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梅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醫院,云南 玉溪 653100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僵直、變形等,發病原因可能與遺傳、感染、性激素等有關[1-2]。甲氨蝶呤可以抑制細胞內二氫葉酸還原酶,使嘌呤合成受益是一種葉酸拮抗劑是一種抗風濕藥,能夠改善病情并延緩進展。來氟米特作為免疫抑制劑的一種,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廣泛應用。鑒于此,將我院收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案例,將上述藥物應用其中,詳情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治療的我院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60例為研究選取對象,上述案例通過隨機數字表分組,可以分為各30例的兩組。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如下:對照組——年齡最低45歲,最高76歲,其中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齡是(59.12±3.87)歲;病程最短1.6年,最長13年,平均病程是(4.56±4.65)年。觀察組——年齡最低44歲,最高76歲,其中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齡是(59.01±3.65)歲;病程最短1.8年,最長13年,平均病程是(4.67±4.54)年。比較兩組基本數據,P>0.05,具有對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該組患者予以甲氨蝶呤(生產企業:悅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13120)方法,口服,1次/周,10mg/次。
觀察組:該組患者予以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生產企業:福建匯天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175)方法,具體為:甲氨蝶呤方法同對照組,并增加來氟米特用藥,口服,2次/d,50mg/次,治療3天后,減少劑量至20mg/d。
兩組均治療12周。
1.3觀察標準 觀察指標:檢測并記錄兩組的關節腫脹數和關節壓痛數,測試并記錄兩組的晨僵時間,同時統計不良反應率。

2.1比較組間治療前后臨床癥狀 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差值有差異,組間晨僵時間、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的差值統計學結果為P<0.05。見下表1:

2.2比較組間有效率 對照組與觀察組的有效率比較(70.00%VS 93.33%),χ2=5.455,P<0.05。
2.3比較組間不良反應率 對照組與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比較(16.67%VS13.33%),χ2=0.718,P>.05。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臨床上屬于慢性疾病,可危及全身,病因不明,主要為炎癥性滑膜炎所致,癥狀為患肢疼痛、晨僵及腫脹等。
甲氨蝶呤是常見藥物,主要用于關節炎的治療,但是服用甲氨蝶呤效果比較緩慢,一般要服藥兩個月才會減輕癥狀,同時甲氨蝶呤有比較多的副作用,最常見的就是導致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肝功能損害等,所以建議開始服用甲氨蝶呤一周后,要復查血常規和肝功能等指標,后期根據檢查結果決定復查時間。同時為了減少甲氨蝶呤的副作用,一般還會建議與免疫抑制劑聯合應用,與甲氨蝶呤不同一天吃,既不影響甲氨蝶呤得療效又可以減少副作用。來氟米特是一種免疫抑制劑,可以抑制免疫機制,緩解病情。本研究中各組臨床療效差異在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將甲氨蝶呤聯合來氟米特治療可以發揮出更好的效果。分析原因:來氟米特是免疫抑制劑的一種,在抑制抗體產生及細胞因子等可發揮重要作用,效果顯著。觀察組患者選擇甲氨蝶呤與來氟米特聯合治療后,其晨僵時間、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更少,P<0.05。而且,本研究還證實了甲氨蝶呤結合來氟米特治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P>0.05。可見甲氨蝶呤與來氟米特聯合治療在提高效果的同時,還保證藥物的安全性,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以將甲氨蝶呤與來氟米特選擇在內,顯著緩解臨床癥狀,效果明顯,安全可靠,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