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齊齊哈爾市中醫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臨床中,生化檢驗是一種常見的檢驗方式,但是血液標本狀態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臨床診斷和治療,引發誤診以及漏診現象[1-2]。其中采血過快、水浴溫度過高、試管不衛生以及負壓過大等都是引發溶血的重要因素,此外,如果真空管采血次數較多,也會提高溶血風險,從而對生化檢驗結果產生影響[3-4]。因此為了能夠對溶血的產生的進行避免,本文主要針對溶血對臨床生化檢驗的干擾和影響進行了研究分析,見下文。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09月隨機選擇的90例健康體檢者納入研究對象,并分為兩組,各45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齡區間為22-45歲,平均年齡為(36.52±1.08)歲。所有受檢者均不存在自身免疫系統缺陷性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疾病以及惡性腫瘤;將臨床資料不完善患者排除在外;排除存在嚴重精神障礙以及意識失常患者;排除無法配合研究患者。
1.2方法 告知患者在血液采集之前的8小時禁食禁水,靜脈血采集結束之后,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驗其樣本,將其檢驗結果作為參照組,完成檢驗后,充分攪拌樣本并使其溶血,并且對其實行離心處理,之后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其檢驗,將這一結果作為觀察組,對比兩組檢驗結果的差異性。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生化檢驗結果,主要包括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谷氨酰轉肽酶、天冬氨酸轉氨酶、丙氨酸轉氨酶、尿酸、堿性磷酸酶等,并詳細記錄

參照組和觀察組的總膽紅素分別為(8.79±3.98)(27.47±5.46)(t=18.546,P=0.000)、直接膽紅素為(3.47±0.45)(11.02±0.98)(t=46.965,P=0.000)、天冬氨酸轉氨酶為(23.44±2.46)(48.42±10.77)(t=15.168,P=0.000)、谷氨酰轉肽酶分別為(66.57±4.52)(42.15±3.08)(t=29.949,P=0.000)、丙氨酸轉氨酶為(22.16±3.97)(29.42±4.97)(t=7.656,P=0.000)、尿酸為(250.42±21.48)(278.01±28.43)(t=5.194,P=0.000)、堿性磷酸酶為(134.75±5.41)(94.18±4.96)(t=37.079,P=0.000)。
醫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在對各種疾病所進行的診斷中,血液樣本生化檢驗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5-6]。血液生化指標是對患者疾病發展、類型以及治療結果進行判斷的重要標準,有利于患者恢復,臨床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和意義。而對于血液標本,其很容易受到溫度、環境以及存放時間等因素的感染,會影響檢驗結果,進行對患者病情進展的診斷產生嚴重影響,其中最為普遍的就是溶血。溶血是由于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等受到破壞使血液指標產生的改變,其會對血液生化檢查的準確程度產生嚴重影響,因此探索出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極為必要[7-8]。
為了能夠對溶血現象的產生進行有效避免,首選在對血液樣本進行采集的過程中,要按照患者的現實情況選擇較為粗大的血管;其次血液樣本采集時,要保證注射器安有針頭,如果注射器上沒有針頭,則很有可能會引發污染,一旦針頭污染,則會提高溶血風險;再次,在血液樣本采集中,要對抽血速度進行控制,過快的抽血速度不但會提高溶血風險,對患者也是極為不利的。此外,血液樣本采集的過程中要對患者血腫部位進行最大限度地避免[9]。血腫部位是病變組織,其無法對患者機體內血液情況進行充分反應。并且注意在對血液樣本進行運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使其保持在平穩狀態。最后,在對血液樣本實行離心操作時,要對離心速度加以控制;最好是使用抗凝劑。所以為了能夠對溶血的產生進行有效避免,要充分了解其產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對策進行預防,這樣一來才可以降低溶血風險,使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得到有效確保[10]。總之,溶血不僅會影響檢驗結果,導致誤差,還會對患者的后續治療產生影響,對于患者恢復是極為不利的,所以采集和檢驗血液標本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對溶血現象進行避免,進而使檢驗結果得到有效保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各項指標對比,其差異明顯(P<0.05)。這表明在生化檢驗中,溶血不僅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同時還會對后續診斷和治療產生影響,所以血液采集和檢驗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降低溶血風險,提高檢驗準確性。
綜上所述,溶血會對生化檢驗結果造成嚴重影響,其會影響患者的治療結果,因此為了能夠對溶血進行避免,要對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加以確保,進而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