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廣饒縣人民醫院,山東 廣饒 257300
心力衰竭屬于臨床心血管科一類心肌勞損疾病,發病后患者多出現呼吸困難、肢體乏力、心絞痛,往往伴隨著水腫及體液潴留,隨病情進展,可能引發肝腎功能衰竭,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臨床上由于中老年人機體免疫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慢及機體功能退化等因素,屬于臨床心力衰竭高發人群。臨床治療中多給予藥物控制治療,首選利尿劑,藥物作用時間長,整體療效不理想[2]。本文主要針對心力衰竭患者給予小劑量多巴胺聯合呋塞米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進行探究。
1.1基本信息資料 抽取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期間在本院心血管科治療的心力衰竭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奇偶數法分為2組,均經過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納入。排除標準:①合并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肝、腎臟器功能異常患者;②呼吸衰竭、惡心腫瘤疾病患者;③藥物過敏、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對照組38例患者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齡范圍(55.5±7.5)歲;試驗組患者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齡范圍(56.6±7.2)歲。臨床體征:冠心病28例、擴張型心臟病12例、風濕性心臟病15例、高血壓心臟病13例。各組間一般資料數據匯總檢測對比,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吸氧、強心劑及營養支持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呋塞米(生產企業:山東方明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056)進行治療,20mg呋塞米+1000.9%氯化鈉注射液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每日一次。試驗組則聯合小劑量多巴胺注射液(生產企業:武漢久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0915)進行治療,靜脈泵入 1. 0 μg/( kg·min) 劑量多巴胺。治療過程中觀察患者體液潴留情況,連續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 觀察經不同藥物治療后,各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心功能各項指標(左室射血分數、舒張期左室內徑及N末端B型腦鈉肽)進行統計分析。

2.1不良反應發生率情況對比 組間比較,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2.63%與對照組26.31%相比明顯降低,有統計差異性(P<0.05)。如圖表1.

表1 不良反應發生率情況對比
2.2各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對比分析 試驗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較對照組高,舒張期左室內徑、N末端B型腦鈉肽與對照組相比較低,存在差異性(P<0.05)。見表2.

表2 各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對比分析
心力衰竭發病后主要以體液潴留為臨床特征,從而引起外周水腫,繼而患者出現乏力。運動功能障礙、畏寒、心功能減退等全身癥狀,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我國因心力衰竭病死率高達15%[3],基于此,在臨床上對于心力衰竭應及時救治,大部分治療以重塑患者心功能為主,但目前臨床上缺乏特效藥物快速改善心功能。面對心力衰竭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延誤疾病治療的最佳時機,增加病死率。因此,在臨床治療心力衰竭疾病中,控制病情進展是治療的重要手段。
呋塞米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線利尿劑,可通過抑制鈉離子、鉀離子及氯離子活性,降低協同轉運能力,協調腎小管不斷吸收轉移,從而促進尿納排泄,減輕體液潴留。單用呋塞米治療心力衰竭,受到抗利尿影響效果不佳。多巴胺可有效刺激腎小管及其周圍血管,促進腎系和腸系膜血管快速擴張,從而增加腎小球過濾效果和提升腎血流量的作用,從而增加腎小球過濾率,幫助患者進一步排尿,減輕尿潴留情況。同時應用小劑量多巴胺可促進患者心肌興奮,加大心肌收縮力。 在不影響患者正常心率變化的同時,減輕總體外周阻力,達到保護患者腎功能免受損傷,促進患者心功能恢復。上述兩種藥物聯合應用效果顯著,藥物安全性及可行性高,明顯改善心功能,減輕體液潴留,及時控制病情進展,為臨床疾病深入治療提供機會。本次研究中,聯合用藥治療的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63%與對照組26.31%相比明顯降低,且心功能各項指標恢復程度較對照組良好,存在差異性(P<0.05)。
綜上所述,針對心力衰竭患者,應用小劑量多巴胺聯合呋塞米治療效果較佳,可快速緩解癥狀,改善心功能,提升患者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