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章


摘 要:近年來,陜北民歌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總體來講,發展的水平還不是很高。本文從陜北民歌的現狀出發,探究陜北民歌發展創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就陜北民歌的傳承與保護提一些粗淺的建議。
關鍵詞:陜北民歌;傳承;保護
陜北民歌是陜北的文化瑰寶,2008年入選國家級第二批非遺項目名錄。經過十多年的保護,陜北民歌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總體來講,發展的水平還不是很高。如何進一步提升陜北民歌的保護能力,推動陜北民歌的有效傳承和創新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課題。本文從陜北民歌的現狀出發,探究陜北民歌發展創新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就陜北民歌的傳承與保護提一些粗淺的建議。
一、陜北民歌傳承與保護的現狀
從2005年開始,榆林市采取政府主導與群眾參與、靜態保護與動態保護相結合的方式,對陜北民歌進行了富有成效的保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是采取了靜態保護措施。1.完成普查工作。通過普查,收集整理各類陜北民歌3000余首,編輯出版《陜北民歌大全》一套、《陜北道情》兩套、《府谷二人臺藝術》一套。2.組織項目和傳承人“四級名錄”申報工作。目前,我市有關陜北民歌的國家級項目有4個,榆林小曲(入選第一批)、陜北民歌(入選第二批)、清澗道情(入選第二批)、府谷二人臺(入選第二批);有關陜北民歌的國家級傳承人有4個,王青、林玉碧、王向榮、淡文珍。省、市、縣也建立了完善的名錄體系。3.通過政府買單的方式征集個人自費出版的陜北民歌音像、書籍各50多套。
二是積極開展動態保護工作。從2006年起,連續舉辦了六屆陜北民歌藝術節。排演歌劇《米脂婆姨綏德漢》《陜北歌謠》。《米脂婆姨綏德漢》三進北京、下廣州、到西安,久演不衰,譽滿三秦,轟動全國,獲得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文華獎特別大獎,對傳承和弘揚陜北民歌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每年春節和陜北民歌藝術節期間,在榆林老街舉辦“六樓民間文化展演”,陜北民歌是必演項目。同時還舉辦陜西省陜北民歌文華獎(榆林賽區)大賽。陜北民歌傳承創新成果豐碩。《吉祥腰鼓》《榆林美》《唱美榆林走天下》等新陜北民歌不斷涌現,為陜北民歌的傳承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2013年在北京音樂廳和中國音樂學院舉辦“找回祖先的聲音”經典陜北民歌演唱會,2014年在西安音樂廳舉辦“歌從陜北來”陜北民歌演唱會,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為弘揚和創新陜北民歌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18年開館的陜北民歌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民歌音樂專題館,自開館以來注重活態性、參與性,受到熱捧,已成為欣賞感受榆林非遺的打卡地。
二、陜北民歌傳承與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一)一些陜北民歌內容老舊,亟待與時俱進。比如《光棍苦》《賣娃娃》《小寡婦上墳》等,內容明顯老舊,就是現在歌手經常演唱的《淚格蛋蛋泡在沙蒿蒿林》等民歌也早已與時代脫離,新的民歌也不斷產生,但是能留得住、傳得開、唱得響的新民歌還相對太少。
(二)陜北民歌的演唱人才和創作人才短缺。陜北民歌手大多靠自學,大部分民歌手還沒有學到陜北民歌的精髓,首先是傳承好,然后才能談創新。我們祖先傳下來幾千首陜北民歌,而現在的民歌手老是唱那么幾首,還有些民歌手一味地追求“高亢嘹亮”,好像是誰唱得高誰就唱得好。
(三)陜北民歌的創新發展機制還沒有建立,激勵獎勵機制還不健全。在市一級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發展規劃或專項規劃,陜北民歌的發展創新還處在單打獨斗的階段。
(四)陜北民歌真正有效的推廣平臺還很少。像陜北民歌藝術節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但現已停辦多年。
(五)陜北民歌網絡化發展還存在低俗化的傾向。網絡四通八達,對陜北民歌的傳承傳播弘揚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個別網絡歌手為迎合群眾有意泛“黃”,唱一些俗不可耐的酸曲。這些低俗化的內容對于陜北民歌的健康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三、陜北民歌傳承與保護的建議
陜北民歌的傳承與保護是系統工程,需要多個地區多個部門多個單位和眾多的陜北民歌演唱、創作、研究人才一起努力,攜手合作,齊心協力,共同推進。陜北民歌的傳承與保護是長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收到良好的成效,需要一代又一代陜北民歌工作者不斷努力和艱辛的付出才會有傳承創新發展。結合榆林陜北民歌實際,現就陜北民歌的傳承與保護提出如下建議。
(一)注重人才培養。人才是根本,沒有一支可靠的可行的人才隊伍,談陜北民歌的傳承創新,都是紙上談兵。在20世紀30、40年代,陜北民歌之所以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甚至掀起了陜北民歌的發展高潮,跟陜北民歌有許多杰出的人才有很大關系。延安時期,一大批有志的文藝青年從全國各地紛紛向延安而來,而后又深入到陜北的溝溝岔岔,采錄、編輯、改編、創演陜北民歌,引領了陜北民歌的發展潮流,推動了陜北民歌的發展創新。
(二)提高作品質量,增加作品數量,雙管齊下。作品質量對于陜北民歌的發展很關鍵,沒有好的質量,作品就沒有影響力,沒有人喜歡,沒有人傳唱。這兩年流行的陜北民歌《淚蛋蛋掉在酒杯杯里》,因為詞和曲都很好,這首歌就很火。一次我在接待內蒙古的客人的時候,他們竟然都會唱這首歌,由此可見這首歌的傳播范圍有多廣。數量也很關鍵,整個陜北民歌反復被唱的就幾首歌,那是永遠也發展不起來的,何談傳承創新?應廣泛發動群眾,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創作陜北民歌,演唱陜北民歌,讓陜北民歌首先在數量上有重大突破,然后在眾多的陜北民歌中逐漸推出深受群眾歡迎的高質量作品,推進陜北民歌邁上新的發展臺階。
(三)加大政府主導作用。陜北民歌本來是“民”的事情,但政府正確的引導和鼎力支持,對于陜北民歌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做好規劃,加大投入,加強宣傳,積極引導是政府當前做好陜北民歌傳承保護的重要工作。前些年,榆林市舉辦的陜北民歌藝術節,對于陜北民歌的傳承保護弘揚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加強陜北民歌的靜態和動態保護。如前所述,近年來,榆林市的非遺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尤其在陜北民歌方面不僅出版了各類書籍,而且動態傳承的各類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在大街小巷,處處歌舞,處處鑼鼓喧天。今后應更加注重陜北民歌的靜態和動態保護,推進陜北民歌的保護工作不斷向前。
(五)加強理論建設和研究工作。對于陜北民歌的發展,理論研究也很重要,陜北民歌之所以能夠唱紅大江南北,跟陜北民歌的理論研究有著很大的關系。魯藝工作者把采錄的陜北民歌進行多方位的研究,出版了多種書籍,對陜北民歌創新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新時代,要更加重視陜北民歌的理論研究。目前,我市在榆林學院建立了理論研究中心,對陜北民歌的理論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六)推動陜北民歌的創新發展。整理、探究、歸納、總結延安時期陜北民歌發展創新的經驗,進一步提升陜北民歌的品位,讓陜北民歌真正與時代同行,成為老百姓表達情感的有效工具。借鑒陜北說書、榆林小曲、陜北道情、二人臺創新發展的經驗,研究挖掘陜北民歌的根系,多思路、多角度、多渠道推動陜北民歌的創新發展。
總之,陜北民歌在新時代得到了充足的發展,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陜北民歌還存在內容老舊、創新不夠、人才短缺等問題。陜北民歌的保護任重而道遠,需要一代又一代陜北民歌工作者們不懈的努力,需要借鑒延安時期陜北民歌發展經驗和陜北說書、道情等相關藝術形式的創新發展經驗,逐步提升陜北民歌的藝術品質,讓陜北民歌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榆林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