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珠 李月竹 于 波 劉峻崎
北京市通州區永順鎮永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 101100
麥粒腫是一類臨床常見疾病,又稱針眼,患者臨床表現為眼瞼皮膚局部疼痛、紅腫,嚴重影響患者的視物能力[1]。目前,早期臨床治療中常采用西醫藥物治療與中醫治療兩種治療方法,中醫治療中又以耳尖點刺放血治療為主,故相較兩者在治療麥粒腫方面的優劣性將為患者提供最佳治療方案。故本文將對上述兩種治療方法進行分析,重點分析耳尖點刺放血治療麥粒腫早期臨床效果,判斷其臨床應用價值。
1.1基本資料 病例挑選年段: 2017年1月-2019年12月。
病例一般資料:麥粒腫早期患者共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的具體情況:對照組:共有30例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齡區間(16-42)歲,平均年齡(28.56±6.41)歲;觀察組:共有30例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齡區間(17-44)歲,平均年齡(28.53±5.3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以驗證如下結論。
篩選標準:(1)患者確診患有麥粒腫,無漏診、誤診情況。(2)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3)患者病歷資料完整,病史清晰。
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障礙、認知障礙的患者。(2)患有其他惡性疾病或家族遺傳疾病的患者。
1.2操作方法 對對照組實施常規藥物治療方案,藥物選擇沈陽興齊眼藥有限公司出產的國藥準字為H10940177的氧氟沙星眼膏,睡前涂抹于患眼結膜囊部位,0.02g/次,1次/天。江蘇吉貝爾藥物有限公司出產的國藥準字為H10980214的鹽酸洛美沙星滴眼液,0.05ml/次,4次/天。用藥期間還需配合熱敷治療,15min-20min/次,3次/天。
對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耳尖點刺放血治療方案,具體治療過程:協助患者取坐位,對耳廓上尖端進行消毒并行針刺治療,刺針可以選擇一次性采血針,垂直刺入,刺入深度控制在2-3mm之間,不宜過深,待出血后輕輕擠壓并放血,血滴數5-6滴后停止放血,1次/天。
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天,觀察并記錄兩組的試驗數據,做好記錄并進行團隊分析研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參考性。
1.3觀察指標 (1)統計治療前后VAS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進行評價,分值范圍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強烈,即無痛為0分,劇痛為10分。(2)統計治療總有效率,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x100%,療效標準:①患眼腫脹、疼痛感消失,眼瞼硬結消失,判定為顯效;②患眼腫脹、疼痛感有所緩解,眼瞼硬結核感仍存在但并無不適感,判定為有效;③患眼腫脹、疼痛感未消失甚至加重,判定為無效。

2.1治療前后VAS評分結果治療前兩組VAS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而治療后兩組評分降低且觀察組評分遠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VAS評分
2.2治療總有效率 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相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見表2。

表2 治療總有效率[n(%)]
目前,有關麥粒腫治療方法的研究一直是醫學界的主要課題[3]。只有為麥粒腫早期患者選擇最為科學的治療方案,才能有效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治療效果,幫助患者快速擺脫病痛折磨,重獲美好生活。近年來,耳尖點刺放血逐漸被應用到麥粒腫治療中,耳尖點刺放血療法為中醫特色治療方法,通過放血方式排除體內瘀滯邪毒,達到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目的,配合西藥治療和熱敷治療,就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疼痛感[4]
通過上述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治療前兩組VAS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而治療后兩組評分降低且觀察組評分遠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相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這說明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配合耳尖點刺放血療法更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治療效果,故耳尖點刺放血療法是一種推廣使用的臨床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