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泰安市岱岳區農業農村局 張玉榮
近年來,泰安市岱岳區把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推動產業振興、帶動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全區共注冊登記了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029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1家,市級76家,全區入社社員11.4萬人,土地流轉面積10.26萬畝,入社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萬元,比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了近3000元,在帶動小農戶、服務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促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岱岳區培育形成了優質糧油、高效蔬菜、特色林果、生態畜禽產業為主導,有機茶、中藥材、食用菌為補充的新興特色產業體系,著力打造農民經營為基礎,特色產業為主導,科技創新為支撐,名優品牌為導向,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典型,為鄉村振興樹起了“風向標”。區政府加大獎補力度,每年從財政預算列支300萬元專項資金,采取貼息、擔保、補助、獎勵等形式,支持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其中,合作社專項扶持資金100萬元,“三品一標”認證、標準化基地建設、農業品牌培育等方面共計200萬元,重點打響了泰安黃芽白菜、紅心蘿卜、泰山南麓葡萄酒、泰山黃精等農產品品牌和“汶陽田”申遺品牌,為鄉村振興按下了“快進鍵”。岱岳區政府還通過召開現場會、舉辦培訓班、發放明白紙等方式,積極引導鼓勵技術能手、專業大戶等依托當地優勢產業、產品組建發展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去年,全區共召開各種類型現場會17次,培訓農民經濟合作組織骨干1600人次,發放明白紙和宣傳材料2萬份。
該區不斷優化對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服務,推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范、健康、持續發展。通過建立臺賬,掌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動態。根據合作組織實際情況,實施精準服務,指導經濟合作組織修訂完善章程、建立成員賬戶、引進新品種、新技術、解決資金問題、規范各項制度,提供持續規范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經營行為。目前全區超過60%的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都建立了完善的內部運作機制、利益分配機制和積累發展機制,成為農村優先發展的“抓手”,農業提檔升級的“主體”。全區持續深入開展“魯擔惠農貸”活動,與八家合作銀行協同宣傳農業信貸擔保政策,目前已經發放貸款資金6000萬元,解決制約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規范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全區不斷引入專家團隊,指導各類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立足自身優勢,積極探索建立高質高效農業發展新道路。譬如泰安盛華春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不斷進行茶樹高效精準栽培管理研究,突破了茶樹從良種繁育到大田栽培的精準化調控方法,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茶樹種植繁育技術,實現茶葉增產,合作經濟組織成員增收。
按照“科技引領、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和做法,認真開展科技示范組織,智慧農業的的創建、培育、宣傳和推廣工作,通過政策、資金等進行大力扶持,不斷優化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快發展、大發展的各種科技要素配置。圍繞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技術性難題,組織專家進行把脈問診,為合作組織相關人員送去專業知識、市場信息和實用技術,切實發揮好“建一個合作組織,富一方百姓”的輻射帶動效應,力促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每年組織各類技術培訓200余場次,培訓人員達2.5萬余人次,植保綠色控害、水肥一體化、條帶旋耕等一大批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應用。泰安市岳洋農作物專業合作社建設農情監測物聯網,應用“互聯網+”智慧農業技術,開展大田作物長勢、近地氣象、土壤墑情等信息監測,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流轉土地1300余畝,把流轉的“小塊地”規劃成適宜大型機械耕作的“大方田”,一部分作為小麥、玉米高產攻關及新品種的培育基地,另一部分用于小麥、玉米品種展示及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建立了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300畝,小麥原種繁育基地500畝,輻射帶動發展小麥良種繁育基地1.8萬畝,打造了“汶水良田”農業服務品牌。采取訂單收購方式,每年收購的種子價格每公斤高出普通小麥0.2~0.3元,年收購良種200萬~250萬公斤,帶動農民群眾增收50余萬元。
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帶動的思路,選擇經營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進行重點培育,取得非常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年來重點培育了岳洋農作物專業合作社、汶糧農作物專業合作社、祝陽鎮東強家庭農場、金井果蔬專業合作社、朱家莊大櫻桃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組織,其中祝陽鎮徐家汶村借助亞細亞食品有限公司,組建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泰安市岱岳區金井果蔬專業合作社,社員500余戶,發展有機蔬菜面積3000多畝,社員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朱家莊大櫻桃專業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社員”的方式,實現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目前,合作社社員已達到508戶,年產大櫻桃20萬公斤,戶均增收2萬元,村集體增收18萬元。全區通過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帶動全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健康發展,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和著力點,農業經營效益不斷提高,農民持續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