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龍 黃婕
摘? 要:文章通過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對廣州市六所高職院校在校高職生的鍛煉行為、鍛煉態度及相互間的關系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探討高職生體育鍛煉行為、鍛煉態度的特點,以及不同性別、專業、生源地的高職生在鍛煉行為、鍛煉態度上的差異,旨在更好地指導高職生樹立端正的鍛煉態度,養成良好的鍛煉行為習慣,提升高職生的鍛煉效果和身體素質。
關鍵詞:高職生;體育鍛煉行為;鍛煉態度
中圖分類號:G71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3-0072-05
Abstract: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the exercise behavior, exercise attitude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tudents in six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zhou.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and attitude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gender, majors and places of origin in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and attitud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better guid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exercise attitude, form good exercise behavior habits, and improve their exercise effect and physical quality.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exercise attitude
2016年6月,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計劃》明確指出,到2020年,群眾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群眾身體素質穩步增強。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群體更多集中在30-45歲的中年人,處于青少年階段的高職生身體素質卻有下降的趨勢。根據一項廣州地區高職生作息習慣的研究[1]顯示,高職生平均用于上網、社會實踐、休閑娛樂的時間為7.5小時/天,而用于體育鍛煉的時間只有0.5小時/天。合理行動理論(theory of reasonal action,TRA)認為,態度是引起行為的潛在原因,通過態度可以間接地考察人的行為。分析高職生的鍛煉態度與鍛煉行為,提升高職生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成為了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廣州市內某六所高職院校在校高職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回收問卷928份,回收率92.8%。對回收問卷進行篩查,剔除多選、漏選及答案有明顯偏好的問卷44份,剩余有效問卷884份,有效回收率95.3%。
(二)研究方法
1. 問卷調查法
采用“體育鍛煉等級量表”來測量鍛煉行為,該量表由日本心理學者橋本公雄制定,梁德清等人修訂,從鍛煉強度、單次鍛煉持續時間和鍛煉頻率三個方面來考察鍛煉行為。該量表重測信度0.82。
采用毛榮建在2003年編制的“鍛煉態度量表”來測量體育鍛煉態度,該量表由行為習慣、目標態度、行為認知、情感體驗、主觀標準、行為控制感、行為態度、行為意向8個分量表組成。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2.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11.5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差異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高職生體育鍛煉行為
1. 高職生體育鍛煉行為特點
對高職生鍛煉行為的總體情況進行描述統計(見表1),結果發現,高職生鍛煉強度、持續時間、鍛煉頻率和總鍛煉量均處于中等水平。
2. 不同性別、專業、生源地高職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差異比較
進一步比較高職生的鍛煉行為在性別、專業、生源和是否獨生子女上的差異。結果發現,男生和女生在鍛煉強度、每次鍛煉持續時間、鍛煉頻率和鍛煉量上差異極其顯著,表現為男生在各方面均顯著高于女生(見表2)。
從不同專業類型上的比較發現(見表3),體育類、文科、理工科、藝術類四類專業的學生在鍛煉強度、持續時間、鍛煉頻率和體育鍛煉量上的得分差異極其顯著。體育專業的學生鍛煉量、鍛煉強度、持續時間和鍛煉頻率是四類專業中最高的,其次是理工類的學生,排在第三位的是文科學生,而藝術專業學生在這幾方面的得分均為最低。
從不同生源地的比較發現(見表4),農村學生的鍛煉頻率顯著高于城市學生,其他方面則無顯著差異。
(二)高職生鍛煉態度
1. 高職生鍛煉態度特點
對高職生鍛煉態度的情況進行描述統計(見表5),結果發現,除主觀標準外,高職生鍛煉態度各因子上得分相對較高,并且高于大學生群體[2]。可見高職生參與體育鍛煉更多出于自己的意愿和已形成一種固定的習慣而非他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