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義
郯城振中醫院,山東 臨沂 276113
脊柱創傷大部分都是因為在受到外力傷害的作用之下造成不同程度的一種脊柱損傷疾病,因為脊柱的力學不穩定,以及神經結構的急性或潛在損傷,導致脊柱在受到創傷后,因為所受外力機制不同,可發生各種類型的損傷。總體而言可分為穩定性損傷和不穩定性損傷,穩定性骨折能夠自行愈合,只需要在家平臥,進行保守的治療,但是不穩定性骨折是必須手術治療[1]。常規的治療方法容易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傷害,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的不良反應較多,一直沒有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現如今脊柱微創手術在臨床中已經被廣泛應用,這種治療方法不但可以治療患者的脊柱創傷,還能降低患者的生理干擾,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2]。鑒于此本文就脊柱微創手術治療脊柱創傷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詳細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在2018年6月-2020年2月我院接收的脊柱創傷患者共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分別5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男性3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齡21到66歲,平均年齡(48.57±4.26)歲,病程2到13個小時,平均病程(7.15±2.06)小時,患者的創傷原因包括重物砸傷11例,交通事故損傷23例,其他原因損傷17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到71歲,平均年齡(47.92±5.64)歲,病程1到13小時,平均病程(5.89±1.65)小時,患者的創傷原因包括重物砸傷13例,交通事故損傷26例,其他原因損傷11例。兩組患者指標均符合學術診斷標準,病情程度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的手術治療,予以患者全麻配合俯臥位,把脊柱正中間的位置作為手術切口,貼著骨膜剝離椎旁肌延伸到小關節的外側邊緣,使用拉鉤撐開肌肉確定受損的位置充分暴露在手術范圍之內,然后置入釘棒把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復位[3]。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進行脊柱微創手術治療,患者俯臥位進行全麻,定位患者受到損傷的位置,然后把弓根處外側邊緣向外的位置作為手術切口。分離多裂肌延伸到最長肌部位,把肌肉的軟組織擴張,把患者的脊柱峽溝部位充分暴露在手術視野內,使用椎弓根探子把椎弓根固定,最后植入棒實施撐開進行復位工作。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術中狀況,記錄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并且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有沒有出現肺栓塞、創口感染、深靜脈血栓以及泌尿系統感染的現象。
2.1對比兩組患者的術中狀況 觀察組患者的術中狀況整體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數據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下圖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中狀況
2.2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組間數據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下圖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脊柱創傷是外科中比較常見的疾病,脊柱在受到創傷之后的第一時間起,患者所有的動作都要注意避免神經的損傷。脊柱內的結構就是人的中樞神經脊髓和神經根所在的一個走形部位,脊柱受到嚴重創傷時往往會造成神經和脊髓的損傷。
脊柱微創手術不但提高了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而且患者的創口較小,不需要剝離肌肉,最大程度的防止肌肉的損傷,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并且患者的手術時間大大的縮短。在整個的手術治療過程中降低了對周圍組織的破壞,能夠精準的定位患者的受損部位,有利于手術的順利操作,對患者的肌肉功能不會造成直接的傷害,有效的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速度。整體來說脊柱微創手術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預后康復效果,同時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并且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降低了家庭的負擔,因此脊柱微創手術是一種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療方法。在本次的數據分析中得出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術中狀況整體優于對照組患者,且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得到較大的改善,組間數據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脊柱微創手術治療脊柱創傷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患者的術中狀況也明顯得到改善,并且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大大的降低,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