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 輝 李 星 趙曉丹 韓小克 張嶺山 曹麗美
邢臺不孕不育專科醫院,河北 邢臺 054000
惡心嘔吐是腹腔鏡術后的常見并發癥,引發嘔吐的原因是麻醉藥物刺激胃腸道,大量CO2注入患者胃腸道,從而引發嘔吐。除此之外,也與患者自身婦科疾病以及術后疼痛存在密切的關聯[1]。惡心、嘔吐的發生嚴重影響治療效果,不利于預后康復。鑒于此,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的避免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的發生,并緩解術后疼痛十分重要。本次研究旨在探討不同時間經皮穴位電刺激(TENS)對婦科腹腔鏡手術術后鎮痛、預防惡心嘔吐效果以及胃腸功能恢復情況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婦科腹腔鏡手術治療的180例患者納入研究,入院后隨機分為三組,每組各60例,分別A組(常規麻醉)、B組(短時間TENS)、C組(長時間TENS)。A組:年齡26-42歲,平均年齡(32.32±3.23)歲;B組:年齡25~41歲,平均年齡(32.12±3.31)歲;C組:年齡25-42歲,平均年齡(32.47±3.28)歲。納入研究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三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所有的患者麻醉方法相同,均使用全憑靜脈麻醉,麻醉誘導使用舒芬太尼+丙泊酚+維庫溴銨,誘導完成后,置入雙腔喉罩,麻醉維持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靜脈泵入。
電刺激穴位為內關、合谷、三陰交、足三里穴位。A組實施常規麻醉,不予以TENS;B組予以短時間TENS短時間經皮穴位電刺激組,從手術開始進行經皮穴位電刺激,至手術結束;C組予以長時間TENS,從術前30分鐘開始至手術結束后30分鐘。刺激強度為2:100Hz。
1.3觀察指標 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三組患者術后4h、8h、16h、24h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詳細記錄患者發生惡心嘔吐的情況,統計術后首次腸鳴音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排便的時間。

2.1三組術后VAS評分比較 C組術后4h、8h、16h、24h四個階段VAS評分均相較A組、B組明顯更優(P<0.05),見表1。

表1 三組術后VAS評分比較分)
2.2三組惡心嘔吐發生率比較 C組惡心嘔吐發生率為1.67%,相較A組23.33%、B組11.67%明顯更低(P<0.05)。
2.3三組術后首次腸鳴音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排便的時間比較 C組術后首次腸鳴音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排便的時間均相較A組、B組更短(P<0.05),見表2。

表2 三組術后首次腸鳴音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排便的時間比較
腹腔鏡手術由于其創傷性小、恢復速度快等優勢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的治療中,在治療婦科相關疾病中具有較好的成效。但是也不能避免術后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一旦出現該癥狀極易誘發吸入性肺炎、水電解質紊亂以及窒息等并發癥[2]。因此,有效預防惡心、嘔吐,緩解術后疼痛、不適感對于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而言至關重要。
臨床上針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鎮痛方式常應用自控靜脈鎮痛(PCIA),術后鎮痛中需要應用的阿片類藥物雖然可以緩解其疼痛狀況,但是也提升了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隨著醫療技術的的不斷發展,臨床麻醉醫學將麻醉方式不斷創新,逐步將針刺和藥物有效結合,將中醫、西醫的優勢發揮至最大化,起到良好的協同作用,在緩解術后疼痛的同時,又可以避免術后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發生,并且還能促進機體盡早康復[3]。從本次研究我們發現,TEAS復合麻醉應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中不僅可以避免術后發生不良反應情況,還能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但是電刺激應用時間的不同又會有顯著差別,長時間TEAS相較于短時間TEAS更具優越性。從本次研究結果中也證實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治療過程中延長經皮穴位電刺激治療時間可以緩解患者術后初期疼痛感,避免發生惡心嘔吐等不并發癥,同時還能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應用有效性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