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彬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把振興鄉村發展作為一項重大策略,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對改善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時也為農村體育事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本文通過梳理相關文獻資料,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整理分析出現階段農村校園足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找出發展困境,并在相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思想引領下來提出農村校園足球的發展路徑,以便更快的推動農村校園足球的普及與提高,促進城鄉校園足球事業的均衡發展,并為我國農村校園足球發展提供參考。
1 前言
近幾年校園足球在全國范圍內快速的發展,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村地區校園足球發展較為落后,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加快農村發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總抓手。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除了振興經濟、優惠政策的保障,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是關鍵環節,體育更是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少年強則國強、鄉村興則國興,鄉村學校體育通過校園足球扶貧政策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振興。同時學校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是提高素質教育的較佳途徑。足球運動賦予我們的價值是:參與足球活動的學生能學到團隊協作精神,學會與人溝通能力,提升社交能力,通過參與比賽使學生學會遵守規則、尊重對手,團結、寬容、自信的性格,學會如何面對競爭、參與公平競爭、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所以,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就是開展素質教育,通過參與足球運動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從中體驗到足球運動的價值所帶來身心健康、精神財富,從而使學校開展素質教育更有成效。
2 研究方法
通過對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并運用邏輯分析法整理分析,再根據對專家進行訪談來找出現階段我國農村校園足球發展的現實樣態,以探索我國農村校園足球的發展路徑。
3 研究結果
3.1 硬件設施的缺失
硬件設施是足球運動的關鍵性因素,農村校園足球在發展過程中受限于最基礎的場地、器械之中,盡管有的學校有了不規則的足球場地,但場地面積過小、器械數量不足,無法滿足日常訓練等因素將直接影響農村校園足球的普及與發展。
3.2 教練員隊伍缺乏
學生的運動興趣、技術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取決于教練員專業理論、教學方法的運用,目前我國校園足球師資隊伍數量匱乏、水平偏低、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直接制約著農村校園足球的發展。
3.3 校方、家長、學生的足球意識淡薄
受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家長及文化課教師以提高學生文化課成績為主,體育為副科現象較為嚴重,甚至體育課會被替換成語文、數學。學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家長忙于勞務,學生的運動動機無法得到建立,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只有讀書學習才能創造未來,而參與足球運動則會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孩子應該把時間都花在學習上,導致學生心中無運動概念及閑暇時間去參與足球運動。
3.4 政策未得到落實
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明確規定要將校園足球納入中小學體育教學體系中,讓體育與教育相融合,可在真正實行過程中,往往形式大于內容,呼聲雖很高,卻沒有真正的實施到體育課程之中。
4 研究結論與建議
4.1 硬件設施的改進
相關部門建立投入機制,即專款專用,其次安排專業人員對農村學校足球場地進行改進,同時學校要充分利用資源不斷優化場地器材配置,來豐富物質基礎使校園足球得到良好開展。
4.2 教練員隊伍的建設
現階段中國足協教練員裁判員培訓期數雖大幅上升,但考取證書后的教練員大都就職于城區中,在農村學校就職的很少,各地區應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引進專業師資,建立獎勵機制,適當提高教師薪酬待遇,以便提高教師工作熱情與積極性。
4.3 實施流動式的師資服務政策
高校建立合作扶貧服務,根據各學校規模分派師范類足球專業實習生進入農村學校教學,定期開展足球賽事、足球節,給學生、家長普及足球知識宣傳足球文化,讓其感受體驗足球運動的魅力從而產生興趣轉變固有的“唯文化”的學習方式。
4.4 落實區域結對幫扶政策
新時代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通過城鄉區域結對幫扶以增強農村學校硬件設施與教學水平,結合城區與農村的各自特點取長補短,縮小城鄉校園足球差距,使其得到均衡發展。
4.5 充分利用科技網絡
大眾傳媒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力量快速發展,極大拓寬了知識的傳播速度,使信息往來更加便捷。讓體育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其中微課、翻轉課堂可直觀的進行教學,還可以進行網絡課堂教學反饋,以便及時準確地指出教學中的不足,以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的效果。
(作者單位:哈爾濱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