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太極
黑龍江省農墾北安管理局中心醫院,黑龍江 北安 164095
在臨床肺癌中小細胞肺癌(SCLC)約為20%,其特點是生長迅速,腫瘤細胞倍增時間短,分裂指數高,遠處轉移早[1],對放化療敏感。對于局限期SCLC進行放療治療更具可行性,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腦轉移為小細胞肺癌常見治療失敗部位, 尸檢顯示80%以上的小細胞肺癌患者有腦轉移,存活期愈長腦轉移機會愈多。早期預防性腦放療(PCI)對患者的神經生理功能影響不大,可降低腦轉移的發生率,延長生存期。現對進行PCI治療與不行PCI治療的SCLC患者的腦轉移情況和生存率進行對比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期間SCLC患者56例,采取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人數相同的兩組,即觀察組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齡52-75歲、平均年齡(62.5±5.3)歲; 對照組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齡53-76歲、平均年齡(63.8±5.0)歲;兩組患者均證實為局限期,且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化療和放療,即術后給予EP化療,4個周期; 放療患者先進行局部腫瘤立體定向放療,劑量為60Gy,放療結束后再進行4個療程化療。觀察組28例患者進行PCI治療,即放化療后患者達到CR后,采用照射劑量30~36 Gy/15~20F[2]; 分割照射,雙側對穿照射,每周5次,每日1次,每次 2 Gy 。對照組則不行PCI治療。
1.3觀察指標 對腦轉移發生率、發生時間; 1年、3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情況;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觀察記錄。
1.4統計學方法
2.1腦轉移發生情況

表1 腦轉移發生率
腦轉移發生率對比,觀察組1年、3年的腦轉移率分別為7.14%、17.8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8.57%和46.43%, P<0.05; 腦轉移時間對比對照組發生轉移時間早于觀察組, P<0.05。
2.2生存率情況

表2 兩組患者生存期
兩組對比,觀察組1年、3年生存率82.14%,53.57%同對照組78.57%,46.43%相比略高,但兩組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中位生存期對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
2.3觀察組不良反應情況 觀察組行PCI治療急性副反應發生脫發26例(92.86%),惡心嘔吐13例(46.43%),頭暈15例(53.57%),癥狀較輕,均可完成放療; 遠期發生頭疼9例(32.14%),記憶力下降7例(25.0%),反應遲鈍3例(10.71%)。
局限期SCLC是指僅限在胸部的某側發生的病變,治以放化療聯合治療為主,在患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綜合治療加放療越早,對SCLC者越有利。腦部是SCLC常見的轉移部位,長期存活者腦轉移的累積發生率一半以上。多藥聯合放化療的應用可提高長期生存率,但發生腦轉移機率也就更多。治療后存活5年以上的患者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率達80%以上[3]。發生腦轉移常成為患者致死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預防性腦照射(PCI)可降低SCLC腦轉移率。多年來很多學者期望采用PCI以防止出現腦轉移。對于誘導化療后已經完全緩解或接近完全緩解的SCLC行PCI治療可降低局限期SCLC放化療后腦轉移的風險,以延長生存時間[4]。PCI治療的急性副反應均較輕微且可控,遠期副反應表現為神經毒性,但無嚴重后遺癥,治療前應與患者溝通并說明會發生的副反應,及PCI對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減少腦轉移發生率的益處。
本研究中,觀察組行PCI 治療患者在1年,3年發生腦轉移率分別為7.14%、17.86%,明顯低于不行PCI的28.57%和46.43%; 發生腦轉移時間對照組相對更早。隨訪觀察兩組患者1年,3年的生存率對比差異不明顯,但中位生存期對比觀察組生存期更長。通過觀察進行PCI的不良反應發現急性副反應均可耐受且癥狀較輕,遠期會有少數頭疼、記憶力下降的反應。
總之,對SCLC患者行PCI治療,可有效減少腦轉移的發生,平均生存率高,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