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恒超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人民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6
肝臟惡性腫瘤俗稱肝癌,且此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都造成巨大的傷害[1-3]。現今,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是臨床新型的手術治療方案,能夠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彌補了傳統治療的缺陷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為肝臟惡性腫瘤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但此項手術復發率顯高且易引發諸多并發癥,對此本文將經動脈介入聯合超聲下射頻消融術應用在肝臟惡性腫瘤的患者治療中,探討其治療方案的療效體現及影響價值。
1.1一般資料 以隨機抽取法在2019.3月-2020.10月期間,在均確診為原發性肝癌且生存期超于三個月的前提下,擇本院68例肝臟惡性腫瘤患者作為此次調查對象,并將其以單雙數字法均分為實驗組、參照組,68例患者由40例男性、28例女性組成且平均年齡在(57.25±2.58)歲,兩組患者男女均等且知情并同意參加此次研究,可對比,因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檢驗無異(P>0.05)符合研究標準。
1.2方法 參照組采取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局部化療治療方案,實驗組則采取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超聲下射頻消融治療方案: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與參照組等同,經治療7天后,再做肝功復查,如均顯示正常則在超聲引導下行射頻消融治療,具體操作如下: 在采取射頻消融系統的輔助下實施經皮肝穿刺,將消融功率調整至150W,觀察腫瘤大小,將溫度與時間合理調置,再行局部麻醉措施,將一側電極置于患者大腿內側,在超聲引導下穿刺腫瘤中心至對側外緣(最大范圍值0. 5cm以內),準備就緒后,開啟系統實施消融措施8-15分鐘,直到超聲觀察發現微泡強回聲覆蓋腫瘤或超過1.0cm范圍[4-6]。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采取不同治療方案并予以詳細記錄,將近期療效、治療前后甲胎蛋白(AFP)變化情況以及不同時期生存率作對比分析,以明確的記錄數據為標準并做總結性報告。

通過下表格數據呈現:實驗組治療效果較參照組顯優,引用統計學將其數據予以分析,其近期療效率以及不同時期生存率均顯高且治療前后甲胎蛋白(AFP)變化情況均有明顯降低,但相對參照組數據且降低更為明顯,檢驗結果均具有差異(P<0.05)。

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治療前后甲胎蛋白(AFP)變化情況以及不同時期生存率對比
早期肝臟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癥狀大多不明顯,在臨床上,目前無論是轉移性腫瘤或是原發性腫瘤,部分患者會因肝組織病變體積小,且由于病情進展十分迅速,因此很多患者在確診時都已處于病情的中晚期,而錯失了手術切除的最佳時機[7-8]。
將經動脈介入聯合超聲下射頻消融術應用在肝臟惡性腫瘤的患者治療中,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且具有較高安全性、準確性,此項方案操作簡單、快捷,對患者自身損傷性相對較少,同時降低其痛苦不適感,進而減少出現并發癥的風險,與此同時,還可控制腫瘤惡化,降低轉移概率,延長了患者生存期,從而達到提升整體治療效果的目的,可提倡推廣,建議將此項治療方案大規模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