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青
當前的素質教育得到了廣泛的關注,過去傳統的體育教學活動中,缺乏對學生個體發展的關注,這也是體育教學質量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倡導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要求我們教師重視每個學生的發展。“分層教育”就是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以保證學生達到相應的學習目標。
1 體育課教學應特別注意的問題
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但由于學生所處的環境各不相同,兩者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許多小學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于提高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而忽視了體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不多的體育課上總是被其他任課教師所占據或作為自習課開展,此外,即便是組織學生進行一些體育活動也是以牧羊式或單項性的形式進行,這類方法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不利,學習效果不滿意。
2 體育分層教學的小學策略
2.1 建立分層教學的目標,確立小學體育教育的指導方針
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來提升體育教學合理性。對于層次化教學方法,由于該教學方法綜合性考慮到小學生的不一樣愛好和性格特征,而且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將其分成多個小組,老師還可以為每一組學生擬定出最合適的課程內容,從而保證每一組學生都能學到東西。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堅持“以放為主、扶養為輔”的原則,以扶養為主、扶養中上等學生為主要內容。對不一樣的學生,應采用不一樣的方式,才可以真正意義上完成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的目標。
假如可以把自學能力較強的學員分成A組,對A組的學生而言,老師在制定活動主題時就能合理地提升運動難度系數,以提升學生的體育知識專業技能。B組的學生對參與體育活動沒有很大興趣,因而,老師能夠在體育活動新項目的設計方案上盡量地刺激學生的體育活動新項目,以激發他們參與體育活動新項目的主動性和自覺性。C組的具體目標是對體育沒有自信心的學生,而對于這類學生的活動目標設置只規定他們進行基本動作,目標是為了更好地提升他們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文化素養,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以保證學生達到相應的學習目標。
2.2 適當獨自指導,提升學生的體質
小學時期學生的體育基礎顯然存有著很大的差別,造成 學生差別的因素具體有兩個:一是受學生本身體質的影響,二是學生發展的環境。當然,在其中也不缺相關部門內對體育常識有較深的掌握,并把握了一門乃至是多門的運動方式方法。要切實緩解這一現象,教師可以通過個別輔導,幫助他們跟上教學進度,優化他們的學習經驗。對體育基礎好的學生來說,老師的具體指導能夠進一步激發其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他們在將來的學習生活中更敢于地面對各種各樣挑戰。除此之外,針對一部分體育基礎不錯的學生而言,老師還能夠為其安排一些難度系數很大的任務,以提升其專業能力,與此同時提高其身體機能。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進行比賽來營造學生的體育競技精神,進而促進他們在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中持續超越自己。
比如對于傳統式的“跑步”“跳遠”等體育運動,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讓學生自身去掌握動作要領和動作方法方式,那樣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掌握動作方法,接著依據課堂表現的方式,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階段中,掌握合理的運動技術要點。這一環節將使學生了解到自身在一些層面總是存有相應的差別,進而能較大水平的激起學生內在的運動潛力和樂趣。最后的考試過程中能夠制訂出多元化的分數規范,確保全部的學生都能有效地發揮他們的優點來展現自身。
2.3 高度重視學習過程,健全評估規范
小學的個人成長和進步都具有動態的特點。因此,老師必須了解到學生的發展規律性,在明確體育課總體目標的與此同時,還要融合學生的不一樣基礎水準和學習情況做好調節,進而使學生找尋自己的精確定位,進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這一過程中,老師的課程目標當然是階段性設置的,而對于每個階段,教師需要定期進行教學檢查,其意義便是熟練掌握學生在近段時間的學習成果,并為此當作下一階段課程目標調節的根據。而具體的評價過程也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不應脫離學生的原始學情,而應把原始學情與測驗前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與此同時,也應確保評價的整體性和合理性,從而協助學生創建優良的學習自信心;與此同時,又應多以激勵的方法鼓勵學生,不要一味地與優秀生做比較,那樣才可以防止打壓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有利于他們塑造恰當的人生觀價值觀。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模式在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施,能夠促進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差異性,從而能夠更好地對于學生不一樣的健康狀況和個性特征采用適合的教學策略,進而在提升學生體質的同時,為他們將來的學習與生活奠定牢靠的基礎。
(作者單位:泉州臺商投資區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