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秋
河北衡水棗強縣人民醫院,河北 衡水 053100
心絞痛是心內科一種由冠狀動脈病變所引發的心臟疾病,其發病機制很多情況下是心臟肌肉供血的血管發生病變,因供血量不足所引發一系列胸部壓榨性疼痛、胸悶等,當患者勞作或強烈運動過程中發生上述癥狀,需立即中止當前動作,服用相應的藥物方可緩解疼痛癥狀[1]。為進一步提升急性心絞痛疾病臨床治療效果,我院改變傳統治療方案,創新性的使用氯吡格雷藥物治療,通過藥物劑量的增減以達到精準的治療,現詳細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心內科科室2019年9月-2020年9月所收治的86例心絞痛患者作為本次試驗的主要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國際急性心絞痛相關疾病診斷標準,按照每組43例的標準將患者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主要包括男患者25例,女患者18例,年齡最小為57歲,最大為70歲,平均年齡(62.3±5.54)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10個月,平均病程長(7.4±1.2)個月;觀察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介于58~71歲之間,平均年齡(61.6±5.7)歲,病程時間集中在5~9個月,平均病程(7.1±1.1)個月。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長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予以對照組43例患者阿司匹林藥物進行治療,詳細用藥標準如下:藥物選用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溫水口服,0.3~0.6g/次,3次/d,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酌情調整藥物劑量。觀察組43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藥物治療,用藥標準如下:藥物選用氯吡格雷(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6),溫水口服,可單獨服用,亦可與食物共同服用,2片/次,1次/d,遵照用藥說明或醫囑適當調整用藥劑量[2]。
1.3觀察指標 治療效果: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檢查,治療效果使用患者的每周心絞痛發生次數和睡眠質量進行評價。其中睡眠質量使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分值在1~1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質量越高。
①治療效果:對患者心絞痛發生次數/周和睡眠質量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分值為1~10分,分數越高患者治療效果評價越好,相反的效果不佳;
②不良反應:調查兩組患者食欲不振、便秘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2.1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通過對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藥物治療后的深入調查統計發現,患者每周發生心絞痛次數和睡眠質量均有所改善,但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整體評價相對較高,詳見表1。


組別例數心絞痛發生次數睡眠質量對照組430.6±0.18.7±1.2觀察組431.1±0.26.4±1.1t值20.4168.142P值0.0010.001
2.2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在對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整理分析后發現,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僅為2.3%,明顯低于對照組,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從臨床醫學角度來看,過度的體力勞動和強烈的情緒變化是急性心絞痛的病發根源,而從病理角度來看,患者冠脈阻塞的急性加重,血管受到破壞后出血形成斑塊,再加上血小板快速凝聚形成血栓,從而引發嚴重的動脈栓塞。當前階段,對于急性心絞痛的治療以藥物為主,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其中阿司匹林具有抵抗血小板生成的作用,也可形成對血小板中酶的有效抑制,當需要血藥濃度過高時,蛋白結合率被嚴重削弱,但從臨床治療效果來看,阿司匹林可能省引發嚴重的不良反應,臨床治療中接受效果和治療效果不佳[3]。而作為一種血小板受體抑制劑,氯吡格雷能夠直接作用于血小板,防止患者形成血栓,降低患者進行心肌梗死發生率和猝死幾率。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接受不同治療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整體上來說,觀察組無論是心絞痛發生次數還是睡眠質量均優于對照組,效果更為顯著(P<0.05);從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來看,觀察組僅1例發生便秘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對照組則便秘1例,食欲不振2例,觀察組優勢明顯(P<0.05),證實了相關結論。
綜上所述,將氯吡格雷應用于急性心絞痛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不但有助于恢復患者各項新功能,且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可在臨床中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