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偉
摘要:通過對比分析缽育擺栽與寬窄行側深施肥、常規側深施肥、常規三大肥基施處理的水稻長勢、各項生理指標以及后期產量性狀,來進一步探索該技術的推廣應用空間。調查結果表明:缽育擺栽技術明顯提高了秧苗素質,插秧后返青快,扎根早,利于根系生長發育和分蘗,各項生育進程均提前1~3d。缽育擺栽的產量較寬窄行側深施肥理論增產18kg/667m2,實收增產13.3kg/667m2,實收增產比為2.4%,較常規側深施肥理論增產45.7kg/667m2,實收增產29.2kg/667m2,實收增產比為5.3%,較常規三大肥理論增產66.7kg/667m2,實收增產51kg/667m2,實收增產比為9.2%,整體表現較好。
關鍵詞:缽育擺栽;寬窄行側深施肥;常規側深施肥;生理指標
缽育擺栽技術具有用種量小、秧苗素質好、插后不緩苗、分蘗快、有效分蘗多、增產、提升米質等諸多有點,據調查,缽育擺栽可比常規節省種子40%左右,擺栽前秧苗已達大苗標準4.1~4.5葉,插秧時帶蘗下地,根多根壯,擺栽后秧苗無植傷,插后不緩苗,較常規插秧返青早5~6d,由于缽育秧苗素質好,更利于分蘗早生快發,提高低節位分蘗率,單株分蘗數在3.5左右,較常規生產增加1.6個左右,有利于提高產量,且能提高水稻的出米率2%左右。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項目落實在第一管理區6#地,示范戶李樹全,示范面積20hm2,土壤特性:pH6.3~6.6、有 機 質32.5~34.2g/kg 、堿 解 氮115~201mg/kg 、有效磷24.5~45.2mg/kg 、速效鉀123~175mg/kg,草甸白漿土,地勢平坦。
1.2? 試驗設計
設置缽育擺栽處理、寬窄行側深施肥、常規側深施肥及常規三大肥各1個池子,種植品種為綏粳18。
1.3? 主要技術方法
1.3.1? 置床調酸
置床調酸至 pH4.5~5.5。
1.3.2? 播種
于4月6日用亞美柯缽苗播種機播種,實現播土、播種、覆土同步完成,播種擺盤后蓋上3m*3m 無紡布用微噴澆水。
1.3.3? 溫度管理
前期注意低溫,嚴防冷害,秧苗2.5葉期溫度控制在25℃以下。
1.3.4? 滅草防病
秧苗2.5葉期噴施除草劑,1.5、2.5葉期各進行一次調酸防病、在2.5葉期調酸防病之后噴施一次葉面肥。
1.3.5? 機械擺栽
于5月10日插秧,移栽秧齡在4.3~4.5葉,應用缽育擺栽機插秧,插后及時灌水護苗,后期管理同常規。
2? 結果與分析
2.1? 氣象分析
氣象統計可見,2019年4月份平均氣溫7.0℃,比歷年平均氣溫高1.9℃,降雨量較歷年少32.8mm,日照時數較歷年增加93.7h,有利的天氣條件為旱育壯苗提供了保障;5月份平均氣溫13.9℃,比歷年平均氣溫高1℃,但上旬溫度偏低,降雨量偏大,較歷年增加108.9mm,日照時數較歷年增加17.5h,雨大為春季泡田整地提供了有利條件,上旬的低溫天氣使水稻返青期較歷年晚1~2d左右;6月份平均氣溫為16.5℃,較歷年平均氣溫低2℃,降雨量較歷年增加72.4mm,主要集中在下旬,日照時數較歷年增加5.3h,6月份的低溫和大量降雨對水稻的生長分蘗及后期水稻灌漿產生了一定影響,水稻葉片生長較歷年要晚1d左右。7月份平均氣溫為22.1℃,較歷年平均氣溫高0.4℃,降雨量較歷年增加53.5mm,日照時數較歷年增加33.2h,7月份降雨集中在中下旬,長期的降雨和寡照使水稻生長緩慢,齊穗期較歷年延緩5~8d左右。8月份平均氣溫為19.7℃,較歷年平均氣溫低0.5℃,降雨量較歷年增加161.8mm,日照時數較歷年減少40.5h,8月份的低溫、寡照、多雨天氣導致水稻揚花灌漿受到影響。9月份平均氣溫為15.4℃,較歷年平均氣溫高1.5℃,降雨量較歷年減少5.7mm,日照時數較歷年增加63.4h,9月份降雨少、日照足,可促進水稻成熟,對7、8月份不利天氣因素的影響起到了一定的彌補作用。
2.2? 秧苗素質調查
缽育擺栽與常規相比,播種后出苗期較對照提前1天,缽育擺栽插秧秧齡在4.3葉、常規對照秧齡在3.5葉左右,株高較對照高1.5cm,根條數較對照多1.8條,莖基寬較對照寬0.5cm,地上百株鮮重較對照多0.47g,地下百株鮮重較對照多0.27g,地上百株干重較對照多0.15g,地下百株干重較對照多0.09g,從整體調查結果上看,缽育擺栽技術的各項秧苗素質指標均好于常規對照。
3? 結論與建議
(1)缽育擺栽技術通過大苗機插,實現了秧苗帶蘗下地,明顯提高了秧苗素質,插秧后返青快,扎根早,利于根系生長發育和分蘗,各項生育進程均提前1~3d,表現出較大優勢。
(2)缽育擺栽較寬窄行側深施肥理論增產18kg/667m2,實收增產13.3kg/667m2,實收增產比為2.4%,較常規側深施肥理論增產45.7kg/667m2,實收增產29.2kg/667m2,實收增產比為5.3%,較常規三大肥理論增產66.7kg/667m2,實收增產51kg/667m2,實收增產比為9.2%,產量上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立強,趙海成,赫臣,等.氮肥運籌模式下壟作雙深對水稻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8,47(7):20-26.
[2] 段學彬.水稻旱平壟作雙側雙深高效栽培一次封閉除草效果試驗[J].現代農業,2018(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