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洋
摘要:雷電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目前,還存在很多防雷裝置不達標,防雷減災工作落實不到位的情況,本文從增強風險評估、構建防雷網絡、推進防雷技術、加強雷電預警等幾個方面論述,詳細介紹了防雷工作當中的主要內容,有利于減少雷電對人們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氣象;防雷技術;雷電檢測
0? 引言
由于社會的飛速發展,高層建筑越來越多,電網覆蓋面積逐漸擴大,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雷電災害造成的損失也更大,因此,提升防雷工作水平很有必要,防雷技術要不斷完善,雷電防護要從保護方法和綜合管理兩個方面著手,采取有效措施,推動防雷工作的順利進行。
1? 加強雷電風險評估
提前預防,是做好氣象防雷工作的關鍵,因此,有必要對雷電風險進行評估。在評估工作中,要切實考慮具體的使用性質,要對雷電活動的分布特征有一定的了解,評估各地區的遭受雷擊的概率,對每個地區遭受雷擊的損失進行預估。雷電風險評估的作用優勢有下面幾點。一是,有助于城市規劃和企業選址。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對選擇的位置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具體實踐中,要綜合人口密度、地理環境和設備情況,確認雷電災害等級。二是,有助于對雷電風險的預判。根據評估結果,對雷電災害等級高的地方實施監控,尤其是放置易燃易爆品的地方,要設置應急預案,發現事故發生,及時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減低事故造成的損失[1]。
2? 定位氣象防雷技術
定位在防雷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整體的氣象工作中起決定性作用,特別是在保護國家財產安全方面,由于雷擊會導致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受到波及,所以防雷工作不能再推遲。加強防雷檢測機構的定位技術刻不容緩,其在人們的工作生活當中有著重要作用。該機構不具有商業性質,所做工作并非以盈利為目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服務于人民,確保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這也是防雷檢測工作的主要目的。當前,防雷工作也是整個氣象工作的重要組成成分,規范制度建設工作中有著積極作用,獲得了一定的成績。
在具體工作當中,許多工作人員在實踐當中,違反了有關操作規定,致使所檢測到的防雷預測數據并不真實,引起一些突發情況,給大眾帶來了重大損失。所以,準確定位防雷工作,能確保所獲取的信息準確真實,利于體現其價值。另外,氣象防雷部門同樣要有正確的定位,切實發揮出應有的社會職能,保證氣象防雷工作的順利開展。
3? 加強氣象防雷網絡以及制度建設
防雷工作當中,需要構建完整的防雷網絡,增強各個部門之間和氣象防雷工作人員的聯系。氣象防雷工作者檢測到雷電信號,要經過防雷網絡迅速傳遞給職能部門,各部門依據信號,制定有效的防雷方案,確保每個部門盡職盡責的完成工作目標[2]。為了讓氣象防雷工作更加規范,需要制定完整的規章制度,培養防雷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讓氣象防雷技術人員認真履行有關的規章制度。
4? 建立雷電預警系統
雷電防雷系統處在關鍵時期,將迎來很多難題,發展潛力大,雷電防護市場前景廣闊,未來防雷系統將覆蓋更大的區域,因此,需要借助更為先進的技術設施,打造全新的產業鏈。在良好的發展環境當中,持續對防雷研究工作進行探索,合理降低雷電災害風險,對雷達系統的開發很有必要,相關部門要增強對極端天氣災害風險預估工作,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設計防雷系統過程中要根據其工作的具體情況,深入理解雷電的使用原理,認定常規掃描方法,舉出一些目前雷電的主要產品,初步研究出設計方案,按照系統要求分析,綜合建設環境等相關因素,將雷達的組成部分和內容敲定,其中包含雷電預報系統和數據分析系統,然后通過風險評估的方式對雷達系統防護的等級和區域進行確定。
5? 合理運用遙測信號線技術
氣象站需要測定的關鍵要素包括溫濕度、降雨量和風向等方面,利用在信號箱中的專業傳輸線進行傳輸,由于其接口電路擁有防雷擊的功能,所以為了避免信號線纜對雷電造成干擾,不能讓電涌保護器運用到遙測信號的線纜當中。要將信號箱和觀測地網聯系起來,使信號箱接地具有高可靠性,使用金屬線槽屏蔽掉輸出線,線槽的開端需要接入到觀測場的地下網絡中,將末端和值班室內的地網進行連接,確保兩端接地更加牢固,可以保證雷電波幅值達到要求。控制幅值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從根源上保證了設備不被損壞。
另外,防雷時可以使用通信線路,在運用通信線路防雷的方式中,銅芯線穿過金屬線槽沿著自動線纜地溝埋進地下,同值班室相連接,將金屬線槽兩端屏蔽掉,將信號電涌保護器進行調試,防止雷電從通信線路入侵,電涌保護器的被破應時間低于十秒,電壓低于二百三十伏,損耗不超過1db,接口方式是RJ11。
6? 結論
氣象防雷工作需要氣象部門能及時的對雷電災害進行預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通過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防雷工作進行定位,有關部門要給予大力支持。為減小雷電造成的經濟損失,需要采取防護措施,為實現有效指導防雷工作,要對原有的理論體系進行完善,保證防雷工作順利推進。
參考文獻
[1] 仲杰,殷華.現代氣象防雷設備與技術及其應用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25):95,58.
[2] 高亞倫.氣象防雷技術的應用現狀及發展分析[J].技術與市場,2020,27(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