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亮

我們把時光倒回到20世紀50年代。1958年7月,隨著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掀起,成立人民公社的熱潮在全國范圍內展開,順義縣當時成立了8個人民公社,李橋公社為其一。其前身是由李橋、蘇莊兩個鄉的農業合作社的基礎上合并而成的,當時還有個很時髦的名字,“火箭”合作農場。
1949年10月,中國和波蘭建立外交關系。1958年5月,中波友好協會成立,并和中國進行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同年7月,李橋人民公社成立后,與波蘭結成了友好公社,被北京市命名為“中波友好人民公社”。
中波友好公社成立時,有許多媒體都在顯著位置對此進行了報道,現摘錄一段:新華社6日消息:北京市郊順義區李橋人民公社六日被命名為中波友好人民公社。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在命名大會上說,中波兩國人民有著深厚的友誼,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大家庭里,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維護世界和平而奮斗。
大會上,中波友好人民公社黨委書記趙宗利代表全體社員講話,表示一定要珍視這種兄弟般的國際友誼,乘這股東風,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波蘭駐我國大使基里洛克在講話中贊揚了中國農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人民公社化以后對農業生產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努力,并取得很大的成就,他祝賀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合作不斷發展和加強。
在命名大會上,基里洛克大使還以波蘭人民共和國的名義贈給中波友好人民公社一輛“華沙—20”轎車,一輛半臥轎車,一輛星牌卡車。這在當時經濟技術落后的背景下,公社一級、甚至縣一級的機構都是很少見到的。其他的禮物還有一臺75壓鏈拖拉機、多臺渦駝機(抽水機)、電機等農業機械,還有收音機、照相機和一些農業機械、波蘭書刊等禮物,并幫助公社培養醫療技術人員,贈送一些醫療設備。公社成立后,大門掛的是“中波友好人民公社”的大牌子,在當時對外交往較少的情況下,給人一種新鮮感。
中波友好人民公社選在李橋,是因為李橋地理位置優越。它位于順義城區正南,西鄰首都機場,順通公路位于社址西,交通方便。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有潮白河、月牙河、小中河流過,地下水資源豐富。公社建立不久,就成立拖拉機手培訓班,培養了40多位拖拉機手,為以后的農業生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成為順義區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
中波友好人民公社初成立時,來往比較熱絡。每年中國傳統的春節,波蘭大使館的大使、大使夫人或其他工作人員也來到公社慶祝、參觀、座談。外賓來之前,北京市外事辦都會提前通知,以做好接待準備。為做好接待工作,公社主要領導經過批準,也定制了一套西服,以接待外賓。以后,大使館二秘、農業參贊等工作人員也來過。波蘭人來,都有市外事辦來人陪同前往。
每年7月22日是波蘭人的國慶節,在一些波蘭傳統節日,我國外交部、對外友協也派人參加波蘭大使館舉行的招待會,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團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對外友協副會長胡啟立也都參加過這些節日。公社也派人去大使館慶賀,大使館的工作人員也很熱情,夾道歡迎公社的客人。那時,對外交往較少,公社的干部見到那些高鼻深目的老外還有些拘束。大使館舉辦茶話會,準備了水果、茶水,大家一起交談,氣氛較好。而后,大使館還舉辦宴會,準備紅酒、白酒、食品,招待公社客人。1966年1月22日,應波蘭大使館的邀請,公社主任單尚成和副主任李寶仁、王品正等領導到波蘭駐華大使館參加招待會,受到波方的歡迎。
波蘭人來李橋公社時,公社也熱情地舉辦歡迎會。中國是禮儀之邦,又很好客,波蘭人來之前,公社都要組織人對會議室、院子、街道、廁所以及波蘭人可能去的單位進行掃除清理。并去北京友誼商店購買一些市場上不好購買的煙、酒、水果、糖等以招待來賓。
其間,大使夫人也來過公社,她還提出,婦女下地勞動,孩子由誰來照看,女社員家里沒有爺爺奶奶的怎么辦?在此情況下,公社干部積極操持建立幼兒園,英各莊村成立了公社第一個幼兒園。以后,各村也都陸續建起了幼兒園,解決了婦女參加農業生產的后顧之憂。大使夫人詳細詢問了公社女社員勞動的報酬,女社員因生理問題應得到的照顧等。婦聯主任梁嘉芝詳細地介紹了女社員參與勞動的情況。那時,每個村里都設有婦女委員會,生產隊的班子設婦女隊長。她們負責計劃生育的宣傳,困難、身體不好女社員的照顧,解決家庭糾紛,等等。每年春季,公社都召開婦女大會,布置婦女工作;秋后召開婦女大會,總結經驗,找出問題,并評選出先進婦女干部、先進女社員。這次,波蘭外賓來到頭二營村幼兒園,幼兒園為此也做了一些工作,給每個小朋友都做了一身天藍色的套衣。喜歡孩子,大概是天下人的共性,波蘭人到幼兒園和小朋友會面,抱著孩子拍照,小朋友還為波蘭人表演節目。
中午,需要用餐時,公社主要領導陪同來賓在公社的一家飯店用餐,飯菜的種類也比較簡單。當時的制度很嚴格,餐后,參與接待的干部按制度要交5角錢的飯費、半斤糧票。公社還接待過阿爾巴尼亞代表團參觀。
頭二營是個大村,村里種有農業試驗田,由村里的共青團員負責良種的培育。波蘭的技術人員到現場觀察農作物的長勢,幫助培育良種,提出改進意見。村里建有頭二營中學,波蘭大使還到頭二營中學,參觀教學、體育、教學器材等,和老師學生座談,了解學校以及辦學的情況,并提出建議。
那時,在京郊其他區縣也有與其他國家結為友好公社的。朝陽區有“中阿友好人民公社”,其他有“中蘇友好人民公社”“中朝友好人民公社”“中柬友好人民公社”“中古友好人民公社”等。
1959年,中蘇的關系變得緊張,蘇聯撤走專家、技術人員。波蘭屬華沙條約國成員,隨著當時的政治氣候,和中國關系也漸漸變得冷淡。不過,仍然保持著禮節性的來往,中波友好公社建社10周年,波蘭大使館也來人慶賀,但象征意義還是大于實際意義。隨著以后國際社會風云的變幻,實質性的東西也越來越少,這種關系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那時,李橋公社旁的路邊,還立有“中波友好人民公社”的木牌。
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成立鄉建制,中波友好公社徹底消失。但是,它的存在,畢竟見證了一段歷史和那時的政治和國際形勢。在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波蘭駐中國大使館一位工作人員出任中國大使,還到李橋鎮來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