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云
棗莊市薛城區周營鎮中心衛生院,山東 棗莊 277000
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且年齡范圍越發年輕化。心血管疾病會使患者出現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病等病癥,給其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干擾[1]。為提高居民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意識,本研究將采取社區公共衛生護理干預,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展開護理計劃,觀察在干預期間,患者相關指標的改善以及護理滿意度的提升,現將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心血管患者100例,均為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組,就單純應用常規護理干預(對照組,n=50),該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介于30~79歲之間,平均(47.43±2.91)歲與社區公共衛生護理(觀察組,n=50),該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介于31~77歲之間,平均(47.19±2.88)歲,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為對照組采取常規心血管疾病干預,為患者宣教健康知識,講述心血管疾病對人體的危害,與相關防治措施,提升患者對疾病的重視性。
為觀察組采取社區公共衛生護理干預,如下:(1)飲食指導:由于患者體重、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均對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影響。要為患者樹立健康的飲食習慣,需要在飲食管理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科學飲食的知識宣教,激發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了解患者對飲食的喜好,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方案。(2)生活行為干預:嚴格控制飲酒,吸煙的患者,應對患者發放相關干預手冊,囑家屬進行協助監督。(3)運動方面:由于每個患者喜愛的運動不一,在進行運動干預時,可針對患者的喜好,制定針對性的運動干預措施,囑患者循序漸進,每次運動不超過30分鐘。(4)體重管理: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尤其注意體重,當體重過于肥胖時,會使血壓、血脂、膽固醇升高,加重心臟負擔,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5)健康教育:組織社區里心血管疾病患者,每月或每周召開一次集體健康講座,針對不同的專題,但主要以心血管前期的預防基礎知識有關。告知患者疾病防控措施,以及自我監測管理方式等。
1.3觀察指標 相關指標:統計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下,SBP(收縮壓)、SDP(舒張壓)、TC(總膽固醇)指標變化。
護理滿意度:為患者發放調查問卷,就本次護理質量展開調研,囑患者填寫,分為三個評價指標: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2.1相關指標 見表1,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總膽固醇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與之差異顯著(P<0.05)。

表1 相關指標
2.2護理滿意度 見表2,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對本次參與干預的護理人員滿意度較高,與對照組形成對比(P<0.05)。

表2 護理滿意度[n(%)]
心血管疾病作為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對人們工作和壓力均帶來較大的影響。隨著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及體重超標,均為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健康殺手[2]。對于心血管疾病控制和預防,受到目前醫療機構、社區、社會的廣泛重視[3]。針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采取有效干預措施,阻斷疾病的惡性發展。需通過對患者生活習慣的糾正,促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性、合理的飲食搭配、運動習慣,才能從根源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4-5]。對此,開展社區公共衛生護理干預,對心血管疾病預防控制起到較為顯著的臨床療效。就上述指標而言,通過糾正觀察組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囑其戒煙限酒、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將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提升患者與家屬對該疾病的認知,該組患者疾病相關指標改善效果較為顯著,且對本次護理人員滿意度較高,該干預方式具有顯著應用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