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 要:文章從幼兒園教育實際出發,以繪本的運用為切入點,依次分析與探討了依托繪本資源面向幼兒滲透教育的可行性、切入點及其有效策略。目的在于引導更多的幼兒教育工作者能充分意識到繪本中所包含的豐富教育資源,以一種靈活而巧妙的方式對幼兒們進行良好的引導,促使幼兒們健康成長、快樂進步,積淀日后人生所需要的重要正能量。
關鍵詞:幼兒園;繪本;可行性;切入點;有效策略
繪本是一種圖文并茂的圖書形式,其文字較少,且圖畫豐富,適合幼兒階段孩子的閱讀與觀看。因此,不少幼兒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長都傾向于借助繪本面向孩子進行科學教育及其引導。身為一名幼兒基層教師,我在自身的幼兒教育實踐中,便想方設法立足幼兒實際成長需求引入適宜的繪本,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給予幼兒們以心靈的啟迪與熏陶,使得幼兒們從中能明白事理,收獲了滿滿的成長。以下,我僅結合自身的幼兒教育實踐,針對依托繪本資源帶領幼兒們有效進步與提升這一主題進行細致闡述與探討,望能拋磚引玉,引導更多的幼兒教師合理挖掘與利用繪本資源,推動幼兒們的健康茁壯成長。
一、 借助繪本開展幼兒教育的可行性
就實際情況來講,借助繪本開展幼兒教育存在著如下兩個方面的可行性。
(一)繪本中包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
提到繪本,相當一部分人會認為其僅僅只是“圖畫書”,沒有什么閱讀價值。這其實是對繪本的一種錯誤認知與理解。翻閱一本本繪本,其有著精美的插圖,圖片上所呈現的內容不僅與故事相契合,而且充滿想象力,帶給讀者以良好的視覺感官沖擊,再認真分析其由文字構成的故事,或活潑有趣,或意蘊悠長,無不揭示了一個道理。綜合來講,繪本中包含著異常豐富的教育資源,幼兒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認真挖掘與合理利用,能對幼兒們進行多方面的綜合教育,是帶領幼兒們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有力渠道。可以說,繪本本身的特性奠定了幼兒教師在日常教育中以其為載體對幼兒們進行教育的可行性。
(二)幼兒階段的孩子適合滲透式教育方式
幼兒階段的孩子們年齡小,若是教師始終只是單一化的講解、枯燥式的分析,幼兒們的注意力很容易渙散,難以集中到教師所闡述的內容上,這種“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的尷尬狀況顯然將導致幼兒們的實際認知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程度。為此,幼兒教師有必要從孩子們的實際年齡特點出發,采用靈活多變且細膩有效的方式實施與組織日常教育。繪本依托一個個故事展開,在聆聽繪本的過程中,幼兒們接受到的是有趣的故事,其愿意聽,也能集中精力認真聽。在聽故事的同時,幼兒們也會自覺進行思考與分析,并切實從中得到關于故事的感悟、啟示與體會等。這便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能調動幼兒們的學習與探索興趣不說,也能留給幼兒們深刻的印象,促使他們積極調整、不斷優化,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從這一層意義展開來講,幼兒階段孩子們的實際認知特點也決定了教師依托借助繪本資源實施滲透式教育方式的可行性。
二、 借助繪本開展幼兒教育的切入點
作為幼兒教師,可以嘗試著從如下幾個方面切入依托繪本加強對幼兒們的教育及其引導。
(一)借助繪本面向幼兒開展安全意識教育
幼兒階段孩子年齡較小,對一些危險的事物缺乏敏銳的辨別意識,而且在遇到突發危險情況時也難以正確應對。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有必要且必須注重對幼兒的安全意識教育,讓幼兒們掌握安全知識、懂得自救基本常識,從而為日后的健康茁壯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當前市面上便存在著諸多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優質繪本,這便為幼兒教師認真挖掘、精心利用繪本面向幼兒開展安全意識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例如,《小羊羊的急救箱》這一繪本便詳細描述了羊媽媽外出之后七只小羊與大灰狼斗智斗勇的故事。伴隨著智斗大灰狼這一主線情節,《小羊羊的急救箱》這一繪本還將幼兒們玩耍過程中所有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都羅列了下來,像眼睛進灰塵、刺扎進手、手被夾、被蜂蜇、腳受傷、被燙傷、從高處摔下、暈車,等,又以小羊們給羊媽媽打電話求救羊媽媽耐心解答的方式傳遞出了正確的應急措施,讓小羊們遇到的這些意外情況都得到了很好的應對與解決。邊跟隨著故事節奏看七只小羊智斗大灰狼的情節,邊學習其中小羊們遇到意外情況時不慌張迅速采取應急措施的方法,幼兒們在生動而有趣的繪本閱讀中明白與掌握了諸多安全知識,不少幼兒更是非常喜歡看,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這便是在繪本中汲取安全知識的有力體現。
(二)借助繪本面向幼兒開展生活習慣教育
幼兒階段孩子們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將推動著幼兒們更好地生活、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但是就當前實踐來看,相當一部分幼兒們總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良生活習慣,像有的不喜歡刷牙齒,有的不喜歡認真洗手,有的喜歡挑食,有的則不愿意剪頭發等。為此,幼兒教師應當從班上幼兒們的實際情況出發,有意識地、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幼兒們良好生活習慣教育的引導。這其中,依托繪本便不失為有效的突破方式之一。
例如,《如果不吃青菜》這一繪本便描繪了明一這一位愛吃肉但卻不喜歡吃青菜的小男孩形象。明一非常喜歡吃肉,每次吃飯時他總是把媽媽做好的青菜挑出來,一點都不吃。雖然爸爸媽媽提醒明一要多吃青菜,要不光吃肉不消化,但是明一仍然拒絕吃青菜。對此,爸爸媽媽也沒有批評明一,而是與他做了一個小小的約定,那就是未來幾天明一需要只吃肉不吃青菜。對于這一約定,明一起初是非常開心的,他大口大口地吃肉,心里非??鞓???墒?,沒過幾天,明一感覺到不舒服了,牙齦變得腫腫的,臉上還蹦出來幾顆小痘痘,肚子脹脹的,好幾天都沒有大便,對之前非常喜歡吃的小肉丸子也失去了興趣。這時,明一才意識到原來不能光吃肉,還得吃青菜,這樣才能消化得好,才能更加健康。在聆聽《如果不吃青菜》這一繪本時,幼兒們會跟隨著明一一起經歷整個過程,也能更加直觀地由明一的故事中掌握一個重要的道理,即既要吃肉又要吃青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如此一來,無需教師過多的講解,也不需要反反復復的叮囑,幼兒們便能從《如果不吃青菜》這一繪本中汲取到正確的生活習慣教育,并在自身的現實生活中做到肉和菜都要吃。這顯然是借助繪本面向幼兒開展生活習慣教育所彰顯出的突出價值。