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珍
蘭陵縣文峰山衛生院,山東 臨沂 277712
小兒肺炎是小兒群體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是指由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癥,好發于冬春季節,是導致嬰幼兒死亡的常見原因,需對其采取及時早期的治療[1]。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以藥物治療為主,具有較為顯著的效果,多數患兒治療后居家康復,但由于出院后家屬缺乏護理常識、對疾病認知度欠缺等原因導致患兒癥狀反復發作,甚至可出現并發癥,對患兒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因此,對其實施連續、完整的護理十分重要[2]。延伸護理即為一種有效的護理措施。基于此,本研究即探討了小兒肺炎護理中應用延伸護理的價值及效果,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小兒肺炎患兒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2組,分別為對照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1~9歲,平均年齡5.25±3.34歲)和研究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5.69±3.28歲)。兩組資料無差異(P>0.05),可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患兒家屬進行出院指導,并加強出院后隨訪;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延伸護理,具體如下:
1.2.1護理評估 成立延伸護理小組,由主治醫師和責任護士組成,于患兒出院時對其進行整體評估,根據患兒具體情況制定合理、針對性、個體化的延伸護理方案,建立微信或QQ群,邀請家屬加入。
1.2.2建立隨訪檔案 檔案內容主要包括患兒一般資料、治療過程、出院時病情具體情況、隨訪時間、隨訪次數等,并于后續隨訪時及時更新。
1.2.3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 于患兒出院時對患兒家屬進行全面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采用口頭宣教、發放知識手冊、講解宣傳欄、觀看視頻等方式進行宣教,提高家屬認知度,告知家屬院外護理的重要性,并向家屬具體講解院外護理方法、注意事項等,指導家屬出院后加強患兒的營養,注意補充水分和微量元素,需母乳喂養者,合理喂養,以提高患兒機體抵抗力,注意保暖,外出時增加衣物,避免受涼。
1.2.4隨訪 通過電話、門診和網絡社交平臺等多種途徑對患兒進行定期隨訪,詢問患兒病情恢復情況、有無復發等,耐心傾聽并解答患兒家屬疑問,給予其針對性指導,及時向醫生反饋隨訪中存在的問題。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復發率和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并對數據作以分析。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表評價,主要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軟件,采用t檢驗,P<0.05表示數據有差異。
研究組患兒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研究組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結果見下表:

表 兩組復發率和護理滿意度比較[n(%)]
小兒肺炎是小兒群體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尤其好發于嬰幼兒,這主要與嬰幼兒免疫功能低下、肺組織發育較差等因素有關,常見臨床癥狀為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等,若不采取及時的治療,部分患兒可進展為重癥肺炎,重癥肺炎可直接危及到患兒生命安全,因此,對其采取早期及時的治療十分重要[3]。
由于小兒肺炎具有癥狀易反復發作、病程易遷延等特點,治療出院后,若照護不當,仍有可能復發,因此,需對其實施連續、全面的護理。延伸護理即為一種連續、有效的院外護理方式,是指通過一系列護理措施,確保患者在不同健康場所得到不同水平的連續性照護,主要包括出院指導、院外隨訪與指導等,是一種從醫院走向家庭或走向社會的護理模式,旨在利用一切可能的資源,縱向延伸護理服務時間,以盡量滿足患者自醫院回歸到家庭后的護理需求[4]。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研究組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延伸護理對小兒肺炎患兒是切實有效的,效果優于常規護理。
綜上所述,針對小兒肺炎患兒,實施延伸護理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患兒出院后疾病復發率,并提升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