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常浩
摘 要:現階段,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且教學成效尤為顯著,但是這門學科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逐漸顯露一些弊端性,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學生課堂活動參與度較差。對此,教師需要推行任務驅動教學法處理這些問題,把學生的實踐活動和新知識整合在一起,這樣學生就可以較好地構建完善新知識的框架結構,同時還可以保持積極的態度參與課堂教學。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范例應用
在新課改背景下,推行落實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尤其是對初中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來說,學生剛剛接觸計算機知識,興趣會對其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要將任務驅動教學法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融合在一起,這樣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變得更強,同時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以及信息技術水平。
一、營造教學氛圍,為任務驅動奠基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會采用填鴨式教學法,將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學生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解的信息知識。學生長期處于這種學習情境下會逐漸失去學習的熱情,同時其所掌握的知識也會受到限制,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將其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相融合,明確設置教學任務,選擇和其模塊相關的情景資料,借助影像視頻等方式劃分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對這一重點知識產生好奇心理,這樣學生就會自主去觸摸或者體驗其知識[1]。比如,在講解“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知識”時,要讓學生能夠了解計算機軟硬件的概念及其關系,掌握硬件的組成部分和作用,學會區別內存RAM和ROM,學生觀察計算機的結構以及主要部位,歸納計算機系統組成結構圖。在講解這些知識之前,教師要明確教學的重難點,羅列出學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之后結合知識點搜索相關的資料,如圖片或者視頻等,這樣學生就可以借助圖片或者視頻直觀地感受計算機的軟硬件。并且信息技術這門學科自身的特征會比較顯著,學生需要進行實踐性操作,教師在明確任務后,留給學生較為充裕的課余時間進行實踐操作,這樣整體課堂教學活動氛圍就會變得更加生動,同時還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得更強,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發展。
二、加強范例應用,設置任務驅動操作
范例是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托形式,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范例,幫助學生透徹地掌握該模塊知識,全面理解其知識點[2]。比如,在講解“編排電子小報”這一知識時,要讓學生熟練地去設計制作電子小報的報頭,掌握頁面設計的要點,同時靈活應用形狀或者藝術字去編排小報。針對課本中的范例設置問題,詢問學生:“同學們,為什么要在這個電子小報中插入橢圓形,如果換成其他圖形可不可以把這個圖片的內容表現出來呢?”利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將自身的見解表達出來,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講解信息技術知識。除此之外,信息技術課堂留給學生實際操作的時間會比較少,所以教師在給學生設置任務之后,讓學生借助課下時間繼續重復演練操作步驟。
三、劃分學習小組,合作完成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教學法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融合時,必須要讓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任務,學生只有在明白自己的學習任務之后,才能夠自行地去查找相關的資料,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分組去探討該模塊知識,教師要合理分配學習小組,遵守學生的意愿,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合理地搭配小組成員,防止一些學習小組能力過強、一些小組學習能力差。這種適當搭配的教學形式會讓優生更好地去幫助學困生,避免班級出現較為嚴重的教學分層問題,使得學生共同進步發展[3]。比如,在講解“網絡技術基礎”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學習小組,之后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分析當前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以及發展趨勢,以其任務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可以借助網絡等多元化的方式搜索和其內容相關的資料,之后學習小組的學生共同探討分析,構成統一性的結論。在上課時,學習小組要將自己的討論結果采用文字以及圖片等方式呈遞出來,這種學習氛圍會更加濃郁,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會被激發出來,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深刻地掌握該模塊的知識。鼓勵組間和組內學生互助,指派學習代表發言,將小組的觀點和大家分享,形成思維上的碰撞,促進學生擴散性思維的發展。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教學法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融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探究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動手學習興趣也會變得更高,讓學生自行探索收集和其相關的資料,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謹慎地把控各個學習環節,實現理想化的信息技術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順平.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策略[J].中小學電教(下),2010(10):12-17.
[2]張璐.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任務驅動”的實踐探析[J].新課程(中),2011(1):5-7.
[3]石揚.小學信息技術課提高教學效率方法談[J].中華少年,2019(9):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