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成
【摘? 要】在初中語文記敘類文本閱讀作業設計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服務,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這樣的作業中不斷提升語文素養,實現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作業,既要給予學生自主性,也要有思維的廣度,使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時候感悟到語文學習的深層內涵,體悟到自己作為初中生的社會責任感,這樣的作業才是最有效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能力;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4-0150-02
【Abstract】In the design of text reading assignments for Chinese narrativ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serve students thinking development, so that every student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language literacy in such assignments, and realize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Chinese. To give students autonomy and breadth of think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realize the deep connotation of Chinese learning and realize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en completing their homework. This kind of homework is the most effective.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hinking ability; Homework design
閱讀是把看到的文字聯系、聯想起來,然后將其轉化成思想的一個過程。而每個人的閱讀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樣的,對同一篇文字的理解也是不盡相同的。課堂教學中或者課后的初中語文作業是反饋學生閱讀效果的過程,教師需要做好這部分閱讀作業的布置工作。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發揮著巨大的教學作用,初中學生對作業已不陌生,但是卻存在倦怠心理,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也存在著隨意性、單一性等特征,這對于學生語文素養提升毫無價值。在語文學科素養被關注的今天,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不能只留不檢、隨留隨檢,要以學生的思維素養提升為主要目標,設計有效作業。針對記敘類文本而言,教師可以從想象、延伸、質疑和感悟等方面設計作業,進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拓展學生的思路,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服務,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基于課題研究經驗,選擇初中語文記敘文為課堂經驗,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自主質疑文本,使學生思維發散
作業,是一種反照和審視,它是基于文本內容的更深層的思考。在初中記敘類文本閱讀中,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積極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夠在自我回顧中找到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而彌補和改進。在記敘文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把握整個事件的過程中理解其中的人物性格特征,關注那些事件背后的主題思想,而每個學生對作品的理解都不同。教師可以在作業布置上充分尊重學生,使學生能夠將自己對于文本的理解展現出來,從而使學生思維不再受限。作業中,教師要允許學生有質疑、有變化,從而能夠更好解讀文本,消化文本。
例如,在《最后一課》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設計作業。教師可設計開放性課后作業,讓每個學生都可以自主質疑文本內容,發散思維,厘清思路,具體可設計如下作業:1.在網絡上搜集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談談你對文本中主人公的認知,對于課上的理解分析你還有怎樣的補充呢?2.你覺得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這樣的愛國精神可以體現在哪些方面呢?3.請你跟自己的父母討論一下,家庭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在這些作業中,學生便可以在思維發散的同時提升自我思維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
重新審視文本的過程便是學生深度思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間,在作業設計方面,也要體現出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將自己的思想融入進去,探尋記敘類文本學習的新路徑。
二、基于文本拓展,使學生思維遷移
文本學習和探究如同欣賞音樂,余音繞梁的意蘊需蘊藉其中。教師要積極喚醒學生對于文本思想的遷移,使文本學習不再拘泥于單篇文章,尤其是記敘類文本內容,更應該喚醒學生的記憶,使學生對課上內容進行記憶的同時進行知識遷移,從而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在作業設計上,教師更要以此為理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文本內容可以無限發散。教師設計的作業在內容和思想上都要有所延伸,讓學生在這樣的作業中體驗到自我學習的樂趣,感受到思維的發散,通過一個事件看到一個更加斑斕的大千世界,如此,作業才會有實效性。例如,在《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具有拓展性的作業,讓學生的思維可以逐漸發散,從而對文本的感悟更加深入。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狀態,針對學生的狀態來設計作業內容,具體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1.在課堂上,你對葉圣陶先生這個人物有怎樣的理解和感悟呢?請寫一下。2.搜集其他有關葉圣陶的事件,全面分析這個人物。3.按照這樣的方法,你也寫一個你最喜歡的人物,將他生活中的小事下下來,讓我們看到這個人的靈魂。這樣的作業便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從課內轉向實際的生活中,從單篇文章的學習轉向更加廣闊的領域,從而讓學生基于文本內容進行無盡的拓展,獲得語文素養的提升。
拓展文本思想的作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文本內容的關注,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在這樣的作業中感受到自己思維能力的提升,透過現象看到更加深刻的本質,并在自己的想象和延伸中觀察到自己的實際生活,如此作業才能為初中學生的成長帶來助力。
三、利用文本感悟,使學生思維升華
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服務,故而,作業設計也該如此,要在學生能夠接受的心理預期下布置相關作業。就當前作業設計而言,教師大都隨意性很強,導致學生不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自身素養的發展。真正有意義的作業應該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所感悟。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讀寫結合起來,尤其是記敘類的文本閱讀,更能夠讓學生產生感悟,將學生的個性思想融合進去,實現邊讀邊悟。
例如,在《植樹的牧羊人》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感悟類作業,既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又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在作業設計上,要積極發揮出實效,讓每一節課程都能夠在作業的輔助下熠熠生輝。具體可以設計如下作業:1.在學習了這篇文章后,你覺得牧羊人什么地方最打動你呢?請將你的感悟寫出來。2.在讀了這篇文章后,你覺得自己應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現實生活中,有沒有你想要歌頌的人呢?寫一下吧!這樣的作業不僅能夠為學生的思維發展帶來助力,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在讀寫結合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輝。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作業設計要科學合理,尤其是在初中記敘類文本的作業設計中,教師更要立足學生的實際,為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服務。在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進行合作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在具體的作業設計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實現更好的發展,在思維拓展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樣的作業才是最契合學生心理的,最能夠喚起學生的靈性,使學生在心底愛上語文。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廳2020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立項福建教育學院資助課題“指向思維發展與提升的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SZJ2011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章新其,鄭慧.落實統編教材要求 重新認識作業功能——《語文作業本》的特點與使用建議[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9(04).
[2]王兆偉.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作業改革淺論[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22).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