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華
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山東 泰安 271400
急性腦梗死作為神經內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癥,病程進展迅速,發病后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損害,有較高的致死率,即使搶救成功也存在后遺癥,給中老年群體的生命健康預埋了較大的風險隱患[1]。臨床針對該病所采取的治療方案主要有兩種途徑,即改善腦部血循環、溶栓,目前最為常規的治療藥物即依達拉奉,但隨著臨床醫療水平的持續進步,有研究發現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也有較好的療效[2]。本次為探討二者的臨床應用價值,將我院2019年3月-2020年7月期間收治的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病例,展開如下對比分析: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9年3月-2020年7月期間收治的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病例,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與《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提出的急性腦梗死標準相符者;②首次發病且病程不超過72h者;③家屬了解并授權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梗死灶面積非常大、昏迷者;②研究用藥禁忌者;③認知障礙、精神疾病者等;本研究由醫學倫理審核批準;根據患者入院日期以及床位號的奇偶性為參考依據,分別歸納為對照組、試驗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包含17例男性與13例女性,年齡為49-80(62.35±6.65)歲,病程為2-47(25.32±6.98)h;試驗組包含19例男性與11例女性,年齡為50-81(62.42±6.55)歲,病程為2-49(25.65±6.45)h;比對兩組對應的基線資料數據,差異不符合統計學意義成立要求(P>0.05),研究可開展。
1.2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者均給予降血糖、血壓、血脂等常規腦梗死療法。
對照組行依達拉奉療法:取30mg依達拉奉注射液(昆明吉大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為H20080495)與100ml的0.9%濃度的氯化鈉溶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為H13023202)給予患者靜脈滴注,2次/d,28次為1療程。
試驗組基于對照組另行丁苯酞療法:取25mg(100ml)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為H20100041)給予患者靜脈滴注,2次/d,28次為1療程。
1.3觀察指標 ①兩組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對比:神經功能評判標準參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所得分值與患者的神經功能為反比關聯;日常生活能力評判標準參考巴氏指數(BI),所得分值與患者的生活能力為正比關聯[3]。
②兩組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對比:經治療患者的NIHSS評分下降幅度超過50%為顯效,若下降幅度超過20%為有效,不符合上述兩個條件則為無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總有效率。

2.1治療前后NIHSS、BI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BI評分趨同(P>0.05),而治療后試驗組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成立要求(P<0.05)。如表1:
2.2兩組治療的總有效率對比 試驗組中治療總有效率占比為86.67%,高于對照組的63.33%,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成立要求(P<0.05)。如表2:

表2 兩組治療的總有效率對比
本次通過依達拉奉、丁苯酞展開對比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BI評分趨同(P>0.05),而治療后試驗組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成立要求(P<0.05);試驗組中治療總有效率占比為86.67%,高于對照組的63.33%,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成立要求(P<0.05)。原因分析,依達拉奉作為一種常規抗氧化藥物,可以降低患者血管內的氧自由基濃度,保護內皮細胞,消除腦水腫以及腦血管痙攣癥狀,繼而改善患者神經功能[4];丁苯酞作為一種常規的抗腦缺血藥物,可改善患者腦血管內皮中的一氧化氮、前列素濃度,進而減少血管內的氧自由基濃度,避免炎癥持續,糾正患者的腦組織血供,縮減梗死灶,促進患者康復[5]。所以二者聯用在急性腦梗死臨床治療中有較好的價值。
綜上,聯合依達拉奉、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效果確切,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