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萌萌
《燭之武退秦師》選自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學著作《左傳》,由春秋時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現已選入部編版語文教材。在這篇尚不足四百字的文章中,作者運用高超的敘事技巧展現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外交戰爭,讓身處千年后的讀者依然感受到當時局勢的急迫感,以及在當時的情境之下燭之武所表現出的才智。這篇短文雖然簡短,但行文的細節間蘊含著古人豐富的智慧與高超的思辨精神,也展現出了作者高水平的敘事藝術與行文水平,在細節鋪陳中實現對行文的把握,不禁令讀者由衷地贊嘆。
一、敘事簡約,塑造人物
在部編版教材中《燭之武退秦師》被劃分為四個自然段,分別對應鄭國受秦晉圍攻的戰爭背景、燭之武游說秦師的理由、勸說秦君退師的過程、秦師退去的最終結果這四個部分。雖體例短小,沒有其他長篇巨著繁多冗雜、事無巨細的大段描寫與說理情節,卻也結構清晰簡潔,顯得小巧又精致。在簡約的敘事風格和人物塑造的細節展示中,留給讀者深深的回味之感。
簡約的敘述風格,在本文各個細節處有具體體現。從段落中看,首段“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笔蛔直泓c明了秦、晉圍攻鄭國的原因,同時也為全文的展開提供了契機。第二段,敘述佚之狐勸說鄭伯重用燭之武,燭之武接受鄭伯臨危受命的過程,兩個回合的對話分別只有兩句,但已然陳述得清晰而明了。第三段作為文章的主體,整體來看并沒有交代具體的場景布置,而僅僅是通過燭之武的話語便讓讀者感到勸說場面的激烈緊張。尾段則以晉軍退兵做結,同時升華了燭之武的勸說成果,讓人眼前一亮。在文學觀賞性極佳的情況下顯得樸實自然。譬如,“晉軍函陵,秦軍氾南。”八個字便交代出了秦晉兩軍駐軍的位置,突出戰爭爆發的大勢所趨及鄭國窘迫的處境。
在《燭之武退秦師》中,這種簡約的風格不僅體現在敘事過程中,也體現在對人物的塑造中?!稜T之武退秦師》在字數受限的前提下,仍然能夠完成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勾勒,使各類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可見作者的行文功底和對內容的把握。在故事發展過程中,佚之狐最先出場,他在國家危難之際推薦能擔此重任的人才。他作為鄭國的臣子深知此事的利害,若成功將會擁有榮華富貴,但他并未自薦,而是如伯樂般舉薦燭之武?!拔岵荒茉缬米樱窦鼻笥谂c子,是寡人之過也?!编嵅m為一國之君,但在國家危難之時,也能主動向臣子承認自己的過錯,知錯能改實為明智。而關于燭之武,在鄭伯初次請求他前去與秦國交涉時推辭道:“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矣。”話語中包含著對鄭伯在自己青壯年時不以重用,如今垂垂老矣想到啟用自己的憤怨,也有著懷才不遇的嘆惋。行文中能夠看出燭之武不是大義凜然勇闖險途的大無畏形象,而是更加貼近人之常情,富有平凡情感的立體的鮮活的形象。“夜縋而出,見秦伯?!倍潭塘鶄€字,仿佛讓我們看到一位耿直赤誠的臣子孤身于月夜潛行,只為國家能避免劫難,體現燭之武遇事敢于承擔、不懼艱險、不計回報的形象。在后文中燭之武舌戰秦伯,以高超縝密的思維邏輯逐漸使秦伯內心的秦晉盟約崩壞,更加突出了他的機智、善辯、侃侃而談,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至于晉侯,文中只在尾端以正面描寫出現。其中晉侯面對臣子勸說繼續攻鄭時,連說不仁、不知、不武,進而顯現他雖有侵略他國的野心,卻也深明大義,懂得取舍的國君形象。
二、巧用伏筆、前后照應
恰當地埋下伏筆往往會為文章增添色彩,使行文結構合理而有序,令讀者產生恍然大悟之感。在本文中有兩處伏筆,大大增加了燭之武以一人之力勸退秦晉兩國聯軍的合理性,使我們不得不贊嘆作者縝密的思維,在如此短小的文章中仍然做到伏筆的巧用。
其中的一處伏筆隱藏于鄭伯對燭之武的話語中,“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從這句話中既能看出燭之武是不惜冒著生命風險、奉命于危難之間,具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責任感,同時也包含了燭之武深知鄭若亡國則不利于自己的小心思。因此燭之武才能不遺余力地勸退秦國,使得文章的安排極具合理性。另一處伏筆為“晉侯、秦伯圍鄭”,此處彰顯秦晉兩國實為結盟關系,因利而盟,那么若遇有利益分配不均則必生嫌隙,進而分崩瓦解。燭之武在勸說中緊緊抓住這一重點,“鄰之厚,君之薄也”。首先,燭之武放低姿態,用“敢以煩執事”來獲得秦伯的信任,接著向秦伯展示鄭國若亡國,不過是增添了晉國土地,秦國不僅不能獲得好處,反而增加了被晉國威脅的風險。其次,以“夫晉,何厭之有?”揭露晉軍言而無信的事實,巧妙點出鄭亡國后利于晉而有害于秦,漸漸使秦伯生出與鄭結盟之心。由此觀之,伏筆雖隱于細微之處,卻有力地推動了全文的情節發展,使內容連貫自然、進展順利而不顯突兀。此外,文章首尾照應,以秦晉聯軍圍鄭為始,以秦晉聯盟瓦解、鄭國得救為末。前呼后應,行文完整,章法具備,這是作者于細節中隱含的敘事藝術,靈巧美觀。
三、詳略得當、突出主題
詳略得當的敘述體現了文章層次鮮明、主題突出,具有格外的藝術美感。本文也較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放眼觀看全文,主次段落十分明晰,其中一、二、四段為略寫,第三段為詳寫,詳略有致、重點突出也同樣屬于作者高超的敘事藝術。
從《燭之武退秦師》的文章結構上看,作者并不像其他史書般詳細介紹戰爭爆發的歷史原因,僅僅是闡述了兵臨城下一觸即發的戰前情況,這為后續燭之武游說秦伯退兵的主體提供了背景。此外,佚之狐向鄭伯引薦燭之武同樣是略寫,也為后面的故事發展提供了人物形象,突出了重點。在主體段落中,作者花費重墨描寫燭之武勸退秦師的理由,突出文章的核心即是燭之武退秦師,同時故事的發展達到高潮,令讀者感到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從人物形象上看,燭之武是主要人物,秦伯、晉侯、佚之狐等都是次要人物,作者在寫作時也有所側重。譬如,佚之狐出現的作用僅僅是引出主人公,那么他只出現了一次,講過一句話。秦伯是側面襯托燭之武的人物,他在文章中主要是以與燭之武交談的形象出現,但也不過寥寥數語。而燭之武作為文章的主人公,作者對他的著墨較多,使燭之武的形象能夠活躍紙上。此外,文章中包括了對燭之武的側面描寫,佚之狐積極向鄭伯引薦,相信燭之武定能使鄭國脫離險境,救國于水火之中,正面描寫則集中在文章主體部分,與側面描寫相結合,較為全面地呈現出了燭之武的形象特點。在詳略得當之間,文章塑造了燭之武臨危不懼的形象,展示了他的外交才能,使得人物鮮明突出,主題深刻。
綜上,左丘明是中華數千年文化史上杰出的文學家、史學家,在有限的篇幅中以高超的技法展現歷史事件發展的始末,并傳達出自己的情感觀點,體現了絕佳的敘事藝術感,值得后人深思其哲理并效仿其寫作手法?!稜T之武退秦師》此文流傳千年而不朽,不僅因為作者獨特的敘述藝術,還因為這種敘述藝術中蘊含著細節與表達的觀點。燭之武智退秦師遇到的一系列難題包含著古人的智慧,永不過時,值得今人借鑒。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萊蕪第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