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麗
黑龍江省第三醫院,黑龍江 北安 164000
目前很多老年人被高血壓病困擾著,生活也因疾病而產生影響,不過大多數患者只有在血壓異常升高或是出現并發癥時入院治療,待病情穩定、血壓水平得到控制后,可以在家中自行服藥治療[1]。不過出院后患者不能繼續接受專業的護理,在自我管理中容易出現問題,進而影響藥物治療的有效性,提高再次入院率,還會加速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2]。所以,要提高對延續性護理的重視程度,我院在患者出院后給予個體化延續護理,取得較好的效果,詳情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在2019年7月-2020年8月,研究對象為86例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分組工具為數字表法,分成各43例的兩組。對照組患者年齡60-79(66.32±4.74)歲,女患和男患比例20:23;實驗組患者年齡60-77(66.18±4.36)歲,女患和男患比例19:24。兩組老年患者上述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滿足對比研究要求。
1.2方法 對照組老年高血壓患者運用標準化護理,住院期間遵醫囑給藥治療,出院時進行用藥、飲食、生活等方面指導。而實驗組老年患者出院后持續進行個體化延續護理,方法如下:
1.2.1護理方案制定:患者在出院前根據日常生活習慣、動態血壓變化等,為其制定延續性護理方案,在患者出院后認真執行,在執行中發現問題時,及時處理,并對護理方案作調整。
1.2.2出院指導:將家庭自我護理方案制作成手冊分發給患者,同時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血壓測量儀,叮囑其進行24小時動態監測,并做好記錄;還要對每天的生活作息、飲食等情況做好記錄;此外,將藥物服用方法做好標記,叮囑患者規范服用。
1.2.3微信指導:如果患者文化程度尚可,能夠熟練使用微信,在其出院時引導關注科室公眾號,每天由護理人員整理疾病防治報道、研究進展等文章推送給患者,讓其自行學習。在遇到問題時,也可以通過微信實時互動。
1.2.4電話隨訪:鑒于大部分患者不會使用微信,所以在患者出院后每1-2個星期做1次電話隨訪,掌握其用藥情況、血壓水平等,并給予針對性指導。
1.2.5家庭訪視:針對離院近且有條件的患者,每個月做1次家庭訪視,掌握患者家庭護理環境,給予患者現場指導,幫助患者更好的糾正不良行為。
1.3觀察指標 所有老年患者出院后隨訪3個月,記錄護理前后的舒張壓、收縮壓水平。同時,記錄期間短暫性腦缺血、心肌梗死、心絞痛等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2.1分組對比8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前后的血壓水平 護理前,實驗組收縮壓為(151.43±7.75)mmHg、對照組為(151.82±7.13)mmHg,實驗組舒張壓為(98.74±5.28)mmHg、對照組為(98.34±5.86)mmHg,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患者收縮壓降低至(126.34±6.52)mmHg、低于對照組的(138.64±6.83)mmHg,實驗組舒張壓降低至(72.36±4.58)mmHg、低于對照組的(86.47±4.29)mmHg,差異均呈統計學意義(P<0.05)。
2.2分組對比8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 實驗組僅1例出現心絞痛,總發生率為2.33%;對照組有2例出現短暫性腦缺血、1例心肌梗死、3例心絞痛,總發生率為13.95%,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
老年人是高血壓的高發者,而且目前社會中很多老年人存在空巢綜合征、焦慮等問題,這對血壓的治療和控制帶來不利影響,不能在家庭中很好的進行自我管理,進而影響治療效果,造成血壓異常波動,誘發心腦血管不良事件[3-4]。為了提高對老年患者的監測力度,有效控制病情,有必要將醫院專業的護理延伸到家庭中[5]。
個體化延續護理模式與傳統的護理方式不同,護理空間、時間都發生了轉變,通過微信、電話、家庭隨訪等方式,對患者展開持續性、連續性、專業的護理服務,給予患者生活、飲食、用藥等全方位指導[6-7]。并根據患者的差異性,在延續護理中采取個性化措施,讓護理更具有針對性、有效性,保證護理質量[8]。
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采取了個體化延續護理,與進行標準化護理的對照組相比較,3個月后收縮壓、舒張壓水平,以及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個體化延續護理能讓患者更好的控制血壓、避免發生不良事件,改善預后。
總而言之,老年高血壓患者在治療期間給予個體化延續護理能提升血壓控制效果,有效預防不良事件,值得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