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哲
吉林省通榆縣中醫院,吉林 白城 137200
胃食管反流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反胃、慢性咳嗽、胸骨部位疼痛都是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癥狀。對此病合理有效的治療方式是廣大醫療工作者普遍關注的話題,西醫內科是以服用制酸制劑藥物為主要治療方式,但實際臨床療效并不是十分理想,目前中醫內科常使用中藥方劑治療已得到社會廣泛認可[1]。為進一步探究中醫內科治療本病的臨床效果,本文特選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療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8例作為臨床參考對象,具體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8月-2019年10月期間在我院診療的10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病歷序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54),對照組男女人數比例28:26,年齡26-65歲,平均年齡(45.24±1.76)歲;觀察組男女人數比例25:29,年齡31-67歲,平均年齡(46.28±2.35)歲;納入標準:(1)西醫診斷:所有患者都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標準并已確診;(2)中醫診斷: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食少、納呆、噯腐吞酸、脹氣等癥狀;(3)所有患者在知情情況下,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自愿進組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精神疾病、器質性嚴重疾病者;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西藥治療,藥物選用雷尼替丁膠囊(舒威,枸櫞酸鉍雷尼替丁膠囊,常州蘭陵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725,規格0.2g×14粒),0.4g/次,2次/日,療程2個月。
1.2.2觀察組 給予中醫內科治療方式,根據患者不同病癥給予不同方藥[2]。對于肝胃郁熱類型,以降逆和胃、清肝瀉火為主,方劑選用左金丸加減;對于脾虛濕滯類型,以健脾、理氣為主,方劑選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肺胃失和類型,則以化痰和胃為主,方劑選用小柴胡湯加減;對于胃陰不足類型,要以清熱益胃為主,方劑選用益胃湯加減。每日一劑,水煎服,治療療程2個月。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治療后使用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食管黏膜恢復正常狀態,反酸等癥狀均消失,表示痊愈;胃鏡結果顯示食管黏膜仍有破損現象但程度很輕,且反酸等癥狀明顯減少,表示顯效;胃鏡結果顯示食管黏膜有破損但有所改善,反酸癥狀已有緩解,表示有效;胃鏡結果顯示食管黏膜破損未緩解或加重,反酸癥狀仍存在,表示無效。治療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

2.1對比兩組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有效率(n,%)
胃食管反流病臨床表現復雜且缺少特異性,單純憑借臨床表現區分不了生理性胃食管反流或是病理性胃食管反流[3]。一般診斷方式是采用綜合性診斷,一旦發現不明原因反復嘔吐,吞咽困難,慢性呼吸道感染,哮喘,甚至窒息等,均應重點考慮胃食管反流病,根據不同病癥給予必要的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本病[4]。患此病的患者,首先應調整生活方式,戒煙戒酒,避免睡前2小時內進食,減少夜間反流情況。巧克力、脂肪、茶品、咖啡也會降低LES壓力,應當適當攝入。如不能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改善癥狀,則應選擇系統性用藥治療。常用西藥有H2受體阻滯劑,質子泵抑制劑,促胃動力藥等[5]。但西醫只能起到緩解癥狀,并沒有特殊臨床療效[6]。因此本病一般常采用中藥來治療,以便提高療效,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中醫學將胃食管反流病歸為胃脘痛、嘈雜、反酸、痞癥等范疇,中醫認為此疾病與肝脾胃三個臟腑密切相關,當這三個臟腑出現氣機不暢,功能失調時最容易引發胃食管反流病,臨床常以反酸、胃燒灼感、口苦口干為主要表現,所以,中醫常以調暢氣機、舒肝養胃、降逆止嘔為主要治療原則[7-8]。根據患者具體病癥出發,結合病情給予適當的方藥,選用左金丸治療肝胃郁熱,起到清肝瀉火、降逆和胃的功效;選用香砂六君子湯治療脾虛濕滯理氣健脾、化瘀;胃陰不足給予益胃湯,肺胃失和給予旋覆代赭湯。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經2個月中醫內科治療方式治療有效率96.29%明顯高于對照組75.92%,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時并沒有出現明顯不適反應,治療效果較為理想。
綜上,中醫內科治療對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可以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用藥期間患者無不適感,安全性更好,效果更為顯著,值得臨床治療時廣泛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