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清華大學附屬垂楊柳醫院,北京 10002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于老年人群的骨科疾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且在外力作用下導致腰椎間盤纖維組織破裂引起的髓核突出,導致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癥狀的發生,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該病具有病程長的特點,目前主要是采取保守治療的方式,其中牽引康復是該病常用的治療方法,但是總體應用效果不夠理想。針灸是中醫常用治療方法,其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治療中表現出較好的應用效果。文章主要針對牽引康復聯合針灸理療的應用效果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130例醫院收治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其中有男性70例,女性60例;年齡為29~76歲,平均為(48.6±8.6)歲。入選標準: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其他原因引起的腰間疼痛以及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器質性疾病的患者。根據患者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采取牽引康復聯合針灸理療,共計65例)與對照組(采取常規牽引康復治療,共計65例)。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牽引康復治療,具體方法為:患者保持仰臥位,牽引重量根據患者的體重進行調整,1天1次,每次30min,持續治療2周。
觀察組采取牽引康復聯合針灸理療,牽引治療方法同對照組,針灸選穴為:后溪穴、腰陽關穴、大腸俞穴、懸鐘穴、環跳穴、申脈穴、委中穴、殷門穴、昆侖穴、膈俞穴、阿是穴等穴位,采取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min,1天1次,連續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在臨床療效的差異以及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的變化。本次研究臨床療效評價標準[3]:顯效:患者腰椎疼痛、麻木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水平;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且實驗室指標與治療前相比改善>5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前中醫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中醫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變化(分)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由于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引起的一種疾病,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目前臨床主要是采取保守治療的方法[1]。牽引康復治療是目前該病常用的治療措施,雖然能夠有效緩解神經根壓迫的癥狀,減輕患者的疼痛感,但是總體效果不夠理想[2],因此需要尋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中醫中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癥這一病名,主要是歸納至“腰痛”范疇,《中醫內科學》指出該病是由于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勞傷,或由腎虛而引起氣血運行失調,脈絡絀急,腰府失養所致的以腰部一側或兩側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病證[3]。因此主要采取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治療原則。針灸是中醫中的常用治療方法,能夠通過刺激穴位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能夠提高機體陽氣,改善局部新陳代謝。因此針灸聯合牽引康復治療能夠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且針灸具有操作方便、經濟實惠的優勢[4],受到我國群眾的支持。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中醫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中醫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牽引康復聯合針灸具有較好的只花了效果,能夠進一步疏通患者的經絡,改善患者的腰痛、麻木癥狀[5]。
綜上所述,牽引康復聯合針灸理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