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水利局 袁梅,牛韜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新水量7.52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4%,增速比工業增加值增速低了13.62個百分點,工業企業水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
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取水量為9.66億立方米,同比下降9.16%。從取水各類看,規模以上工業取水涉及了除海水淡化水之外的其他所有水種。從取水量結構看,占比最高的是地表淡水、海水、自來水和陸地苦咸水,四種水的取水量占規模以上工業取水總量的98.2%。(如圖1所示)

圖1 規模以上工業取水量構成情況
近年來,隨著濱州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用水需求持續增長,地下水超采嚴重,深層地下水超采已造成了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水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減少地下水開采已刻不容緩。從取水情況看,2019年全市地下水取水明顯減少,取水量為0.23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10.76%。
全市工業用水主要集中于非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及化學原料化學制品制造業。2019年,這四個行業用新水量占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量87%以上,其中,非金屬礦采選業用水27069萬立方米,占比為36.00%;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用水20635萬立方米,占比27.4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用水11130萬立方米,占比為14.8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用水7238萬立方米,占比9.63%。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污水處理企業27家,比2018年減少37.21%。盡管污水處理企業減少,但污水處理量卻同比增長2.05%,體現了工業污水集中處理能力進一步提高。污水集中處理能力的增強,有利于工業廢污水的無害化排放、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
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重復用水量達48.3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2%,重復用水率達到86.5%,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各行業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重復用水增長最為明顯。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重復用水達13.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0.6%,重復用水率達92.3%,比上年提高6.3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重復用水達24.9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2%,重復用水率為92.4%,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
非常規水資源包括海水、雨水、再生水、礦井水和苦咸水等,非常規水資源的利用對于節約水資源意義重大。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非常規資源取水量達2.87億立方米,占全省的26.85%,其中,海水取水量達2.71億立方米,占全省的56.46%。
分區域看,各縣(市、區)規模以上工業用新水總量、增速和重復用水率差別明顯。
從用新水量看,(見圖2)鄒平市、北海新區、無棣縣和沾化縣的用新水量超過1億立方米,四地用新水量合計占全市的71.88%。從用新水增減情況看,僅無棣縣、開發區、鄒平市和陽信縣用新水量少于上年,其他縣區用新水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圖2 分縣(市、區)規模以上工業用新水量情況
從水的循環利用情況看,(見圖3)濱城區、鄒平市、惠民縣、陽信縣和開發區重復用水率超過90%,其他縣區重復用水率明顯偏低,北海新區為67.3%,沾化區、無棣縣和高新區不足50%。

圖3 分縣(市、區)規模以上工業重復新水量率(%)
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取新水量7.52億立方米,總量居全省十六市第一位,用新水量占全省的17.35%,而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僅占全省8%左右,水資源的投入產出率明顯偏低。
盡管濱州非常規水資源取水量居全省首位,但仍存在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水平不高的情況。比如,盡管海水使用量全省第一,但在海水淡化水外供和消費方面卻都是空白,這表明所用海水僅滿足了某些生產工藝的需求,卻無法實現對淡水資源消費的替減,海水利用水平和層次依然較低。
此外,2019年全市再生水(中水)消費量僅占污水處理量的1.95%,遠低于11.8%的全省平均水平。說明絕大多數再生水未用作消費直接排放,再生水的利用水平不高。
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重復用水率達到85.6%,比上年提升4個百分點。盡管工業重復用水率提升明顯,但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25個百分點,重復用水率僅居全省第十三位,規模以上工業水的重復利用水平明顯偏低。
水資源短缺一直是濱州面臨的難題,提高工業的水資源利用效率,對于緩解水資源短缺,提升水資源承載能力具有重大意義。
提升工業用水效率,需多管齊下,只有從目標責任考核、行業結構優化、節水技術推廣、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率和加大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節水成效。
繼續加強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建立節水目標責任制,提高節約用水指標在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和政績考核體系中的權重。
強化對重點耗水企業的水資源利用情況的目標考核,科學制定重點耗水企業年度用水計劃,嚴格執行對計劃用水的監督、管理和考核,對于超限用水的企業,采取懲罰性水價,同時根據重點工業產品用水定額標準,指導工業企業開展對標達標,配合水利部門落實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以增強企業節水動力,提升企業水資源管理能力,進一步深化節水型企業的建設。
利用新舊動能轉換契機,在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和產能轉移整合的過程中,合理規劃高耗水行業發展,逐步淘汰高耗水企業。同時,嚴把投資項目審批關,避免出現新的高耗水項目,確保新建企業水資源利用水平達標,不斷吸納耗水量低、水循環利用水平高的企業,從而從節水角度優化工業結構,提高工業用水集約化水平,提升水資源承載能力。
由于濱州市工業用水行業集中度高,這從技術層面為實施高耗水行業節水改造提供了有利條件。要積極引導工業企業改造提升節水裝備,應用先進節水技術,通過在重點用水行業和企業推廣先進節水工藝、技術和設備,有效提高工業水資源利用率,提高企業用水重復利用水平。
進一步加強企業和工業園區節水技術交流。通過經驗交流、現場培訓及研討等形式,提升工業節水技術水平。鼓勵重點用水工業企業對照《國家鼓勵重大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盡早完成重點用水設備的更新換代,推進先進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的推廣應用。
推動廢水深度處理和達標再利用,通過資金支持、政策扶持等手段,在工業領域大力推廣企業自身廢水回收利用和再生水利用,不斷促進廢水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加快實施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促進企業間串聯用水、分質用水、一水多用、循環利用和廢水深度處理及回用,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加大政策、資金和技術支持,鼓勵工業企業和工業園區深挖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潛力,推進海水、再生水和雨水等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動工業用水多元化。鼓勵有條件的沿海企業,通過非并網風電和光伏發電海水淡化裝置示范工程、集裝箱式微網海水淡化系統實現海水的淡化和外供,提高海水利用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工業企業和工業園區建設屋頂雨水收集、儲存及綜合利用設施,不斷減少對傳統淡水資源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