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波 安德宇
摘 要:應用型創新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和主體,也是應用型高等院校專業綜合改革中培養人才的目標,文章以河南工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為例,首先分析了專業綜合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系統論述了以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的專業綜合改革方法和成效,以期為新工科院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專業綜合改革參考。
關鍵詞:應用型創新人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綜合改革
0 引言
為了貫徹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精神,河南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作為河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就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1]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在規章制度建設、隊伍建設、教學組織、課程教材建設、教學研究、專業建設、實踐教學、條件保障等方面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體系,并取得了一定的實施成果。
1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急需改進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經過多年的建設,培養目標已經逐漸明確,主要培養Web網站建設、影視后期處理和交互式多媒體作品設計與制作方向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自2018年以來,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在全球的發展進入新階段,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中國制造2025”等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層出不窮,都極大地推動著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改革和重新定位。在此基礎上,我院經過對企業崗位的調研分析,又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討論,決定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重新修訂。
1.2 課程體系更新較慢
原有的課程體系已經不能滿足培養當前社會所需人才的知識結構,傳統的“網頁設計”“三維動畫設計”“圖形圖像處理”等課程偏重于書本中的教學,實踐操作不足,并且新知識的拓展不足,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當前跨學科、跨專業的頂尖科技虛擬現實技術的課程還沒有全面開展,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還需要重組升級。
1.3 教師隊伍仍需增強
目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團隊經過不斷發展,從最初的5人發展到現在的專任教師13人,兼職教師6人,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但是整體質量還需增強,博士以上教師只有? 2人,省級教學名師只有1人,在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國家級教師榮譽方面還需不斷努力。
1.4 實踐教學模式還需改進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實驗教學、頂崗實習以及畢業論文(設計)3個環節。在傳統的培養模式下,重理論輕實踐,實踐教學環節不足,并且偏重于形式,對實踐教學重視度不夠,導致有些實踐環節沒有達到真正的預期目標。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參加了專業對口企業的崗位實習,造成實習并沒有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同時,在實踐環節上考核制度不完善,缺乏跟蹤考核,部分學生的頂崗實習流于形式,學生沒能完成實習的全部環節。
2 專業綜合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2.1 調整專業發展目標和定位
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立足學校“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總體目標定位,基于產出導向(OBE)人才培養理念,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2]為載體,以規范教學管理和提高教學能力為抓手,凝心聚力,務實重效,扎實辦好本科教育,培養數字媒體技術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制定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發展目標為:在今后的3年時間內,引進博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5~6人,完成省級以上教學研究改革項目立項4項以上,主編出版省級以上規劃教材8部,圍繞“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建成4~5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5年內完成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合格評估,申報數字媒體技術一流本科專業,在5~8年時間內,把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打造成省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新工科”特色專業。
2.2 構建“新工科”數字媒體技術課程體系
制定了翔實、科學的課程建設規劃。以OBE為教學理念,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中融入成果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的循環設計,結合“物、云、大、智”背景構建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緊跟行業發展前沿,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形成了“三線交叉螺旋遞升的課程體系”,開展游戲開發、虛擬現實、新媒體設計、UI設計4種工程師能力的專業課程建設,確立了“四種能力并舉、平衡發展”的專業知識結構,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的有機結合[3],加強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對專業課做好課程育人教學設計,結合實際,改造課程教學內容,強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領,修訂“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文化基礎”“大學生創新基礎”等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案,開展啟發性、探究性、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愛國主義情懷、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等教育元素巧妙融入本科專業教育[4-5]。通過建設和改進,全力打造“通識教育精心設計、核心課程追求卓越、課程數量總量適當、輔修專業全面實施”的課程體系,既滿足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也滿足了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專業素養的要求,理論和實踐兩手抓,達到了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2.3 規范規章制度,保障教師隊伍建設
2017年我校印發了《河南工學院關于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的實施辦法》(校〔2017〕1號),為進一步落實“校? ? ? 〔2017〕1號”文件的精神和實施細則,確保專業建設發展新階段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教師團隊的教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先后修訂完善和補充了相應的規章制度,目前專任教師13人中,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4人,博士2人,45歲以上教師3人,35—45歲教師5人,35歲以下教師5人,包括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河南省高校創新人才1人,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1人,河南省高層次人才? ? ? ?1人,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在保證基本專業課教學的情況下,著力培養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積極與協作院校聯系,做好年輕教師進修學習訪問學者工作。與校人事處結合,創造條件引進高層次人才,支持現有教師攻讀博士學位。給現有副高職稱的教師創造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鼓勵他們進行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使之盡快成為本專業的學術帶頭人。
2.4 注重實驗實訓內涵建設
加大校內外實驗實訓室建設力度,進一步充實、完善、提高校內實驗室的內涵,使之較好地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大力進行專業實踐課程及其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創新,力爭在實踐教學模式上有所創新。擁有國家級教育實訓基地—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該基地是由教育部和財政部批準并支持的國家級教育實訓基地,作為河南省唯一的一個計算機類實訓基地項目首批獲得360萬元的中央財政基地建設經費。此外,構建了具有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與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先后建設數字媒體制作與展示中心、VR虛擬現實實驗室等校內專業實訓室14個,實驗設備先進、儀器種類齊全,擁有廣播級攝像機15臺、VR虛擬現實頭盔套裝20套,集群渲染服務器4臺、刀片式服務器16臺、云計算管理服務器18臺、云桌面客戶端104臺,提供40TB存儲容量,能夠滿足實驗實踐課程開展的要求,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習實訓全過程監督管理,實驗實訓開出質量高、效果好。專業實驗實訓課程開課率100%,學生全覆蓋。2019年獲批校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項,下一步將推進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立項,加快建設數字產品開發實訓平臺,VR/AR交互開發實訓平臺,全媒體虛擬演播實訓室。
3 結語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專業綜合改革有利于學生應用型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但目前試點改革工作仍屬于探索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尚需進一步完善,離形成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依然具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在后續的深化改革過程中,需要保持大膽嘗試,進一步完善符合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特色的改革試點方案。
[參考文獻]
[1]曾明.基于素質教育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3):73-75.
[2]吳雁,鄭剛,劉光明,等.卓越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基于“認證—企業實習—預就業”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模式[J].大學教育,2018(6):149-151.
[3]杜昱陽,王川偉,樊紅衛.虛擬現實技術在理論與實踐教學中的結合應用[J].才智,2020(2):195.
[4]陶玉芳.融合 問題 思考—“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專業課實踐教學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9(52):50-51.
[5]孔劍鋒.工匠精神融入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探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5):142-144,160.
(編輯 王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