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春霞
濟南市萊蕪區雪野鎮衛生院,山東 濟南 271100
在肝膽系統疾病的臨床檢查中,以肝內膽管結石、肝內鈣化灶最為常見,可是這兩種疾病在進行檢查時因為他們均為強回聲,而且圖像都呈現出斑塊樣或者斑點樣,所以他們的聲像圖相似度很高,很難鑒別[1]。而兩種疾病的臨床意義及處理方式截然不同,所以準確地鑒別肝內膽管結石和肝內鈣化灶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彩色多普勒超聲是診斷膽總管結石和肝內鈣化灶的常用方法,操作簡單,安全性高,可以實現對膽總管形態結構的清晰顯示,在臨床上效果十分明顯[2]。
本研究中以肝內膽管結石和肝內鈣化灶患者作為對象,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肝內膽管結石與肝內鈣化灶的鑒別診斷及相關作用機制,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9年2月-2020年2月臨床和病理證實的我院收治的肝內膽管結石60例,肝內鈣化灶48例患者,其中肝內膽管結石患者中男45例,女15例,年齡(40-68)歲,平均(54.24±3.77)歲。肝內鈣化灶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41-68)歲,平均(55.12±2.45)歲。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ALOKAa1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設定為3.5-5.0MHz。要求患者在檢查前空腹8-12h,并在次日排便后進行檢查,以減輕胃腸道積氣對檢查結果的影 響。對肝臟常規進行多方面掃查(肝臟大小、形態、肝實質回聲、肝內外膽管及血管予以描述),對肝內強回聲病灶詳細記錄其大小、部位、形態、數目及其后方有無聲影。受檢病例均除外胃腸道氣體干擾的情況,并且對典型圖像進行凍結并存圖。
1.3觀察指標 (1)圖像顯示情況:包括病灶大小、病灶形態。(2)診斷準確率:比較肝內膽管結石和肝內鈣化灶患者通過常規檢查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波檢查的準確率。

2.1兩組圖像顯示情況比較 在肝內膽管結石患者中,左葉發病28例,右葉發病25例,左右葉發病20例,彩超顯示為結石多發且呈簇狀,為斑點狀、不規則形及團塊狀。在肝內鈣化灶患者中,左葉發病10 例,右葉發病19例,左右葉發病9例,彩超顯示為以斑塊狀或不規則狀為主,多處且為單發 (P 表1 兩組圖像顯示情況比較[n(%)] 2.2兩組診斷準確率評分比較 超聲組肝內膽管結石、肝內鈣化灶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常規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診斷準確率比較[n(%)] 肝內膽管結石主要是因為肝部左管與右管相交部位所產生的結石,主要表現癥狀為有膽色素混合性結石,而且多發。肝內鈣化灶可由既往的創傷、出血、膿腫或肉芽腫形成的鈣化性疤痕所導致,其診斷需要超聲醫師結合臨床,根據強回聲出現的部位、數目、形態、大小等情況來決定。 彩色多普勒超聲不僅常見于尿路結石,也出現于各系統病變中任何表面粗糙的強回聲結構中,它對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等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較高價值,特別是有助于腹盆段輸尿管結石與腸內容物的診斷[3]。 在本次研究中對我院收治臨床和病理證實的我院收治的肝內膽管結石60例,肝內鈣化灶48例患者,發現在肝內膽管結石患者中,左葉發病28例,右葉發病25例,左右葉發病20例,彩超顯示為結石多發且呈簇狀,為斑點狀、不規則形及團塊狀。在肝內鈣化灶患者中,左葉發病10例,右葉發病19例,左右葉發病9例,彩超顯示為以斑塊狀或不規則狀為主,多處且為單發,超聲組肝內膽管結石、肝內鈣化灶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由此可知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肝內膽管結石與肝內鈣化灶的鑒別診斷,可明顯提高診斷準確率,,在肝內膽管結石與肝內鈣化灶的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肝內膽管結石與肝內鈣化灶的診斷能有效提高患者診斷效果,為臨床診療、預后評估提供可靠依據,讓患者能夠及早接受對癥治療,及時選擇一種最優的治療方案以進一步提高其病情控制的效果,值得應用推廣。

3 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