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麗 張修亮
摘要:西方油畫作為傳入中國的舶來品,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是曲折的。雖然油畫在16世紀就傳入中國,但也只是為封建王朝服務,接觸和了解油畫的人少之又少。20世紀初“西學東漸”的大潮再次將油畫引入中國。雖然戰爭年代產生了很多優秀的油畫作品,但畫家很難潛心研究繪畫語言,油畫無法得到廣泛傳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油畫才真正在中國扎穩了腳跟,很多優秀的油畫作品被創作出來,吸引了國內外的關注。毛岱宗的繪畫生涯正好處于中國油畫發展的歷史轉折點上,分析其油畫作品藝術風格及形成原因,探討其油畫作品藝術風格的價值和意義,對當代油畫家思考中國油畫未來發展方向有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毛岱宗;本土化;藝術風格
一、毛岱宗簡介
毛岱宗,字彥達,號喆之、弘軒,于1955年3月生于山東萊州,1973年考入山東藝術學校美術科,1976年畢業留校任教。后來在1978年入曲阜師范大學藝術系,1982年畢業留校任教,現為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山東分會理事。他擅長油畫,作品有《農舍》《白夜》等。其作品大多是教師時期所作,在中央美院和中國美協聯合舉辦的油畫研修班學習過后繪畫水平有了更高的提升。1991年他的組畫《暖色田園》入選第一屆中國油畫年展,1994年作品《秋陽》入選新鑄聯杯中國畫、油畫精品展,獲優秀獎,作品《沂蒙之秋》入選第二屆油畫展,作品《山村雪霽》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獲最高獎。他的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國際藝苑美術館、北京畫院、中華兒女美術館收藏,在國外曾被美國、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馬來西亞等許多國家的美術館及個人收藏。毛岱宗獨有的繪畫風格廣受人們喜愛,他所提出的“無為而為”的思想為繪畫創作者帶來很多啟發。毛岱宗前期受到俄羅斯繪畫的影響,后期經常戶外寫生,觀察實景來激發自身繪畫靈感,打破自我繪畫局限性,尋找屬于自己獨特繪畫風格的道路。
二、毛岱宗油畫作品的藝術風格
(一)中國畫用筆技法與西方油畫色彩相融合
國畫在我國傳承至今,積淀了豐富的繪畫技法,非常講究用筆,可以用中鋒、側鋒、順鋒、逆鋒、散鋒、聚鋒等筆法來作畫,在繪畫中經常會運用到勾、皴、擦、染、點等畫法來表現不同的視覺效果。而油畫強調畫面的結構、明暗關系,尤其印象派非常注重畫面色彩變化、顏色對比。毛岱宗是本土化油畫的開拓者之一,他將中國畫與西方油畫這兩種獨特的繪畫語言進行奇妙的交織,用類似國畫的筆法來表現油畫,在畫布上描繪帶有國畫意蘊的意象油畫。對不同畫種形式語言的學習成就了如今毛岱宗獨具一格的風格。他早期學習俄羅斯油畫,后期不斷研究學習西方古典油畫和后來的印象派繪畫,但并不對其進行簡單的模仿,而是取其精華與本土繪畫語言融合,毛岱宗為中國油畫的發展探索了新的道路。在《嶺腳鳥瞰》這一作品中,毛岱宗采用俯瞰的角度來描繪村莊,近景用水墨風格描繪大面積黑白色的房子,充分展現畫作的水墨之美,遠景則用油畫鮮明的色彩展現美好的田園景象,兩個畫種的結合是那么和諧而獨特。畫面中的水墨色塊構成近疏、中密、遠疏的結構,富有節奏感。中國畫中的墨色講究干濕濃淡,這在這幅畫中也有體現,視覺主體墨色較重,四周變淡,每個地方墨色都有著深淺變化。這幅油畫的色彩豐富明亮卻不會讓人感覺到刺眼,反而給人一種清新之感;顏色之間既相似又不雷同,對顏色之間的那種微妙變化把握得恰到好處;色塊之間用近大遠小、前實后虛的方式延展畫面空間;色調為高級灰,讓人感受到風景中存在的空氣,越往后的景物越朦朧。毛岱宗塑造的畫面意境,讓人有種身臨其境之感。他的另一作品《夏山薄霧》描繪前中后景時用色豐富,雜而不亂,微妙的色彩變化使畫面更有層次感。在這幅畫中,毛岱宗運用國畫中的表現技法——皴法,一層一層地點染,在保留西方油畫精髓的同時,又借鑒融合中國傳統繪畫元素,創作出具有中國人文精神的油畫作品。這樣的探索精神及繪畫語言值得當代繪畫者不斷借鑒與學習。
(二)“無為而為”的繪畫思想
毛岱宗采用國畫中的散點透視構圖方式,有別于西方油畫焦點透視繪畫方式,但畫面中展現的效果是散而不亂的。毛岱宗喜歡描繪鄉村風景,在學習油畫時喜歡探索其本質,受到印象派繪畫的影響,注重色彩變幻,利用油畫獨特的色彩特性,用鮮快明亮的色塊來表現鄉村的美麗質樸。毛岱宗的作品《峨莊秋景2》將印象派繪畫風格與國畫意境充分融合,用高級灰的色調將村莊前景、中景、遠景進行描繪,整個畫面隨性灑脫,多處運用國畫筆法在畫面上層層點染、皴擦,呈現出微妙的肌理變化,使得畫面色彩豐富,多而不雜,既有前后對比又有虛實對比,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正如哲學家宗白華所說:“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賞玩它的色相、秩序、節奏、和諧,借以窺見自我的最深心靈的反映,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以為象征,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這就是藝術境界。”毛岱宗早期學習俄羅斯油畫的嚴謹造型和寫實色彩,在繪畫創作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推陳出新,學習其他繪畫技法,繪畫水平才能得到不斷的提升,領悟繪畫中的哲理。其作品看似散漫隨意,實則精心考究,這需要畫家對物象進行細致的觀察,不斷錘煉繪畫技法。毛岱宗的繪畫風格由寫實到寫意、由印象到意象的蛻變,反映出他隨心作畫的逍遙心境。他認為“繪畫的妙處是無為而為的”,意思是不用刻意地去展現繪畫的高超技巧和意境,在創作時要做到畫由心生,隨性而為,他將這種思想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三、毛岱宗繪畫作品藝術風格的形成原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一切都處于百廢待興之時,非常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撐,需要宣傳英雄人物事跡,弘揚正能量思想。為此,文藝工作者紛紛響應黨的號召,落實文藝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所以當時中國的油畫家的創作以人物題材為主,創作出了一系列關于英雄人物與人民生活的油畫作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但是,其中一些繪畫作品只是注重內容而忽略表現形式,并沒有很好地體現油畫精神。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油畫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毛岱宗能夠學習更系統完整的油畫知識。他早期對俄羅斯油畫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繪畫基礎,后期又深入學習了西方的古典油畫和印象派繪畫,為其繪畫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時美術界也在自我反思,希望創作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本土化油畫,于是毛岱宗在這個自由開放的時代大膽地進行創作,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和想法進行提煉創造,成為當代我國著名的油畫家。
四、毛岱宗繪畫作品藝術風格的價值意義
(一)開辟中國本土化油畫發展道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油畫在中國得到全面發展,畫家對于油畫創作的熱情高漲,但很少有人對油畫這個畫種進行非常深入的學習和研究。當時舉辦的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油畫展中,油畫作品的創作形式幾乎現千篇一律。后來,中國繪畫界不斷進行自我反省,希望可以真正了解和研究油畫的精神與內涵,從而開辟出一條屬于中國的本土化油畫道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毛岱宗得到了更多的學習機會,他不斷學習繪畫專業知識,研究西方油畫創作,決心走出一條屬于中國的油畫道路。毛岱宗喜歡寧靜美麗的鄉村景象,他把這種喜愛融入作品中,直接用國畫的技法描繪中國獨有的黑白瓦房建筑。繪畫功底本就扎實的他不滿足于現狀,不斷開拓視野,在接觸到西方油畫尤其是印象派繪畫時,徹底激發了自身的繪畫靈感。在描繪所觀景象時,他不過分追求寫實,而是快速捕捉那一刻的美麗,將印象派的畫風與國畫的繪畫思路相結合,創作出帶有中國韻味的油畫作品。毛岱宗對藝術不斷追求、探索和研究所形成的獨特藝術風格,開辟了中國本土化油畫發展道路,在中國油畫發展的這條道路上需要更多像毛岱宗這樣具有探索精神的藝術家。
(二)給予油畫創作者新的創作啟示
自改革開放以來,繪畫界越來越重視如何去創新油畫創作風格這一問題,并對其進行了不斷的探討與研究。一開始畫家們都想要展現個人作品的獨特性,在創作時融入很多西方繪畫語言元素和中國傳統繪畫元素,使繪畫創作形式和內容更加豐富多樣;之后畫家們希望可以創作出真正屬于中國的油畫,努力創作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油畫作品,嘗試融入國畫的意境和技法,形成獨特的繪畫風格。本文探索和分析油畫家毛岱宗的作品,挖掘其繪畫藝術風格價值和意義,希望可以為中國油畫創作風格創新帶來一定的啟發。毛岱宗的油畫作品非常重視油畫本體語言的表現。油畫創作所使用的油性材料能增強繪畫表現力,這自然會引發繪畫者的重視,但是如何真正地把油性材料運用好卻是一門值得考究的學問。毛岱宗通過不斷摸索研究在繪畫的創作中尋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他的油畫創作是非常純粹的,他的作品是具有探索精神的,他靈活運用中國書畫結構筆法,又熟練掌握西方繪畫表現手法,不斷嘗試將國畫的運筆技法和油畫的厚薄肌理交融出不同的感覺,他在西方油畫和傳統筆墨語言之間找到了一個契合點。此外,毛岱宗以切身觀察自然、感受自然、抒寫心靈的方式,將繪畫語言、創作技法和審美精神融于作品中,其作品飽含中國獨特人文精神和美學特色。他的繪畫風格和探索精神是值得被廣大油畫創作者去研究和學習的。
參考文獻:
[1]杜遠宜.淺析毛岱宗風景油畫的寫意性及其表現[J].藝術評鑒,2019(4):48-49.
[2]李美慧.毛岱宗油畫風景繪畫語言的借鑒與研究[J].藝術研究,2017(2):162-163.
[3]毛岱宗.毛岱宗作品[J].齊魯藝苑,2012(2):117-122.
[4]劉繪中,陳軍.民俗意識與民間圖式:山東油畫的存在方式[J].美術大觀,2010(8):30-31.
[5]毛岱宗.毛岱宗作品[J].齊魯藝苑,2009(4):105-106.
[6]毛岱宗.毛岱宗油畫藝術[J].收藏家,2008(4):97-98.
[7]瑞雪.毛岱宗油畫藝術[J].走向世界,2005(1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