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兵 廖聰宇

摘要:賓川上滄海濕地為云南省第三批省級重要濕地,其位于滇西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區域地位較為重要。為了及時掌握上滄海濕地生態環境健康狀況,為開展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指導,采用LDI方法評價了該濕地的健康等級。結果表明:研究區域土地利用類型以林地為主(43.27%),其次為耕地(26.19%),再次為園地(14.13%),建設用地分布于濕地四周,占研究區域面積的5.44%;濕地區域枯水期土地利用類型以草地為主(68.16%),豐水期以水體為主(79.10%);建設用地、耕地及園地等干擾較強的土地利用類型在研究區域的空間分布較為均勻,對濕地表現出較強的干擾;整體上研究區域及濕地的生態環境健康等級處于“一般”水平。針對上滄海濕地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保護建議。
關鍵詞:土地利用;省級重要濕地;生態環境;健康狀況;上滄海
中圖分類號:S759.9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Shangcanghai wetland in Binchuan is one of the third batch of important provincial wetlands in Yunnan Province. It is located in the biodiversity hotspot area of Western Yunnan, and its regional status is relatively important. In order to grasp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ealth status of shangcanghai wetland in time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wetland was evaluated by LDI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est land was the main land use type in the study area (43.27%), followed by cultivated land (26.19%), garden land (14.13%), construction land wa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wetland, accounting for 5.44% of the study area; Grassland was the main land use type in the dry season (68.16%), and water was the main land use type in the wet season (79.10%);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use types with strong interference, such as construction land, cultivated land and garden land, is relatively uniform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y have strong interference on wetlands; On the whol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ealth level of the study area and wetland is at the "general" level.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hangcanghai wetland, the relevant protection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Land use; provincial important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ealth status; shangcanghai
濕地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分之一,其被稱為“地球之腎”,高原濕地是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地區,在環境保護中具有很高的價值[1]。濕地具有水質調節、供水、防洪、維持生物多樣性、提供休閑游憩等多種生態系統服務功能[2]。然而,濕地的生態系統是較為脆弱的,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濕地資源被占用、圍墾、外來物種入侵、過度捕撈和采集以及受到污染等現象較為明顯,導致了濕地生物多樣性消失及生態功能嚴重退化[3-5]。為了保護好濕地資源,我國已建立了國際重要濕地、濕地保護區、國家和省級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等互相補充的濕地保護地體系[6]。賓川上滄海是大理州最大的季節性淡水湖,是賓川縣最大的湖泊濕地,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濕地保護條例》、《大理白族自治州濕地保護規劃》認定的全州六個重要濕地之一,已列入云南省第三批省級重要濕地[7-8]。2016年開展的云南省泥炭沼澤碳庫調查資料顯示,泥炭是賓川上滄海濕地生態系統的核心組成要素之一,泥炭面積達135.41 hm2,泥炭平均厚度為5 m,是目前云南省泥炭沼澤中泥炭儲量較大的區域之一,濕地中的泥炭主要發育于第四紀晚期,形成原因為淺水湖岸湖泊泥炭沼澤化,常與褐煤、硅藻土共生[9]。除泥炭為,賓川上滄海濕地也是眾多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歷史上上滄海湖泊水面面積曾達400余hm2,隨著人類生產生活的不斷深入,導致生態失衡,大部分水域已干涸,無水輸出,昔日的“滄海”變成了如今的“桑田”。文章基于賓川上滄海小流域土地利用情況,采用LDI方法評價了該區域生態環境健康狀況,為賓川上滄海濕地的保護管理提供參考。
1 研究區域概況
賓川縣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東部,金沙江南岸的干熱河谷地帶。賓川上滄海濕地位于賓川縣雞足山鎮,東經100°21' ~ 100° 22',北緯25°49' ~ 25°50'之間,濕地面積為243.56 hm2[10]。上滄海濕地是賓川縣境內桑園河支流煉洞河的發源地,上滄海在遠古時代是斷裂山間小盆地,屬巖溶湖盆,在自然力的搬填作用下,古樓山沖下的泥沙逐漸淤積了盆地的出水口,形成了山間湖泊。該區域氣候屬于亞熱帶冬干夏濕低緯高原季風氣候,春季風大,夏季多雨,秋涼霜早,冬旱慢長又寒冷,年平均氣溫17.6℃,年平均降水量684 mm,降雨多集中在5 ~ 10月,年平均蒸發量1200 mm,其濕潤期比較短,干旱期較長,為季節性淡水湖。
研究區域除濕地以外還包括上滄海小流域范圍(以濕地四周主要山脊分水嶺為界,不完全包含小流域面積),海拔范圍1826 ~ 2378 m,總面積為2017.27 hm2。
2 研究方法
參考數據主要包括上滄海小流域2019年土地現狀調查矢量數據;賓川縣2020年森林資源監測高清影像;賓川縣2019年林地一張圖數據;上滄海濕地矢量界線等。以該區域2019年土地現狀調查數據為基礎,參考林地一張圖數據及影像資料,更新變化地塊。將該區域土地利用類型歸并為建設用地、林地、耕地、草地、園地及水體6種。根據研究區域實際情況,參照有關研究[11-13]定義各土地利用類型的LDI系數(表1),計算研究區域LDI綜合指數。
3 結果與分析
3.1 研究區域土地利用類型結構
研究區域包括上滄海濕地及其外圍控制區2部分,總面積為2017.27 hm2,其中濕地面積為243.56 hm2,外圍控制區面積為1773.71 hm2。由于賓川縣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特殊,降雨稀少,蒸發量較大,干旱期較長。上滄海濕地海拔相對較高是賓川縣境內桑園河支流煉洞河的發源地,小流域土壤立地質量相對較差,植被保水能力有限,加之濕地四周臨近區域土地以農用地為主,農業生產需水量較大,導致上滄海成為季節性淡水湖。上滄海濕地自實施管護以來,濕地范圍內的農地逐步退出,成為水域或草地,豐水期7 ~ 10月,上滄海水面較廣,枯水期以草地為主。從小流域范圍土地利用結構來看(表2),林地面積占比最大(43.27%),其次為耕地(26.19%),再次為園地(14.13%)。濕地四周分布有村莊、采石場及公路,合計面積占比為5.44%。從濕地土地利用結構來看(表3),枯水期以草地為主(68.16%),豐水期以水體為主(79.10%),其次為耕地(20.47%),其它類型如建設用地(面積占比為0.43%)、園地(面積僅為0.01 hm2)在各時期面積占比不變。外圍控制區的各類土地利用面積比例與研究區域大致相同。
3.2研究區域生態環境健康狀況分析
上滄海濕地為山間小盆地季節性淡水湖,濕地臨近區域土地類型以耕地為主,村莊沿濕地邊緣分布,該區域是大理至賓川雞足山旅游景區的必經之路,濕地四周交通條件較好(圖1)。近幾年賓川縣經濟林果產業得到迅速發展,成為具有高原特色的“水果之鄉”,濕地四周平壩及坡地大面積種植經濟林果,如桃、柑橘、石榴等。從土地利用類型來看,建設用地、耕地及園地是人為干擾較強的3個類型,會對濕地生態環境健康造成較大影響,從這3類干擾源的空間分布離散值來看,外圍控制區的干擾源離散程度值高于研究區域整體,達到0.9142,說明該區域人為干擾較強的土地利用類型較均勻的分布于研究區域,濕地區域干擾源的空間分布離散值相對較低,但也處于較高水平。為了直觀了解研究區域生態環境健康狀況,基于該區域土地利用現狀,采用景觀開發強度(LDI)方法評價了該區域生態環境健康現狀,外圍控制區因分布有大面積人為干擾較強的土地利用類型,LDI綜合指數最高,達到3.16;整體上研究區域枯水期LDI綜合指數為3.15,豐水期為3.07;濕地區域LDI綜合指數相對較低,枯水期為3.05,豐水期為2.41。參照張淼等[2]對該指數的分級(1 ~ 2為健康,2 ~ 5為一般,大于5為不健康),研究區域生態環境健康等級整體上處于“一般”水平,濕地豐水期健康水平較好。從該區域林地質量分布情況來看(圖2),相比賓川縣西北區域其它地方,上滄海小流域林木生長質量較差,絕大部分區域林木公頃蓄積小于60 m3,可見該區域植被較為脆弱。
4 結論與討論
利用該區域土地利用現狀分析了該區域生態環境健康狀況,得出以下結論:研究區域土地利用類型以林地為主(43.27%),其次為耕地(26.19%),再次為園地(14.13%),外圍控制區土地利用類型結構與研究區域整體一致,建設用地分布于濕地四周,占研究區域面積的5.44%;濕地區域枯水期以草地為主(68.16%),豐水期以水體為主(79.10%),耕地面積占20.47%;建設用地、耕地及園地等干擾較強的土地利用類型在研究區域的空間分布較為均勻,對濕地表現出較強的干擾;整體上研究區域的生態環境健康等級處于“一般”水平,濕地區域的LDI綜合指數相對較低,但其生態環境健康等級也處于“一般”水平。
賓川縣上滄海濕地為云南省省級重要濕地,由于歷史原因,湖區水面面積逐年減小,人為活動對濕地的干擾逐年增強。近幾年隨著濕地管護力度的加強,濕地內耕地逐步退耕還草,沼生草地面積明顯擴大。劉藝星等[15]對上滄海區域鳥類調查結果表明,該區域分布有7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其中Ⅰ級有1種,為黑鸛Ciconia nigra,Ⅱ級有6種,分別為灰鶴Grus grus、黑翅鳶Elanus caeruleus、普通鵟Buteo buteo、白尾鷂Circus cyaneus、紅隼Falco tinnunculus和短耳鸮Asio flammeus。長期以來上滄海從“滄海”變成“桑田”,如今又演變為沼生草地,形成了濕地、耕地于一體的獨特自然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有持續變好的趨勢。為了進一步改善濕地生態環境健康狀況,今后有關管理部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管理和開展保護工作:(1)濕地范圍內的耕地要逐步退出,居民生活污水引流或無害化處理,減少面源污染;(2)濕地內禁牧或限牧,減少畜牧糞便對水體的污染;(3)限制捕撈魚類及禁止獵捕野生動物,濕地魚蝦數量減少會對野生動物生存造成影響;(4)加強濕地小流域面山營林,提高林分質量,改善區域小環境;(5)健全和完善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加強對外宣傳力度,提高百姓的濕地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 王粟萍, 陳學梅, 魏云林, 等. 納帕海高原濕地噬藻體g20基因系統發育多樣性的分析[J]. 微生物學通報. https://doi.org/10.13344/j.microbiol.china.201022
[2] 張淼, 劉俊國, 趙旭, 等. 基于景觀開發強度法的濕地健康變化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 21(3): 157–162.
[3] 蔣衛國, 李京, 李加洪, 等. 遼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J]. 生態學報, 2005,25(3):408-414.
[4] 國家林業局. 中國濕地資源:云南卷[M].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15.
[5] 蘇群, 楊朝輝. 基于遙感動態監測技術的蘇州城市濕地公園保護研究[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0,33(6):123-127.
[6] 鄭姚閩, 張海英, 牛振國等. 中國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初步評估. 科學通報, 2012, 57(4): 207-230.
[7]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濕地保護條例[R]. 大理: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2.
[8] 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 云南省自然保護區研究監測中心. 大理白族自治州濕地保護規劃(2015~2025年)[R]. 昆明: 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 2014.
[9] 賓川縣林業和草原局, 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 賓川上滄海濕地保護與恢復規劃(2019~2028年)[R]. 賓川: 賓川縣林業和草原局, 2019.
[10] 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 云南大理州賓川上滄海濕地資源本底調查報告[R]. 昆明: 云南省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 2017.
[11] Brown M T, Vivas M B. Landscape development intensity index[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05,101(1-3):289- 309.
[12] 李娜,王海雁.基于LDI方法的云南洱源西湖國家濕地公園健康評價[J]. 防護林科技,2020(9):39-41.
[13] 張淼, 劉俊國, 趙旭, 等. 基于景觀開發強度法的濕地健康變化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21(3):157-162.
[14] 段金龍, 屈永慧, 張學雷. 地表水空間分布與土壤類別多樣性關聯分析[J]. 農業機械學報, 2013,44(6):110-116.
[15] 劉藝星, 李昊峻, 周宇, 等. 云南大理賓川上滄海濕地和花橋水庫鳥類調查[J]. 昆明學院學報, 2019,41(6):71-7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