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嘉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亟須計算機專業人才,產學研融合的育人模式逐漸走向時代前端。高等院校在開設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同時,需要與社會產業經濟發展趨勢相呼應,有效裁撤不適宜在社會就業的專業,增加對口就業專業,以免出現就業難問題。文章針對高校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的就業現狀和“1+X”證書制度,深刻分析此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管理過程。
關鍵詞:“1+X”證書制度;計算機網絡專業;職業生涯管理
0 ? 引言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高等教育作為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人才核心方式之一,每年向社會輸送大量人才,但是如今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仍然存在,很多學生由于專業與產業不對口,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還有的學生為了逃避就業,選擇讀研或者出國留學。計算機相關專業一直是熱門專業,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相關專業知識過程中,不能培養與提升動手實踐能力,不能有效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隨著當前高等教育改革趨勢的逐步推進,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管理與規劃成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方向之一。計算機網絡專業是計算機類專業其中一個分支,就業面也相對比較廣泛,但是此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管理方式亟須創新與改進。
1 “1+X”證書制度概述
“1+X”證書制度是近幾年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針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在社會企業中的需求程度,將人才培養模式逐漸轉變成以學歷證書為主,職業技能證書為輔的育人模式[1]。職業技能證書主要涵蓋國家網絡工程師證書、軟考證書、思科認證網絡工程師證書、華為認證網絡工程師證書等類型[2]。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職業技能以及認證證書主要分為國家認證和企業認證兩大類,因此在完成專業學習之后,可以有選擇性地考取相應職業技能證書,作為就業過程中的加分項[3]。對當前嚴峻就業形勢進行分析,計算機網絡專業面向的就業范圍為公務員、事業單位、軟件類企業等,因此“1+X”證書制度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很多計算機行業的企業都非常看重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因此在理論學習基礎上具備實踐操作技能,對后續就業和獲取工作經驗奠定良好基礎。“1+X”證書制度彌補學歷教育的不足,對低學歷的就業者相對公平,可以在工作過程中考取證書,提高工作經驗的含金量。有一些計算機網絡專業證書主要面向具備工作經驗的人群,剛畢業的大學生不太容易考證成功,側面也證明了實踐工作經驗的重要性。“1+X”證書制度對實踐操作要求較高的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非常有利,能夠有效提升實踐操作技能的同時,為避免就業窘境,也能深化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
2 ? 高校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與就業現狀
高等院校中計算機網絡專業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信息安全部門以及軟件企業進行人才培養,全面塑造具備專業IT素養、較強網絡技術實踐能力和核心技術技能的專業人才,能夠擔任網絡信息主管、網絡技術實施工程師或者網絡安全管理員等相關職務[4]。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課程主要覆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數據結構、高級語言編程、數據庫原理、綜合布線、網絡設備配置管理、無線網絡技術、網絡安全架構、嵌入式系統、信息論、網絡存儲技術、密碼學等,知識體系相對復雜,專業領域方向呈現多維化。很多高校開設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實驗室,根據不同研究方向,鼓勵學生參與專業實踐項目,有些高校會開設虛擬實驗室,通過虛擬機或者其他類型虛擬設備,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項目相結合,完善專業知識體系。計算機網絡專業的教學方向主要分布在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分布式、嵌入式、安全管理、系統結構、軟件應用、編程等多個領域,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興趣選修專業課程,在大學四年中豐富專業知識領域,逐步完善專業技能體系,全面發展綜合素養,增加就業競爭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逐漸成為核心就業競爭力之一。高校畢業生進入國企或者政府網絡安全部門工作,或者去往軟件企業就業,基本是計算機網絡專業高校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5]。此外,還有一些學生選擇升學繼續深造,讀研究生讀博士生或者出國留學。除此之外,本科畢業生可以選擇開發、測試、產品等技術性崗位,也可以選擇管理崗位。但是現今高校畢業生理論知識學習較為一般,實踐操作能力遠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產學斷層現象相對比較嚴重。很多學生在高校學習過程中并不能根據理論學習成果拓展獨立學習能力,也不能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就業實踐項目,降低了自身的就業競爭力。高校培養大學生需要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但是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后仍然需要企業進一步培訓培養,非常耗費社會資源,也是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缺少實踐項目資源,無法從課程學習之余拓展到企業就業層面,因此在就業過程中容易出現需求不能精準對接的現象。
3 ? “1+X”證書制度下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管理
3.1? 立足專業基礎
為適應當前時代發展,計算機網絡專業必須要立足專業基礎,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方案。從高校角度考慮學生的職業生涯管理,需要根據社會需求培養全面發展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從教師角度考慮學生的職業生涯管理,則需要選擇性設計專業課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立志在計算機網絡領域做出貢獻。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則需要鞏固專業基礎知識,以計算機網絡專業為跳板,豐富專業縱向知識體系,提升專業素養,為后續就業提供強大支撐。立足專業基礎,是培養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的必經之路,通過分層教學以及其他教學方式創新改革,將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牢固的專業知識基礎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就業競爭力。此外,立足專業基礎,還需要與產業結構調整相融合,面向當前計算機網絡領域的發展現狀,實施調整專業培養模式,有選擇性地刪減和增加適合社會發展的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體系。
3.2? 提升實踐能力
職業技能證書是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更新計算機網絡課程教育體系。“1+X”證書制度增強了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對職業技能的重視程度,因此高校可以引導大學生考取具有實踐意義的職業技能證書,在考證過程中豐富專業技能。但是考證書并不能通過單純理論考試和死記硬背的方式,會失去原有證書制度的考察意義。網絡實施工程師等相關職業認證證書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實踐經驗才能夠充分理解其中考點的豐富內涵,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可以利用專業實踐項目豐富和拓展專業技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是與企業就業對接最精準的方式之一,因此需要高校和學生分別采取相應措施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此外,提升實踐能力,有些高校會根據計算機網絡專業的不同研究方向和就業方向,開設校級創業實踐項目,大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專業實踐能力,為后續網絡工程師等專業認證證書的考取提供實踐項目經驗。
3.3? 面向產學研融合
很多高校和畢業生都反映就業難的問題,因此需要面向產學研融合,創新培養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社會就業不僅需要學歷證書,更需要學生具備專業實踐能力,因此產學研融合的教育模式能夠逐步彌補就業鴻溝難題。“1+X”證書制度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地培養專業技能,因此需要鼓勵學生與就業方向精準對接,企業和學校聯合辦學模式也是一種新思路。產學研融合,還需要將高校的理論研究成果與企業項目相融合,將產品落地實施非常關鍵,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能夠充分獲取專業技能,也能促進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充分重視專業基礎知識的鞏固與拓展過程。產學研融合教育模式,能夠激勵學生在完成學歷教育后繼續自我完善和提升學習能力,考取計算機網絡專業的相關技能認證證書后,達到理論與實踐水平的進一步統一。產學研融合的教育模式,不僅可以推進高校教育改革進程,還能夠協助學生完成學力教育,在職業技能培養方面功效顯著。隨著“1+X”證書制度的逐步推廣與應用,計算機網絡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可以熟練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職業技能,有效提升就業競爭力。
4 結語
計算機相關專業一直是熱門專業,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相關專業知識過程中,不能培養與提升動手實踐能力,不能有效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隨著當前高等教育改革趨勢的逐步推進,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管理與規劃成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方向之一。“1+X”證書制度對實踐操作要求較高的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非常有利,能夠有效提升實踐操作技能的同時,避免就業窘境,也能深化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
[參考文獻]
[1]李旭.淺析互聯網時代大學生職業生涯的合理規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9):52-53.
[2]王琨.高校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9(17):20-22.
[3]孫凡.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能力結構分析與培養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9(13):130-131.
[4]張艷.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案例分析[J].高教學刊,2019(8):169-171.
[5]譚慶浩.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智庫時代,2018(37):164-165.
(編輯 何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