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憲靜 鄭 佳 梁國欣
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1
前言:作為誘發缺血性腦卒中的關鍵危險要素,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造成急性腦血管疾病的關鍵因素,且斑塊的穩定度和組成成分有顯著關聯的趨勢[1]。SWE技術在不斷發展中,能夠記錄被測定生物組織內部結構的硬度彈性,針對于這一目的,本文將分析(SWE評估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價值)。
1.1基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4月間,在本院就診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80例,將其中伴有腦梗死患者40例作為觀察組,符合WHO相關診斷標準,將其中未患腦梗死的患者40例作為對照組。 觀察組中,男女比26:14,年齡區間47~88歲,中位年齡(64.72±11.38)歲;納入標準:診斷依據滿足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標準[2],經過頭部CT或磁共振檢查確診。排除標準:合并心臟瓣膜病和心房纖顫。對照組中,男女比30:10,年齡區間48~90歲,中位年齡(64.75±11.40)歲。兩組基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通過二維超聲檢查,對斑塊進行分類,同時記錄兩組斑塊類型的分布差異;進一步予以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查,測量所有斑塊 SWV,分析不同斑塊類型的 SWV 差異,盡而得到低回聲斑塊硬度最小,屬于軟斑塊,強回聲斑塊硬度大,屬于硬斑塊,混合型斑塊位于二者之間。
1.3觀察指標 每一個斑塊測定三次后記錄平均值。

2.1觀察組vs對照組斑塊彈性超聲檢查對比 表1結果記錄,觀察組斑塊的SWE2顯著低于對照組,且SWE1/SWE2有所上升,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SWE1對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

表1 兩組斑塊彈性超聲檢查比較
2.2觀察組vs對照組不同回聲斑塊SWV的對比 由表2數據了解,兩組低回聲、中等回聲斑塊的SWVmin以及SWVmcm對比存在差異性(P<0.05),SWVmax對比無差異性(P>0.05);兩組混合回聲斑塊的上述指標對比,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不同回聲斑塊SWV對比(m/s)
當前臨床已經有多名學者開始致力于SWE技術的研究,分析發現,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可以應用于頸動脈斑塊的臨床評定中。外國學者Dumont等試驗證實[3],應用ARFI技術能夠對動脈粥樣硬化的易損斑塊進行診斷,同時我國研究人員認為應用SWE能夠測定出程度不同的斑塊,因此也得出SWE技術能夠測定頸動脈易損斑塊,從而為腦梗死預防提供關鍵價值。
本次研究中,通過應用人體組織和病變的變化特征,將SWE技術應用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度評定中,從而準確的對SWV均值等進行反應,同時聯合二維聲像特征,驗證了不穩定性斑塊和腦梗死的相關性。通過本文結果證實,在頸動脈硬化斑塊穩定性評估上,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的可行性明顯。其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改善了常規彈性成像技術的缺陷。
綜上所述,對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SWV測定,有利于對腦梗死疾病進行預防,同時降低腦梗死疾病發病率,提高患者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