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梅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山東 濟寧 272000
造血干細胞移植適用于惡性血液疾病治療,并且是高風險治療方式,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其護理干預是必備的治療過程[1]。口腔是人們進食的主要途徑,并且是微生物繁殖之處,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口腔潰瘍、出血等癥狀[2-3]。因此,需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本次研究對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實施不同口腔護理方法,并探究其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經倫理委員會等部門批準,選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53例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按照隨機抽簽法,將患者隨機分入至對照組(n=26例)、觀察組(n=27例)。在觀察組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齡21~64(42.58±3.26)歲。在對照組中,男性為11例,女性為16例,年齡23~67(43.69±3.38)歲。兩組患者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口腔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實施不同口腔護理方法,具體如下。
對照組:護理人員應對患者講解常規口腔護理方法,并確保患者充分了解。將棉球在生理鹽水中浸泡,用醫用鉗子夾住棉球,適當擠干水分,對患者口腔進行擦拭。用輕柔力度先從患者牙齒外側進行縱向拭擦,再對牙齒內側、舌苔部位等進行拭擦,并在清潔完成后指導患者漱口。定期對患者進行口腔清潔,每次清潔時應使用新的棉球,不能循環使用,避免患者口腔產生污染,或二次感染。
觀察組:(1)加強入院宣教護理:護理人員應在患者入院時,積極為患者講解醫院環境、移植病房設施等情況,消除患者焦慮心理。并為患者講解口腔疾病相關知識,增加患者重視度,進而提高患者治療信心。護理人員應檢查患者口腔黏膜變化情況。(2)不同口腔護理方法。在進行口腔清潔前,先指導患者使用復方氯己定漱口液或2.5%碳酸氫鈉漱口液(兩種漱口液交替使用)潤濕口腔,咬合牙齒,再用復方氯己定漱口液或2.5%碳酸氫鈉漱口液(兩種漱口液交替使用)浸濕棉球,從患者牙齒外側進行縱向拭擦,再對牙齒內側、咬合面、頰粘膜、上顎、舌苔、舌下部位等進行拭擦,適當使用力道,確保棉球進入齦溝,直至擦拭干凈為止。口腔每個部位保證10次左右的反復拂刷,清潔后指導患者將漱口液含于口腔內,鼓動兩頰及唇部,使溶液充分接觸粘膜3 min含漱,含漱時囑患者用舌頭在口腔內各面攪動,讓漱口液充分接觸粘膜皺壁部分,漱口30min后才能喝水和進食。口腔護理于三餐后進行,在餐后30分鐘進行,以防患者惡心嘔吐。同時囑咐患者三餐后口含服康復新液,有利于增加患者抵抗力,防治口腔粘膜炎。(3)加強口腔觀察。責任護士每班均須用手電筒仔細檢查患者的口腔粘膜情況,每天至少檢查三次,若患者出現口腔問題,應及時給予處理,并對處理效果進行評價。另外,應認真記錄潰瘍面大小及深度、有無充血、水腫、糜爛、分泌物等。
1.3效果判定 兩組患者口腔潰瘍發生率對比。根據WHO標準,分為0~IV級,0級代表口腔黏膜未出現異常;I級代表口腔黏膜出現1~2個直徑小于1.0cm的潰瘍,出現紅斑疼痛,不影響進食;II級代表口腔黏膜出現1個直徑大于1.0cm潰瘍或(和)數個小潰瘍,疼痛加重,能進半流質飲食;III級代表口腔黏膜出現2個直徑大于1.0cm潰瘍或(和)數個小潰瘍,疼痛明顯,只能進流質飲食;IV級代表口腔黏膜有2個以上直徑>1.0 cm的潰瘍或(和)融合潰瘍,疼痛劇烈,不能進食。

2.1兩組患者口腔潰瘍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口腔潰瘍發生率為33.33%,對照組為84.62%,(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口腔潰瘍發生率對比[n(%)]
造血干細胞患者抵抗力較弱,特別是在骨髓抑制時期易滋生大量口腔細菌,引發合并口腔粘膜炎、口腔出血、口腔潰瘍等癥狀[4]。因此,要應用科學的護理方式降低患者口腔不良癥狀的發生率,進而提高治療效果[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為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口腔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不同口腔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口腔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口腔潰瘍發生率為33.33%,對照組為84.62%,在觀察組患者護理中,首先應加強患者宣教,增加患者配合度,再為患者進行口腔狀況評估,進而制定具體的護理方案,對患者實施棉球擦拭法進行治療,首先浸濕棉球,保證棉球無菌,適當增加擦拭力道,對患者牙齒內外面、舌面、咬合面等部位進行擦拭,直至擦拭干凈為止。選擇適合的漱口水,指導患者采用有效的漱口方法漱口,以此來將口腔當中殘留的食物殘渣、白垢、細菌堆積所組成的牙菌斑去除。最后,增加觀察口腔粘膜次數,出現問題及時處理,能有效降低口腔潰瘍發生率。
綜上所述,為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實施不同口腔護理方法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口腔潰瘍發生率,促進患者口腔保持健康。因此,在臨床上應積極推廣此護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