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麟
黑龍江省牡丹江林業中心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受到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膝關節較為特殊的生理解剖結構,膝關節內側間室骨性關節炎(KOA)成為臨床中多見的骨科疾病,且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該病以骨質增生等癥狀為主,往往會造成患者膝關節疼痛、跛行等表現,所以積極診治該類疾病對于改善預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2]。UKA不僅能夠準確評估疾病類型,另外還可發現病灶附近損傷情況,從而為臨床醫師制定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78例KOA病例分為兩組,每組39例。其中觀察組男28例、女11例;年齡:53~81歲,平均年齡:69.61±2.34歲;對照組男27例、女12例;年齡:55~82歲,平均年齡:69.65±2.31歲。納入標準:(1)未發現膝部外傷史者;(2)伴有膝關節疼痛、腫脹等表現者;(3)符合相關診斷標準者。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不全者;(2)伴有精神、意識功能障礙者;(3)伴有語言等功能障礙者;(4)伴有膝關節手術史者。兩組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1)觀察組行UKA方案:選擇仰臥位,行常規消毒、麻醉處理,將患肢輕微向外展開,并放在托腿架上,于髕旁內側行一切口,然后進入關節腔,仔細檢查交叉韌帶、膝關節間室等病灶處的狀態,評估該術式的合理性。對內側副韌帶給予松解處理,選擇相應單髁模板截骨、假體等,同時利用骨水泥對假體實施固定處理,然后將聚乙烯襯墊放入,縫合、包扎切口。兩天后拔管,并行相關功能訓練,囑咐患者七天內下床活動。 此外,術后還應皮注低分子肝素。(2)對照組行TKA 方案:選擇仰臥位,行常規消毒、麻醉處理,選擇髕旁內側行一切口,對髕骨給予外翻處理,并將髕骨前脂肪墊進行切除,對內側副韌帶等組織給予松解處理,切除內側緣骨贅、半月板等組織,完全顯露脛骨平臺。按照模具類型進行截骨處理,并采用相應假體(應注意以骨水泥固定處理)假體,縫合、包扎切口。兩天后拔管,并行相關功能訓練,囑咐患者七天內下床活動。 此外,術后還應皮注低分子肝素。
1.3觀察指標 (1)手術時間;(2)膝關節 HSS 評分;(3)術中出血量;(4)最大屈膝角度;(5)股骨-脛骨角;(6)并發癥情況;(7)住院時間。
1.4統計分析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兩組手術效果分析 觀察組手術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效果分析
2.2兩組并發癥情況分析 對照組2例感染、1例疼痛,觀察組1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兩組差異不顯著(P>0.05)。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加,機體關節功能也會發生相應改變,這是造成骨科病例的常見原因之一。目前,KOA已經臨床中骨科常見的疾病,該癥狀往往伴有半月板、關節附近組織損傷等情況[3]。若診斷不準確或者治療不及時,則會引起關節脫位等并發癥,極大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由于該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案治療KOA,對于及時掌握患者的活動狀態,抑制病情的發展以及改善預后結局具有重要的意義。
TKA術主要是利用截骨以及置入假體等操作以達到改善肢體力線和清除骨贅的作用,適應癥較為廣泛,臨床普及率高。但是大部分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例的病灶處多位于病變內側間室,而該術式需建立兩個人工間室進行治療,且會使關節間室結構受到損壞,具有截骨量多、翻修難度大等不足。UKA主要是根據膝關節病變間室給予相關截骨、置換等操作,且不會損傷前后交叉韌帶,避免了正常生理解剖結構的破壞,具有截骨量少、出血量低等優點。該術式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科學、有效調節肢體力線對于提高手術成功率意義重大。②準確置入股骨假體:若外置過度,則會引起假體撞擊而降低關節的屈伸功能;若內置過度,則會增加早期磨損的風險。③合理調整膝關節的間隙以及松緊度;④術前,應精確評估外側間隙存在骨性關節炎的風險,如果病情程度較重,則可靠實施TKA術,以免影響假體生存率。總之,UKA 能夠治療KOA,具有受損范圍小、截骨量少等優點,有利于加快膝關節功能的康復,但是該術式的手術適應證較窄,對醫師操作的要求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