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任如
【摘要】思維因問題而靈動,因問題而深入。在科學課上,巧設問題,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有層次地構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讓課堂變得精彩紛呈。
【關鍵詞】小學科學;問題;課堂教學
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善于思考、大膽質疑、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而探究源于問題,問題的確立是學生探究的動因和目標。為提問創設條件,構建有價值的問題是深入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效保證。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產生問題,并帶著問題去探索、去發現。那么,如何在科學探究中構建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精心設計,讓問題更具價值
小學科學探究目標中提到,培養學生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梢姡行У奶釂?,是激活學生創造性思維,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好課堂提問的問題,做到問題準確、問題適時、問法靈活、難度適宜,從而使科學課堂扎實有效。
1.問題要目標明確
構建探究性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旺盛的求知欲,促使他們主動去探究、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構建問題必須選準合適的切入點。如,學習《鐵生銹了》,教師有目的地提出問題:鐵生銹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物質變化現象。我們常??匆婁P跡斑斑的鐵制品,看見這些生銹的照片,你們有什么問題?
(1)預設問題:鐵為什么會生銹?鐵生銹以后,還是鐵嗎?(2)鐵生銹后還結實嗎?(3)怎樣的環境下,鐵更容易生銹?(4)鐵的生銹跟哪些因素有關?(5)怎樣可以避免生銹對物品的影響?
此外,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在校園中尋找鐵生銹現象的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為后面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打下基礎。由于這些問題目標明確,針對性強,貼近生活,饒有趣味,學生都樂于參與探究。
2.問題要適時出現
問得好不如問得巧,問得過晚就如同“馬后炮”起不了作用;問得過早,學生思路又跟不上。所以,提問要問到點子上,問到關鍵處。當學生在課堂上的發現和原有的認知產生矛盾、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歧意時,就是教師提問的有利時機。如,在進行“研究杠桿的平衡”這個實驗前,筆者首先讓學生進行估計:在杠桿的兩邊掛上鉤碼,怎樣掛才能使杠桿兩邊保持平衡呢?有的學生說:“在杠桿的右邊掛兩個鉤碼,在左邊也掛兩個鉤碼,杠桿兩邊就平衡了?!庇械膶W生說:“先要把杠桿尺的中間支點架在支架上,調節杠桿尺兩邊的螺母,使杠桿尺在沒有掛鉤碼時達到平衡,然后再在杠桿尺的兩邊掛上重量相同的鉤碼,杠桿尺就會平衡……”此時,教師在此處設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杠桿尺的兩邊掛上數量相同的鉤碼,杠桿尺一定會平衡嗎?如果杠桿兩邊所掛的鉤碼數量不相同,還能使杠桿尺保持平衡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學習熱情再次被激發,他們為此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最后,教師再讓學生們帶著問題進行實驗探究。由于教師抓住學生認知的矛盾之處來設計問題,所以能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并有效地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探究。
3.問題要難易適中
“問題”是教學過程中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引導有效探究的關鍵所在。但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因此,設問時要抓住學生的思維高度,做到難易適中,讓學生保持強烈的求知欲。如,學習《有趣的磁現象》一課,當學生已經知道一塊磁鐵有南、北兩個磁極,而且具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后,筆者提出了如下兩個問題:(1)把一條磁鐵截斷,是否還會有兩個磁極?你能想辦法證明嗎?(2)如何判斷生活中一些沒有標記磁極的磁鐵的兩極?面對挑戰,學生們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最后通過實驗論證,找到了答案。又如,學習《無處不在的物質變化》,由于鐵生銹是生活中我們常見的一種物質變化現象。于是,筆者提出問題:(1)鐵和鐵銹是不是同一種物質?你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嗎?(2)鐵銹還能變成鐵嗎?這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有很強的學習內驅力,能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的狀態,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適度地設計出有挑戰性的問題,必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在鮮活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率。
4.問題要靈活多變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多角度、多層次、多類型地設計問題,調動學生思維,使他的接收系統處于興奮狀態,形成高效的交叉感知。例如,教學《燈泡不亮了》一課,教師可設計問題如下:(1)燈泡沒亮,可能是什么原因導致的?(2)用什么辦法可以確定哪里出故障?(3)我們不知道電路哪里出現問題,不可能把電路中全部新的元件都買回來更換。有什么好辦法嗎?這三個問題層層深入,由易入難,靈活開放,激勵著學生沿著知識的階梯不斷攀登,學生思維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靈活、有效的提問還可以引領學生把學習延伸到課外。又如,學習《電路的研究》時,當學生掌握了串聯、并聯的方法后,筆者提出了新問題:你能不用電線也使小燈泡發光嗎?由于聯系實際,問題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學生被問題所吸引,為問題而激動,課后想盡千方百計去解決這個問題。這個過程中,學生發散思維自然被激活,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實踐證明,設計開放性問題,能提供給學生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和更多的創新情境,學生的發散思維會被啟動,思維的靈活性得以展現,還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主探究的思維品質。
二、巧妙引導,讓問題由境而生
海森堡說過:“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大半。”可見,善于提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科學問題的構設不能光靠教師的精心設計。我們還要鼓勵學生多問,使學生從被動地思考問題,到主動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增強思維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