱讀學習課文時,文章的主題便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隨后在對文本進行細讀品味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篇演講稿的結構和思路,把握有業、敬業、樂業之間的關系,更好地勉勵人們要做到敬業和樂業。通過深入細致地研究和閱讀,學生對文章脈絡的把握就會變得清晰明了,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就會變得更加豐厚深刻。同時,在這種仔細地閱讀中,學生可以產生一定的思考——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優勢特長規劃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程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還有效地強化了學生的閱讀體驗,有利于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效。
二、深度對比閱讀文本,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閱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式閱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閱讀方法。通過對不同的課文進行比較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不同作品的內涵和意義,體會不同作品的寫作差異。同時,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對比閱讀開展學習,有利于推動學生拓展自己的閱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通過這種深度閱讀的方式,學生能進入更加良好的學習狀態,深化對文本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將本文與同樣寫父親的《臺階》一文進行對比閱讀。《臺階》主要敘述了父親不滿足于現狀,經過大半輩子的漫長準備,建好有九級臺階的新屋后,人老了,身體也垮了。“臺階”在文中是地位的象征,也是文章的立意點和線索。課文著眼于表現“父親的操勞”所具有的生命意義,雖然平凡卻又偉大。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探討兩文的線索和主題方面存在的一些差異,感受其中滲透出的對父親的深情。對文本的比較閱讀使學生能夠找到感悟作品的突破口,增強閱讀學習的深刻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欣賞能力和水平。
三、深度品讀課文,拓展課文賞析的深層維度
在初中語文閱讀學習中,開展深度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想課文的情景內容,更加集中注意力投入到閱讀學習中去。這種深度閱讀的方法,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豐富文化認知體系,并且在閱讀中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還可以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
如在學習《中國石拱橋》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去思考文中從哪幾方面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又是怎樣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通過梳理問題讓學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脈絡和結構。在深讀課文的過程中對文中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進行細致分析,使學生充分掌握這幾種不同的說明方法的特點和作用,也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學習重點、難點。深讀文章后,可以引導學生去探究發現中國石拱橋之美,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進而體會到我們國家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長期堅持讓學生深度品讀課文,有利于學生形成深入思考和探究的習慣,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查閱資料,開闊知識視野,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文化素養,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效。
四、結語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較為經典的文章,也是我們學習語文的優秀范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調動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指導必要的閱讀方法技巧,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在閱讀中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進而推動語文課程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艷.游走于詞句,領會于心神:初中語文文本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7(21):37.
[2]陳紅霞.淺議初中語文文本閱讀教學策略[J].速讀(中旬),2016(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