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摘要】課程是實現育人目標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營養配餐”。班本德育課程則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個性發展的需要,是德育提高實效的必然趨勢。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點,每位班主任也應該根據每班的學情、生情創設具有班級特色的班本德育課程。學生們會在班本德育課程中獲得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會在班本德育課程的活動中有別樣的體驗,會在班本德育課程的“細火慢熬”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關鍵詞】班本德育課程;品格教育;學生發展
一、班本德育課程的設計緣由
班本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有不同的開發邏輯,開發目的、開發主體、開發內容與重心都是不同的。班本德育課程又是班本課程的一個方面,基本上是由班主任根據班級學生的現狀和班級學生的需要而設計的。
優秀的班主任經常會自問,作為班主任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孩子?在孩子們寶貴的六年里,除了國家配備的課程以外,還應該給予他們什么營養最合適?以我帶的一屆學生為例。
一年級入學后,我發現孩子們活潑有余而專注力不夠,熱情有余而團結心不強,好奇心有余而勇氣不足,這樣的情況下光靠國家配備的知識課程是不夠的,于是設計具有班級特色的班本德育課程的想法便孕育而生。
二、班本德育課程的設計過程
(一)得到家長的鼎力支持
眾所周知,家長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生導師。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家庭的教育理念也是不一樣的,想要班本德育課程最終能得到切實有效地實施,班主任第一步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以我帶的一屆班級為例。
第一,送書引共鳴,小組共分享。
我印發了一本書在第一次家長會時發給了家長,并向家長說明我的意圖,希望引起家長的共鳴并得到家長的理解與認同。之后我又推薦了一些相關書目給家長,我在微信群里發表自己看書后的感想,剛開始是獨角戲,漸漸的發表看法的家長越來越多,大家一起分享。
為了更好地落實家長們的學習,通過與家委商量,我們將班級的所有家長分成四個組,每個組由一個家委做組長,負責督促本組的學習。家長通過專業的學習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必要性,自然就會更好地配合老師實施班本德育課程,把孩子引向優秀,引向卓越。
第二,商討定目標,合作定計劃。
有了家長思想上的支持,第二步就是開始根據班情生情制定適合孩子發展的班本德育課程的目標和計劃。因為有了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在教育中我們才會堅持下去。家長們都來自各行各業,看問題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且豐富的資源,與家長代表一起商定班本德育課程的目標和計劃是最合理的。
目標可分為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遠期目標就是讓孩子們擁有未來成長發展所需的能力。近期目標就是以遠期目標為風向標,根據孩子們目前特定的年齡階段和特點來制定一些小目標。再根據近期目標,分階段制定適合他們的課程。經過與家長商討,最終我們定下以“塑造好品格,爭當好學生”為遠期目標,以“專注、友善、勇敢”為近期目標,為孩子們擬定了三個階段的課程方向,步步遞進,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努力開發、整合課程資源
班本德育課程是班主任根據班情生情與家長們共同制定出來的,沒有像國家課程那樣有固定的教育資源,班本德育課程要班主任自己找適合的課程資源,而班主任的個人教育資源是有限的,所以要整合身邊的教育資源。
第一,整合校園資源。
學校的資源是比較豐富的,我們可以利用各科任老師的教育資源。例如,我找到體育老師,為孩子設計了一些團隊游戲,通過團隊游戲鍛煉孩子的合作精神、勇敢精神等;我找到美術老師,在課堂上教孩子們串珠子,通過不同難度的串珠子活動培養孩子們的專注力;我找到音樂老師,教孩子們一些手指操,鍛煉孩子們的靈活度;等等。
第二,整合家長資源。
家長是班本德育課程設計的參與者,他們來自不同職業、不同領域,他們更加愿意提供更多更優的資源給孩子們。例如,小新的爸爸是攀巖愛好者,在我們的勇敢主題課程中,他提供了場地和專業的攀巖教練,教孩子如何攀巖,使孩子們更加有勇氣去挑戰困難;小玥的媽媽是銀行職員,在我們的專注主題課程中,她帶領同學們去銀行,讓孩子們參觀銀行工作人員是如何專注工作的,銀行工作人員現場教孩子們數紙幣,并讓孩子們親身體驗;等等。
第三,整合社會資源。
除了校園資源、家長資源,社會資源也是非常好的課程資源。例如,在我們的友善主題課程中,每當社區要舉辦慈善活動,我們就會帶領孩子們參加,并提前設計好一些相應的活動,讓孩子們更加友善更加有愛。
(三)時刻關注,及時調整
國家課程標準會根據國家發展而不斷修正,班本德育課程也要與時俱進。想要我們的課程能真正影響學生的成長與未來發展,只是按部就班的實施原定的課程是不行的,我們的課程一定要與時俱進,著眼于孩子的未來。班本德育課程最大的優勢就是以班級為單位,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導向,比較靈活。
再者因為我們都是剛剛開始試著做,剛剛開始起步,我們無法保證原先設計的課程是否適合發展中的孩子們。所以我們一定要注重觀察孩子們的每一步成長,及時調整課程,讓我們的課程符合本班孩子的成長規律,努力做到更具科學性、系統性、連續性。這樣才能一步步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
例如:在三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我們本來計劃安排了攀巖的課程,但到了場地之后發現大部分的孩子膽量還是不夠,不敢上。于是回來后我和家長們找原因。因為在孩子們二年級的時候我被學校安排了其他工作,他們二年級的德育課程沒有按原定計劃進行,三年級我接回后還是按照原定三年級的課程繼續上,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就導致出現了斷層。于是我們馬上調整課程,加入了一些簡單的攀爬、跨越等課程,在四年級時,他們再上攀巖課程就沒問題了,還有個別同學可以參加一些難度更大的戶外攀巖課程。
三、班本德育課程的實施效果
我們說一個人的成長就像一粒種子,課程就是適合種子萌發和成長的土壤。有怎樣的課程就有怎樣的學生。這個班我帶了五年,在這五年里我一直秉著向下扎根、向上結果的教育理念,為培養好品格的孩子、為培養有自我成長能力的孩子而努力。可喜的是五年的班本德育課程讓我的孩子們越來越勇于挑戰了,做事越來越專注了,對人越來越有愛了。
德育課程跟我們學科課程不太一樣,它沒有辦法通過考試的分數來體現進步,但是作為德育人,我們一定能從孩子們的表現中感受到班本德育課程對孩子持續性發展的影響。舉幾個例子。
婷婷—一個膽小不跟別人交流的孩子,一年級剛入學的時候她不敢正視大家,更不敢參與班級活動,當時我們有個集品格星換心愿的活動課程,經過努力,終于在三年級下學期,她悄悄和我說她的心愿就是想和我一起去珠海長隆海洋世界玩,看到她的變化我有什么理由拒絕呢,于是我們就有了一場快樂的約會,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這個孩子現在在中學也適應得不錯,她媽媽會經常給我發來她獲獎的照片,看著她的變化,我覺得班本德育課程對她的正面影響很大。
小俊—一個在一年級時因為各種原因不想上學,在教室里經常哭泣的男孩,經過五年的班本德育課程學習,后來成為了我們班的班長、暖男、學霸,也是校籃球隊的一員,現在上了中學,是班里的體育委員、數學課代表和校籃球隊的成員,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榜樣,現在跟我發微信都會親切地稱呼我為“媽”。
銘銘—一個在小學階段并不太出眾的孩子。2021年去了實驗中學,他很高興,但開學第一周因為不適應住宿生活,每天都打電話讓爸爸去接他。他爸爸拿他沒辦法,就給我發微信說希望我跟銘銘聊聊,說銘銘最聽我的話。周末我跟他一起回顧了以前我們學過的關于挑戰的一些課程,最后他說他會努力嘗試,第二周周末他打電話向我匯報,說他很開心,因為他努力成功了,現在再也沒有哭著要爸爸接他了。
小粵—一個很愛學習但不會表現自己的孩子。進了中學她總是積極地把她的語文筆記發給我看。我們周末會通過微信聯系,她會跟我匯報她在中學的表現。她媽媽也經常跟我說我們的德育課程對她孩子的影響很大,以前女兒不敢自薦,不敢當眾表現自己,而現在孩子漸漸地變得越來越大膽。五年級開始小粵同學在六一時會在班上唱歌跳舞,上了中學她主動自薦做班干,看到這孩子的成長,我相信我的班級德育課程做對了。
我們班還有很多同學上了中學后紛紛展現出了他們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風貌,他們發微信或打電話告訴我他們的現狀,說去紀雅的五位同學中有四位積極去競選了學生會干部,徐同學、謝同學、高同學等十多個同學告訴我他們當上了語文課代表等等。這些孩子們的表現真的讓我特別歡喜,讓我覺得我這五年的班本德育課程做得太有意義了。
我想孩子們雖然年紀尚小,但他們也是一個社會人,作為一名教育者、一名班主任,我們應該向著學生成長的方向,為學生的未來生活儲備知識和能力。班本德育課程“細火慢熬”,為孩子們的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駱凌志.新課程背景下班本課程開發的探索與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11(1):5-6.
[2]何書明,貟婧.班本“德育課程”開發的價值、特征與模式[J].華夏教師,2020(1)下:80-81.
[3]楊崇旭.用班本課程構建班級德育框架[J].中國農村教育,2020(1):5-6.
[4]姚偉斌.構建以人為本的“大”德育[J].教師教育論壇,2019(1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