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計 王 芳 閆宗峰
棗莊市山亭區人民醫院,山東 棗莊 277200
不動桿菌存在于人體皮膚、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也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引起醫院內感染的常見病原菌,可以引起人體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1]。其中鮑曼不動桿菌可引起呼吸機相關肺炎、尿路感染、創口感染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2]。近年隨著抗菌藥物的大量應用,臨床發現鮑曼不動桿菌的多重耐藥株不斷增加[3],為臨床診療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進一步了解此菌種的臨床分布情況及其耐藥性信息,為臨床醫師提供合理的用藥參考,現對臨床分離出的140株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情況作以下分析
1.1標本來源 從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的痰液、傷口分泌物、膿液、胸腹水、血液等臨床標本中培養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140株,除去重復培養菌。
1.2細菌鑒定 細菌分離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細菌鑒定應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VTTEK-32全自動細菌分析鑒定系統,細菌鑒定到種屬。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均購自國家衛生部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試劑:血平板、巧克力平板購自濟南百博生物有限公司,麥康凱平板、瓊脂平板自配。
1.3藥敏實驗 藥敏紙片(哌拉西林、頭孢哌酮舒巴坦、氨芐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頭孢吡肟、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妥布霉素、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復方磺胺甲噁唑)為浙江溫州市康泰生物科技公司產品;通過培養分離,采用K-B紙片擴散法做藥品試驗,參照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試驗執行標準(2019年)判定結果,并采用Whonet5.4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1標本的類型構成比 2019年5月-2020年5月分離出的140株鮑曼不動桿菌,主要來自痰液標本占56.43%,具體標本中鮑曼不動桿菌的檢測情況(見表1)

表1 標本的類型構成比
2.2標本的科室分布 2019年5月-2020年5月分離出的140株鮑曼不動桿菌,主要來自病程長的重癥病患,以呼吸科居多為60.72%,具體科室的分布情況(見表2)

表2 標本的科室分布
2.3細菌耐藥情況 醫院臨床分離出的140株鮑曼不動桿菌對各類抗菌藥物耐藥的比例均偏高(詳見表3),除對頭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藥率較低為38.3%,對碳青霉烯類藥物耐藥率已經超過60%,其中對特殊級抗菌藥物亞胺培南的耐藥率已達63.6%,對阿米卡星及慶大霉素的耐藥率已達64%及67.9%,對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已達67.1%,對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頭孢吡肟、環丙沙星、哌拉西林的耐藥率甚至超過70%。所以從表3可以看出,對于現階段醫院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患者,宜首選的藥物為頭孢哌酮舒巴坦、氨芐西林舒巴坦及米諾環素等。

表3 140株鮑曼不動桿菌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結果
大量研究表明,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鮑曼不動桿菌耐藥主要因為細菌通過質粒介導或染色體突變誘使其產生了?-內酰胺酶,并以水解或非水解的方式破壞?-內酰胺環,使抗菌藥物失去活性。②細菌外膜通透性的降低及主動外排也是導致細菌耐藥的原因之一,尤其近幾年的研究表明,鮑曼不動桿菌的多重耐藥與外排泵的過度表達有關[4],但其耐藥相關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③碳青霉烯類藥物作為一線控制革蘭陰性菌最有效的抗菌藥物之一[5],近幾年的濫用日趨頻繁,細菌也逐漸對其耐藥,究其原因與外膜蛋白的缺失及產碳青霉烯酶等因素有關。
近年來隨著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誘導了大量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株的產生,并逐漸成為院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也給臨床抗感染治療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從上述資料中可以看出,鮑曼不動桿菌在呼吸科和ICU檢出率較高,而在這些科室的患者病情往往較重,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又多,加上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致使耐藥菌株不斷產生,尤其注意術后肺部感染的患者高度警惕鮑曼不動桿菌發生風險[6]。提示臨床醫師應減少侵入操作時間,注意病原菌的監測,重視細菌培養,依據藥敏實驗及耐藥監測報告合理選擇抗菌藥物,提高診療效果,減緩細菌耐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