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坤
淄博市博山區中醫院,山東 淄博 255200
踝關節骨折是骨科中較為常見的骨折疾病,主要是外力因素造成,隨著現代工業和交通業的快速發展,高空墜落和交通事故等事件頻發,造成骨骼錯位,使踝關節骨折發生率逐漸上升[1]。骨折固定術是踝關節骨折常用的治療手段,可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與關節功能恢復。基于此,本文研究將88例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分析,總結骨折固定術的方法,試探討其對患者的影響,報告詳細內容請看下文。
1.1一般資料 研究例數有88例,研究時間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研究對象是踝關節骨折患者,奇偶數法分為參照組、觀察組,各44例。參照組中男女的比例為27:17;患者年齡主要分布在17歲-69歲,平均(43.52±10.23)歲;骨折類型:壓縮性骨折有3例,移位性骨折有11例,粉碎性骨折有30例。觀察組中男女的構成比為25:19;患者年齡集中在18~70歲,平均(44.62±10.33)歲;骨折類型:壓縮性骨折有4例,移位性骨折有12例,粉碎性骨折有28例。對比分析兩組的各項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可作比較。
1.2方法 參照組實施石膏固定治療,具體方法為:患者入院后進行常規影像學檢查,確定病灶部位與嚴重程度后,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指導患者采取平仰臥體位,進行手法復位后,固定好患肢,在C臂X線機下采用石膏固定骨折部位,術后送回普通病房,叮囑患肢高于頭部15o,注意不要隨意亂動。
觀察組開展骨折固定術治療,手術方法為:①術前進行影像學檢查,根據病情制定手術方案;②指導患者采取平仰臥體位,做好椎管內麻醉處理后,沿著內踝側或者外踝側做一個手術切口,切口長度約為10cm,逐層切開皮膚組織,確保踝關節骨折斷端充分暴露在操刀醫生的視野中;③進行手法復位后,采用空心針固定骨折端,采用鎖定鋼板固定骨折;③采用C臂X線機檢查固定情況,確保無誤后縫合切口,術后給予患者常規抗生素治療與營養支持治療。
1.3觀察指標 (1)術后隨訪三個月,比較兩組的踝關節功能與生活質量。①踝關節功能評估標準參照Baiml-JacKson踝關節功能表,量表內容包括行走、跑步等項目,總計100分,分數越高,則評定為踝關節功能越良好[2]。②生活質量評估標準參照生活質量量表(SF-36),量表內容包括軀體健康、生理職能、情感狀態、物質生活等8個維度、36個條目,計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評定為生活質量越良好。
(2)統計兩組術后并發癥情況,仔細記錄關節僵硬、內固定松動、感染以及皮膚壞死的例數。

2.1對比兩組的踝關節功能與生活質量 從表1的結果能夠看出,手術前,在踝關節功能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上,兩組的數值較為一致,差異不大(P>0.05);經手術治療3個月后,兩組的踝關節功能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參照組(P<0.05)。

表1 對比兩組的踝關節功能與生活質量分)

表2 對比分析兩組術后并發癥的差異[n(%)]
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關節部位,對人體起著支撐作用。近年來,踝關節骨折的患病人數不斷增加,特別在老年人群中比較普遍,給患者的身體健康與日常生活帶來不良影響。臨床上針對踝關節骨折主要采取手術治療方法,但由于其治療術式較多,其治療效果不盡相同,故而探索治療該類骨折的理想治療方法成為臨床主治醫生關注的重點。石膏固定術屬于傳統術式,雖然具有一定的療效,但是術后患者容易發生關節僵硬、感染等并發癥,影響預后效果。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骨折內固定術引起外科醫生的重視和灌注,并逐漸用于踝關節骨折的治療。骨折內固定術通過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斷端,采用空心針、鋼板來固定骨折部位,起到臨時固定和支撐的作用,促進踝關節功能的康復。相較于石膏固定術,骨折內固定術的優勢為:①能夠快速復位骨折;②促進骨折愈合;③提升臨床治療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發現,研究組經骨折固定術治療后,其踝關節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優于對照組,說明踝關節骨折患者采用骨折固定術的療效確定,且術后并發癥少,能夠改善踝關節功能,提升生活質量。綜上所述,骨折固定術用于踝關節骨折的優勢明顯,在改善患者踝關節功能與生活質量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臨床應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