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江
摘要:在環境保護事業逐漸成熟的今天,如何提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水平,值得有關人員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在農業生產當中,化學肥料的過量使用問題根深蒂固,造成了比較嚴重的生態環境污染,也對農作物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只有盡快改變過去的化肥施用模式,加強科學改良土壤結構、高度重視秸稈還田技術的應用、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積極應用測土配方技術等一系列措施的應用,才能使化肥減量增效及使用零增長成為現實。
關鍵詞:化肥;減量增效;零增長
0? 引言
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肥料的支持,但是一味地使用化學肥料也可能會造成土壤養分結構不合理等問題,農作物將無法順利地吸收營養成分,也就無法順利地生長和發育。更嚴重的是,過分應用化學肥料會造成土壤板結等一系列問題,進而導致植物根系無法順利獲取氧氣、也就無法順利生長,最終出現化肥施用量非常大、農作物收成卻一再下降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有必要對化肥減量增效及化肥使用零增長的措施進行分析。
1? 積極應用測土配方技術
測土配方技術指的是借助土壤測試對農田土壤中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含量進行測定的一種技術,一般需要參考農作物對營養成分的需求量、土壤供肥能力等數據才能取得準確結果,以此為基礎確定最合理的施肥方案,并將該施工方案應用到農作物的施肥管理當中去,保證施肥精準化程度。工作人員可根據不同地區的土壤營養成分、作物生長需求等因素,合理調整不同地塊、不同農田的單位面積施肥最大值,避免出現過度施肥的問題,另外,還需要適當改變化肥施用結構,合理調整氮磷鉀等主要養分的比例,并根據需求調整微量元素的用量,使我國農業的現代化建設更進一步。
2? 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水肥一體化技術,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將施肥和灌溉合為一體的技術模式,主要是利用膜下滴灌、壟膜溝灌等新型節水灌溉技術進行施肥,從而讓化學肥料得到最大化利用。工作人員必須對壓力管道和灌水器等設備的情況進行檢查,并將配制好的化學肥料溶液與灌溉用水合而為一,從而達到準確、均勻施肥的目標。和過去的施肥技術比較起來,水肥一體化技術顯然能提升作物的生長速度、提升農業種植的環保程度。
3? 加強有機肥與無機肥的結合應用
有機肥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其可以包括多種來源的肥料,儲存和制備難度往往比較低,也不需要太大的資金投入,相比于化學肥料而言,有機肥更符合農業環境保護的要求,經過堆積腐熟的農家肥養分充足、作用時間長,將其與化學肥料共同使用,往往能改善已經受損的土壤結構,并改變錯誤施肥模式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同時,有機肥屬于緩釋性肥料,而化學肥料則屬于速效肥料,二者進行混用以后,能夠在農作物整個生長周期中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支持。更重要的是,有機肥與無機肥的共同使用,有助于提升農作物抗逆性能,保證農產品的質量。
4? 高度重視秸稈還田技術的應用
秸稈還田技術是近年來新出現的農作物處理技術,其能夠在保證農作物產量的同時,解決單一使用化學肥料造成的一系列環境污染問題,并降低農作物副產品處理成本,從根本上提升我國農業發展的整體效益。為了讓秸稈還田技術得到更好地應用,工作人員需嚴格遵守秸稈還田流程,在農作物收割結束以后,對秸稈進行破碎處理,而后將之埋入土層、確保秸稈和土壤充分接觸,使之快速腐熟為土壤增加養分,一般來說,秸稈的還田量一般可以根據土壤本身的養分含量進行確認。特別需要提到的是,秸稈腐熟過程中會生成酸性物質導致土壤問題,不利于農作物的順利生長,因此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適當使用石灰進行土壤中和。
5? 科學改良土壤結構
土壤結構改良是比較常用的技術之一,其可以分成深耕、增施有機物料等方法,有助于解決土壤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使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得到提升,進而保障肥料的使用效率。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關部門必須要做好宣傳工作,大力推廣輪作、間作與套種等種植模式。另外,還需要推動節水農業建設,根據農作物生長需水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土壤結構改良的有效性。
6? 加大推廣生物有機肥應用
農作物生長和存活的基礎就是根系,根系是植物吸收養分的主要部位,因此想要促進化肥減量增效及使用零增長,就必須要保障農作物根系的生長健康程度,但化學肥料使用不當可能導致根系受損。因此,可通過加大推廣生物有機肥的方法避免這一問題,具體來說,生物有機肥當中包括有益微生物、氨基酸、多肽、酶等重要物質,能夠讓土壤的微生物環境趨于合理、解決土壤板結等問題,從而為根系營造一個穩定的生長環境,確保其能夠健康生長、更好地吸收養分供給農作物。
7? 結語
化學肥料的大批量使用必然要導致環境污染問題,這顯然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也不符合我國生態化農業建設的要求,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化肥減量增效及使用零增長顯得至關重要。具體來說,比較常見的方式有推廣生物有機肥應用、科學改良土壤結構、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積極應用測土配方技術等,除了這些技術之外,工作人員還需要根據實際工作情況進行進一步探索,以達到改變傳統化肥施用結構、保證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婁培華.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20,=(26):117-118.
[2] 麻建東.泗縣化肥減量增效的主要技術模式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17):83-84,152.
[3] 王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探討[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7):148-149.
[4] 付浩然,李婷玉,曹寒冰,等.我國化肥減量增效的驅動因素探究[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20,26(3):56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