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漢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工具,同時漢語又可以作為語言交流的一個重要方式,人們可以在時刻的語言交流中相互了解,互相學習,并且開展各種思維活動,基于此,對于學生來說,特別是對于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和要求
1.強化問題思考能力
語文本身屬于一門人文學科,在實際語文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各方面語文基礎知識以外,如果在課堂上遇到一系列問題,還必須要求學生能夠學會自主探究,并在思考探究問題的同時將其一并解決掉,對此,初中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靈活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實際學習當中,語文學習除了閱讀、寫作和文章理解之外,還有文字解析等之外的許多內容,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切忌在教學中幫學生生搬硬套各種解題模式,而是應該將問題劃分成不同的階段,并對不同階段的內容提出不同的問題,教會學生積極思考,最終將這些問題全部克服掉。
2.培養語文綜合思維
目前的語文教學中,由于初中生積累的知識點不夠完善,因此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經驗和技巧方面比較欠缺,面對這樣的情況,就必須要求教師從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工作層面出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學科素養。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基本都是結合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而實際教學中則更加側重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卻忽視了其思維能力的培養。針對目前的語文教學現狀來說,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正視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從字里行間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另外,在不同的問題面前,也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觀點進行解答,對此,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各種經驗技巧的同時,還要求學生能靈活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或者文章典故等,于學生來說,僅具備語文學科方面的信息處理及分析能力時才能促進自身思維能力的全面提升,進而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1.結合教學目標制訂思維能力培養計劃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所有的教學活動開展的指向便是教學目標的設定,而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思維能力的培養具體納入教學目標的實現當中,借此來確保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提高。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在縮寫文字、改寫文字的過程中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如此,也可以指導學生提高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和信息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給學生設定教學目標:①結合文章中的任務特征組織材料寫作;②認真感悟文章中無任何修飾的語言美;③認真體會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培養他們的道德觀念,指導他們嘗試去做一個有心人;④聯系生活實際,教會學生體會文章中的人情美。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文章中刻畫“父親”人物形象的動作、語言、形象等,深入體會文章里面的父子情深,促使其能夠增強文章對學生的感染力,提升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最終達到提升這些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終極目標。
2.借助聯想及想象培養學生
何謂聯想,它指的是人們在看到一種事物之后相繼聯想出來的思維活動;但所謂的想象,則是人們能夠根據現有的表象進行更深一層的加工,形成新的形象的過程。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想象、聯想等方式,進一步培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借此來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比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文章時,就需要學生發揮想象能力,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是什么樣的景象,而且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這句中的“鉆”字是不是可以用其他字眼代替,為什么呢?這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動畫給學生展示春天到來的美好景象,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另外,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綜合課文內容描述文章中的情景,然后再互相交流,在相互溝通的過程中,也就自然實現了學生思維感知能力的提升。待課堂教學結束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一篇作文,學習完《春》這篇文章之后,讓學生把自己視野中以及大腦中浮現的“春”用文字描繪出來,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提高其思維水平。
三、結語
因此,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科獨有的綜合性充分證明了在語文教學中必須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如此,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和人格養成等各方面都會產生積極作用。所以,對于教師而言,必須要首先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和時間,不斷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能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明白應該如何更好地去應用知識,并且如何更好地應用語文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并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個人簡介:何麗喜(1989.3—),本科,職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基礎教育初中語文教學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