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武漢市大多數俱樂部由群眾自發組成,在俱樂部的日常管理、訓練、比賽、活動場地安排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日常管理而言,存在著管理思路不明確,權責不清晰,管理方法不得當等問題。俱樂部成員以全民健身鍛煉為主要目的,運動機能水平相對較低。大多數的羽毛球俱樂部缺乏特點,經營管理模式單一,容易復制,因此在發展上存在瓶頸。
兩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存在一定的優勢和不足,通過資深專家的訪談以及實際經驗總結,兩者開展合作十分必要:
(1)兩個系統之間是既獨立又統一的關系。在看似兩個沒有任何關聯的系統里,實則存在著很多的聯系。兩個獨立的個體,在同時發展羽毛球活動,在都具有一定自身優勢時,兩系統間可產生互補的聯動關系,具有廣闊的相互學習借鑒空間。
(2)統觀我國的羽毛球項目發展,尚未有高校與俱樂部聯動開展羽毛球運動的先例。但在足球、籃球、排球等項目已經有可供借鑒的案例。高校與俱樂部之間發展聯動是可行的。陳曉平教授曾指出我國以俱樂部面向高校、社會大眾開展相應的社會活動,這是建立羽毛球聯動機制好的開端。
(3)聯動機制是對高校和羽毛球俱樂部資源的充分整合,可以有助于羽毛球運動在社會各階級中的發展,可推行日常的專業訓練,比賽或聯誼交流,使羽毛球愛好者不僅能夠在高校中受到專業的指導,在羽毛球俱樂部里也可以得到相應的訓練和比賽機會。
1 開展培訓活動
高校和俱樂部之間可以協組織開展同羽毛球培訓活動,高校教師可與俱樂部構建起社會服務的橋梁,高校中的專業羽毛球教師針對俱樂部會員羽毛球技術的層次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通過一定的周期訓練進行有針對性的羽毛球技術培訓,提高俱樂部會員的羽毛球技能水平,同時為羽毛球專項學生、高校羽毛球愛好者等提供學習與實踐的處所,使得二者聯動發展。
2 高校與俱樂部聯合組建代表隊
體育俱樂部將成為高校體育重要組織形式,學校是合法有效載體,俱樂部、甚至企業與學校合作,利用高校內競技人才,代表俱樂部進行賽事活動,從根本解決傳統辦隊模式中的不足。高校和羽毛球俱樂部之間可以組建羽毛球代表隊,組織參加各種羽毛球比賽獲得比賽榮譽、社會影響力、經濟效益。具體實施情況可通過高校與俱樂部會員的相互聯系,選舉出優秀的代表選手,組建起優秀羽毛球隊。隊員由較為專業的運動員擔任,由高校專業羽毛球教師帶領出征各羽毛球比賽。組建起來的代表隊運動員可通過專業系統的專業羽毛球訓練提升自己的技術,參加了各種羽毛球比賽也可獲得相應利益回報,利用比賽可一方面讓隊員提高競技水平,獲得榮譽,一方面讓高校以及俱樂部獲得一定的商業贊助。形成系統的經營梯隊和商業化的俱樂部管理
3 賽事模式變革
實現高校與羽毛球俱樂部聯動發展的關鍵在于賽事模式變革。以往高校和羽毛球俱樂部之間各自開展各自的賽事,互不涉及,互相獨立,是兩種互相封閉的賽事組織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代表高校水平與俱樂部水平的選手之間未能形成競爭與比較,導致高校和俱樂部之間無法形成交流與合作的紐帶。因此,為了實現高校和俱樂部羽毛球運動的聯動發展,應擴大比賽選手范圍,大量組織與開展全社會性的邀請賽,使代表不同競技水平和人員階層的羽毛球運動員參與其中,在競爭與交流加強二者間的聯系,在合作與共贏中聯動發展。通過高校與俱樂部會員的相互聯系,選舉出優秀的代表選手,組建起羽毛球隊,由高校專業羽毛球教師帶領出征各羽毛球比賽。組建起來的代表隊員可通過專業系統的訓練提升自己的技術,參加了各種羽毛球比賽也可獲得相應利益回報,利用比賽一方面可以讓隊員提高競技水平,獲得榮譽,另一方面讓高校以及俱樂部獲得一定的商業贊助。形成系統的經營梯隊和商業化的俱樂部管理。
4 合作經營
高校與羽毛球俱樂部之間以發展群眾體育為主要目的,進行合作經營,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羽毛球俱樂部以盈利性為主,從事經營羽毛球體育服裝、訓練器械以及相關體育用品,高校潛在消費市場可觀,通過高校與俱樂部相互合作可對羽毛球產品推行售賣,進而獲得利益,結合俱樂部銷售大基數,高校與羽毛球俱樂部產品合作經營的營銷方式對于俱樂部經濟效益提高和高校羽毛球運動員的運動資料獲得途徑的拓寬都是極其有利的,是大眾體育發展的重要條件。
5 建立發展制度與政策
推動高校和羽毛球俱樂部聯動發展缺少有效健全的管理制度與政策規定是必不可行的。高校與俱樂部羽毛球運動聯動發展制度與政策對高校和俱樂部的對應的權利與義務作出規限,明確規定各自的權利范圍與義務范疇,是二者組織開展羽毛球活動必須遵照的準則,能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爭端與權益糾紛。高校與俱樂部羽毛球運動聯動發展制度與政策應對教師、教練員、羽毛球專項學生等人力資源投入報酬,羽毛球場館使用費用,管理方及其權益范圍、義務范圍、責任范圍,注意事項等做出明確規定,并建立監督檢查小組有效提高組織管理的執行力與公信力,保障高校與羽毛球俱樂部羽毛球活動順利進行,推動羽毛球運動的持續有效發展。
(作者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