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阿榮
“三走”背景下,高職校園體育活動的開展對于大學生體育精神的強化、身心素質的培育、運動技能的提升、完善人格的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意義深遠。本文重點探討“三走”背景下高職校園體育活動的開展策略,旨在為引領大學生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優化校園體育環境提供借鑒。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悄然而至,為了將過分沉迷于網絡而導致身心素質日趨下降的大學生解救出來,教育部、共青團、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出臺了《關于開展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的通知》,要求各大院校以豐富多元的課外體育活動吸引廣大學生積極踐行“三走”運動,以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文章立足“三走”背景下探討高職校園體育活動的開展策略,旨在為充分發揮校園體育活動功效、促進高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建言獻策。
1 “三走”背景下高職校園體育活動開展現狀
“三走”活動確立了群眾性、自主性、創新性、長效性四大原則,其中,群眾性強調要充分發揮基層學生組織、學院等的作用,形成廣大學生集體參與體育活動的新格局;自主性強調體育活動開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確保內容、形式貼近學生,使之思想、行動上自覺接受體育鍛煉;創新性強調深度發掘“三走”意義,從思想、組織、活動形式上全面創新,以吸引廣大學生參與;長效性強調要充分發揮“三走”的長足效應,使活動效果影響深遠。
高職校園體育活動是“三走”活動開展的重要載體與形式,從“三走”活動的內涵與原則來看,現階段高職校園體育活動仍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學生主動鍛煉意識不足,寧愿將課下時間浪費在看劇、游戲、睡覺方面,也不愿投入校園體育活動中,不僅導致校園體育活動集體參與性、群眾性不足,還導致學生身心素質持續下滑;二是校園體育活動創新不足、形式單一,多集中在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等方面,缺乏趣味、創意活動,無益于學生參與積極性的調動;三是體育設施不完善、組織監督缺乏,不利于校園體育活動長效機制的形成,也無益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2 “三走”背景下高職校園體育活動開展策略
2.1 宣傳為先,意識先行
針對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不足等問題,高職院校要以宣傳為先,使學生意識先行。具體而言,要在全校范圍內強化對“三走”運動的宣傳力度,提高大學生對校園體育活動的認知,在全校范圍內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宣傳方式要注重多元性、融合性,即要借助傳統媒介如校廣播、板報、條幅、海報等方式呈現大學生體育運動的活力,又要借助新媒體如各學院、社團、學生組織微信公眾平臺及校園網絡平臺等進行推廣,使廣大學生對校園體育活動的積極意義進行全面了解,并樹立起“時刻準備體育活動”的意識。
2.2 創新引領,豐富活動
高職院校要積極創新校園體育活動形式,依托學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類別豐富的體育運動,以吸引廣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體而言,一方面,要加快拓展和豐富校園體育活動的范圍與種類,使體育活動不再局限于球類與跑步,全面覆蓋健美操、舞蹈、瑜伽、趣味運動等活動;另一方面,要積極創新校園體育活動形式,開展陽光長跑活動,在長期的陽光長跑活動鍛煉中,學生能夠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再如,學校可創造一些激勵性體育活動,如某體育項目“吉尼斯紀錄”活動,為具有不同特長的學生提供展示平臺,并紀錄成冊,作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一部分。
2.3 組織保障,長效運行
針對組織監督不足等問題,高職院校要搭建“兩個平臺”:一是依托校團委、學生會組織開展校園體育活動,積極舉辦形式多樣的“運動嘉年華”“班班**項目對抗賽”“趣味運動會”等活動,通過低門檻參賽條件、豐厚的獎勵激勵廣大學生參與其中;二是依托學生社團開展校園體育活動,面向廣大學生的個性化運動需求,通過協會、俱樂部等體育類社團開展體育活動,建立“三走”活動長效保障制度,將校園體育特色活動變成常態化活動。此外,高職院校要將每位學生參與校園體育活動的時長、頻率、競賽成績等指標進行統計,形成學生在校體育活動檔案,作為學生畢業時的“第二張成績單”。
3 結語
綜上,為了響應國家要求,高職院校紛紛開展“三走”活動的宣傳與推廣,對于督促學生積極參與校園體育活動發揮著積極、正面的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活動開展過程仍存在學生參與意識不足、活動形式單一、體育設施缺乏、組織監督不善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高職院校要立足“三走”背景下,強化學生鍛煉意識、創新多元校園體育活動、推動體育設施建設、強化組織與監督工作,以充分發揮校園體育活動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積極效應。
(作者單位:臺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