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錦用
學生的成長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中小學階段是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家校合作的模式對于學生的體育學習有一定的幫助。通過家校合作的模式,老師能夠對學生的整體體育水平以及在課后的體育學習習慣有一個更好的了解,這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幫助老師制定科學完善的教學計劃,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體育素養的發展進步。
在新時代的社會背景下,老師在教學時已經不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多老師在教學時開始使用信息化技術,其目的是為了給學生更好地體育體驗,幫助學生了解體育。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老師進行教學,激活學生大腦,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十分有利。家庭方面,家長們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發展情況,與老師進行及時地溝通和聯系,找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方案,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
1 新時代背景下家校合作教學的意義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學生除了要具備專業素養知識以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身體素養,成為當今階段下的綜合性人才。在現如今的信息時代下,老師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創建體育情境,為學生講體育創造環境。在學生回家之后,進行體育鍛煉,家長們在一旁陪同學生,能夠及時地看到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根據學生的薄弱環節,及時地與老師進行交流和溝通,老師可以根據家長的意見,及時調整教學的方案,家校共同努力,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分析和交流,和學生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教學計劃,家校共同努力,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
2 在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1 學校老師與家長的溝通較少
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老師的教學壓力較大,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力較為重視,但是對學生的身體素養提升缺乏了一定的關注。此外,有部分學生家長很想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但是由于老師教學壓力較大,沒有和家長做好交流溝通工作,學生家長對學生的薄弱環節沒有較多的了解,不知道該怎么幫助學生進行相關的身體鍛煉,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提升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2.2 家長沒有做好相關的落實工作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在對學生布置了相關的體育課程作業,比如在課后應該跳繩1000下,跑步5圈等,部分學生缺少一定的自控能力,對于老師的要求并不是十分放在心上,這就導致了部分中小學生的身體素養較難得到提升。除此以外,教師在布置了相關的教學任務后,學生家長對于學校的作業缺少一定的監督和落實,導致學生在課后不能較好的完成學校布置的相關作業,身體素養難以得到提高。
3 家園結合模式下提高中小學生身體素質的相關策略
3.1 老師與家長之間進行交談
在中小學的教學中,老師要與家長之間進行積極地交流,家長要和老師講述學生在課后是一種怎樣的性格,具有什么特長以及天賦,這樣可以幫助老師更好地進行教學計劃制定,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老師也可以將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與家長進行積極地溝通,使家長了解學生在中小學的情況,是否存在不禮貌的行為,是否在體育課中表現出積極地學習態度等,如果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表現并不是很好,家長可以在課后對學生進行委婉的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3.2 改變教學模式,將家長帶入課堂
中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于沒有經歷過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對于傳統模式的并沒有很大的興趣。這就要求中小學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對自身的教學計劃以及教學的目的進行重新的認識,明確中小學的教學目標,積極改變自身的教學模式。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老師可以讓同學輪流帶自己的父母到課堂中,感受課堂的氛圍,讓家長有機會去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狀態,使父母在課堂之外,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指導,充分發揮家校合作的優點,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3.3 老師在教學時可以采用分層式教學,與家長進行及時地溝通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每個人對于知識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不同,對于學習也會出現一些差異,老師要正視這些差異的存在,利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學生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案。分層式的教學方案可以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發展相關的能力,也能夠幫助學生減輕在學習過程中的挫敗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習興趣。但在進行分層教學前,老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除了觀察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以外還可以與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了解學生在課后的課堂學習情況,老師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就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學生受到不同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加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對于自己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
3.4 家長對學生進行及時的監督
在學生放學回家后,家長要對學生的課業情況進行及時地了解。一些家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對于學生的課后學習可以進行相關的監督和管理。家長可以在課后觀察學生身體素質,了解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出現錯誤的地方,根據學生的錯誤,進行相關的糾正和指導;反之,家長可以和老師進行及時地溝通,告訴老師學生在進行課后鍛煉時出現的薄弱環節,讓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及時地了解,調整教學方案。家長在對學生進行課后體育觀察的過程中,除了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外,還應向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告知其身體素養對于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投身到體育鍛煉中,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3.5 利用小組合作模式,將家長帶入體育課堂
新的時代教育背景下,老師要想進一步改善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就要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總結和改善,對于目前單一模式的體育教學,老師要進行不斷地探究,改變當前的體育教學模式。在目前的體育課程教學中,老師要將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改善體育課堂教學的模式,傳統體育課堂氛圍沉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以及現代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的情況。因此,在進行教育革新的過程中,老師應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經驗進行不斷地總結,找出其中的不足之處,對于自身的教學能力要不斷地進行提升。
3.6 設置趣味親子戶外教學模式
中小學生年齡尚小,對沒有經歷過的事物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在體育教學時,要抓住中小學生這樣的心理狀態,根據學生的興趣,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創新體育課的教學方式,轉變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中小學生體育素質。在體育教學中,老師可以合理利用周邊的資源,第一,體育教師應合理安排戶外親子活動,在戶外活動中向學生傳遞相關的理論知識。其次,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設定教學活動幫助老師進行教學。同時,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得到了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激情也被充分調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了鍛煉,身體素質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結語: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家校合作模式在較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幫助學生家長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養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實驗小學(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